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支气管结核与中央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7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两组患者CT表现的差异。结果支气管结核多累及多支支气管,中央型肺癌多累及单支支气管。中央型肺癌患者多伴有纵隔、肺门旁淋巴结肿大(非钙化),在结核组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支气管管组胸膜增厚27例中有5例,肺癌组34例无一例出现胸膜增厚。结论支气管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需要详细分析CT影像表现再结合病史、检查痰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来综合判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提高纵隔型肺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经支气管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29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中心性肺癌14例,周围型肺癌11例,隐匿性肺癌4例。左上肺11例,左下肺2例,右上肺13例,右下肺3例。CT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CT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其中病灶中央坏死15例,不规则钙化5例;7例患者有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者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者11例,淋巴结坏死者5例。结论在纵隔型肺癌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可与纵隔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刘宣虹 《江西医药》2012,47(2):168-169
目的探讨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7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胸部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地观察各型的CT表现。结果胸部淋巴瘤按侵犯部位可分为4型:肺门纵隔型(27例)、肺型(15例)、胸膜心包型(7例)、混合型(8例)。其侵犯纵隔和肺门主要表现为不对称性肿大的淋巴结并大多融合成块。侵犯肺组织主要表现为:肺部肿块影、结节空洞影、渗出实变影。侵犯胸膜或心包的主要表现是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较少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或心包增厚。结论胸部淋巴瘤具有较明显的CT特点,CT在胸部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平滑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3例均为周围型。周围型表现为肺内巨大圆形肿块,密度不均,边缘光滑.增强明显强化,胸腔少量积液,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肺内较大肿块,边缘光滑,常侵犯胸膜,很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应该考虑周围型肺肉瘤可能。中央型肺肉瘤CT表现难与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5.
纵隔型肺癌原发于肺内或较大的气道,其影像学表现上与纵隔关系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癌,类似纵隔内肿瘤或转移瘤。容易误诊。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1例纵隔型肺癌图像的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技术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X线胸片与CT扫描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央型肺癌患者92例,同时进行X线胸片和CT扫描的诊断技术,观察和比较二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所有肺癌患者都采用X线胸片和CT扫描的诊断技术后,X线胸片检查确诊62例,准确率为67.39%,CT扫描检查确诊86例,准确率为93.4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结果 :X线胸片法的支气管腔内57例(61.96%)、肺门区肿块55例(59.78%)、纵隔淋巴结肿大22例(22.83%),CT扫描法的支气管腔内76例(82.61%)、肺门区肿块74例(80.43%)、纵隔淋巴结肿大48例(52.1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CT扫描检查有助于提高中央型肺癌的确诊率,同时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而中央型肺癌的病变早期的筛查可以优先选择X线胸片检查,这样的应用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可以明确地显示出病灶的状况,有助于提高治愈率,为广大的肺癌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周围型肺癌患者行CT及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确诊周围型肺癌患者共116例,将所选患者的CT、MRI诊断图像进行对比,比较钙化、肋骨受侵情况、肿瘤检出率以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血管断面、积液、胸膜凹陷征等检出情况。结果 CT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钙化及肋骨受侵程度的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超过5 cm的肿瘤,两种检查手段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肿瘤直径在2~5 cm的肿瘤检出,CT显著优于MRI,P<0.05;对于纵隔肺门淋巴结、胸腹腔积液及胸膜凹陷征等观察指标,MRI显著优于C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都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手段,CT对直径较小的肿瘤以及钙化点检出率高于MRI,而MRI对胸水、纵隔淋巴结、胸膜凹陷征等出现相关转移的敏感性高于CT,是对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主要补充手段,临床上可根据实际选择。  相似文献   

8.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纵隔型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临床、X线及CT资料,着重分析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缘特征、肺内改变以及与纵隔的关系。结果36例纵隔型肺癌的肿块紧贴纵隔生长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27例位于上纵隔,6例位于中纵隔,3例位于前、中纵隔边缘。临近支气管常有狭窄或闭塞。23例短毛刺,31例分叶,14例原发癌肿与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病理类型鳞癌22例,小细胞癌9例,腺癌3例,大细胞癌2例。属于中央型肺癌19例,周围型肺癌24例,隐匿型肺癌3例。结论纵隔型肺癌生长与纵隔关系密切相关,但大多仍具有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CT在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广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77-1979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X线、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灵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31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均行胸部正侧位X线和CT平扫,其中7例行增强CT扫描,21例行MRI平扫,其中3例增强扫描.分析纵隔型肺癌MRI、X线及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灵敏性.结果 31例患者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3例.纵隔型肺癌胸部X片的共同表现为纵隔明显增宽,气管受压移位变形;CT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外缘呈分叶、毛刺状,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MRI的影像学特征除了CT表现外则可较准确显示肿块侵及胸膜、胸壁和胸椎.X线临床诊断诊断灵敏度为88%,MRI为100%,CT为100%;MRI和CT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x2=12.251,P<0.05).结论 纵隔型肺癌临床诊断极易出现误诊,将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结合可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成人肺结核CT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肺结核不典型的CT表现,以提高对各种肺结核影像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26例成人肺结核均行CT检查,对全部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成人肺结核临床证实10例,手术病理证实9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2例。结果按CT表现分4类: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26.9%),误诊为肺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节病1例,转移瘤1例;②片状实变影9例(34.6%),误诊为中央型肺癌阻塞性改变3例,肺部炎症3例,肺霉菌病2例,支气管扩张1例;③肺内孤立性球形影8例(30.8%),误诊为周围型肺癌4例,肺炎性假瘤3例,错构瘤1例;④胸膜肿块影2例(7.6%),误诊为胸膜间皮瘤。结论成人肺结核的发病出现新趋势,老年人结核增多,CT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应根据各种征象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胸腺癌的CT征象研究,有利于胸腺瘤的分期及有效治疗。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42例征象分析,着重研究了病变的形态,病变对周围组织的侵袭,累及纵隔胸膜以及纵隔转移等表现。结果 42例胸腺瘤CT扫描均显示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其中密度不均匀者26例,占62%;形态不规则者31例,占74%;邻近组织受累者35例,占84%。其主要征象为纵隔胸膜、肺组织、心血管受累,胸膜种植等。结论 CT扫描可显示胸腺瘤的形态、大小、密度,以及对周围组织累及状况,可提示胸腺瘤的良、恶性诊断,对决定治疗方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合理清扫方式与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了其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胸部CT和MRI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比较系统采样病例胸内各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与单纯采样术的阳性发现率。结果:患者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κ为0.351;MRI诊断一致性检验.κ为0.449,优于CT。距离肺门和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最高,距离肺根部较远的9、6、3、2、1区淋巴结的转移频率较低。肺门纵隔淋巴结系统采样40例,阳性发现率为85.0%;单纯采样10例,阳性发现率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5)。结论:胸部CT和MRI不应作为术前肺癌N分期的唯一检查,应引入进一步的其他诊断技术,以提高对肺门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在肺癌术中应主动清除肺门和纵隔各区淋巴结,特别是围绕肺门或肺根部周围的淋巴结,不能忽略淋巴结转移的现象。系统淋巴结采样术较适合肺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夏盛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39-1140
目的 探讨矽肺的CT表现。方法 对已确诊的32例矽肺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矽肺主要CT表现为:小圆形、小结节30例,伴发大阴影11例,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18例,胸膜斑形成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13例、肿大2例;单纯网格状阴影2例,矽肺并发结核3例。结论 CT对矽肺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纵隔病理性淋巴结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纵隔病理性淋巴结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方法对20例肺癌或食管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常规扫描和灌注成像,通过灌注软件分析灌注图像,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相对血容量(rBV)、平均灌注量(AP)、峰始时间(TS)和达峰时间(TTP)。结果20例患者有18例成功获得灌注图像和计算出灌注参数。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研究纵隔病理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陈建彪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15-116
目的:探讨分析CT诊断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央型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了X线胸片与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在两种方法中的显示情况。结果:X线胸片检查准确率为63.3%,CT扫描检查准确率为91.7%,CT扫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1);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在CT扫描检查中比X线胸片检查显示得更清晰和明确,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诊断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及治疗,其扫描层次清晰、分辨率高、诊断准确、费用低、操作简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气管镜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修正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CT检查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结果 36例患者共穿刺46组淋巴结,其中淋巴结穿刺结果阳性者为31组,淋巴结穿刺阴性者为15组。22例患者确诊为术后纵隔淋巴结活检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1.11%(22/36)与67.39%(31/46)。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镜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rgical therapy for primary lung carcinoma, 200 surgical patients were reviewed. Survival rates were compared to the initial operative approach, the tumor stage, and the histological type. The five year survival rate was 62% for Stage 1 tumors, 60% for Stage 2, 21% for Stage 3 and 32% for Stage 3 when metastases were confined to the ipsilateral hilar lymph nodes. The most profound influence on prognosis was exerted by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etastases to the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Other factors such as tumor size, histological type, and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did not appear to affect prognosis. With extended resections of the adjoining organs, a 5 year survival rate of 37% was obtained in patients in whom the carcinomatous infiltration did not extend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aortic adventitia, pleura, or pericardium. However, it was 0% when this boundary was broken. The CT scan was found to be helpful in the preop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carcinomatous infiltration. In some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CT scans demonstrating limited infiltration, the left atrium or aorta was resected and satisfactory long term survival was obtained. Finally we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dition of radical lymphadenectomy of the right mediastinal node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left lung carcinoma. This was performed by adding a median sternotomy to the standard left thoractomy and was well tolera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癌引起的肺段楔形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8例肺段病变的MSCT资料(30例慢性肺炎、24例肺结核、34例肺癌).全部经病理、痰检结核菌证实.重点观察病灶的外形、边缘、密度、支气管和邻近改变.结果 大多数肺段病灶均有2~3个以上的CT层面呈楔形或锥状(尖朝向肺门,底部位于肺外周),少数病灶需将各个层面叠加起来或经多平面重组技术(MPR)重建方呈锥形外观.慢性肺炎病灶边缘多稍内凹或平直,楔尖支气管通畅,未见结节;密度较均匀,可见支气管气相或支气管扩张;底部相邻胸膜增厚明显.结核病灶边缘常不规则或模糊;密度不均;楔尖未见结节,可有支气管狭窄;卫星病灶和胸膜增厚较多见.肺癌病灶边缘可见外凸;密度均匀或较均匀;楔尖支气管阻塞和结节.诊断正确率82%.结论 三种肺段病变MSCT表现有一定特点,诊断时须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