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安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城乡老年人情绪心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对城乡452名老年人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城、乡及男女老年人在情感变量方面差异十分显著,城市老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男性老年人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得分均低于女性老人;在快乐感上,城市老人得分均低于乡村老人,女性老年人得分均高于男性老人,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城市老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高于乡村老人组,差异非常显著,男性老人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等因子分均高于女性老人(P〈0.05)。结论 城市老年人情绪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村老人。  相似文献   

2.
静心一些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内心十分空虚,心理上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有个别老年人甚至不想出门见人,觉得退休是件“丢面子”的事。其实,退休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根本谈不到丢不丢“面子”。老人自己要明白这个道理,家人也要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解开老人心中的“纠结”。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一种新生活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正>"放不下的儿女回不去的家"。随迁老人也称老漂族[1],流动老人[2],一般是指农村户籍老年人跟随子女或其他亲属迁移到城市,并在城市中生活6个月以上。随迁老人是我国当前社会结构急剧变迁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重结构性力量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家庭生命周期历程中的特殊群体。随迁老人离开生活已久的农村进人陌生城市,经济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但还要面临着由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到老年     
①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0-75岁为年轻老人,76-90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人老了,并不代表着哀弱、无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的家庭、婚姻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城区老年人婚姻、家庭状况调查表明,71.1%老人在婚,丧偶老人占28.9%,女性丧偶者是男性的三倍,随年龄增长丧偶者明显增多。近半数老人生活在三代大家庭中,身边有子女者占四分之三。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均影响着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就是爱俏。从人们的心理习惯讲,每个人是按照生命不同阶段来看待美的。老年人也像年轻人一样爱美,甚至更要美化自己。时下有一些离退休的老年人,尤其是有的单位效益不好的老年人,她们从装束上、心理上或多或少产生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老感觉,对美好追求丧失了信心。另外,社会上有的人也确实把老年人注重着装打扮讥笑为"老来俏"。然而,从心理角度讲,"老来俏"有益于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年人在一起交流时说自己特别忙,一天到晚没有时间,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还总爱把"这家没我不行!"挂在嘴边。郝阿姨就是一个闲不住、爱操心的老人。退休前家里大事小情全都由她一人操持,儿子、老伴只有服从与听话。退休后她不仅给自己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还逼着刚结婚的儿子、儿媳生孙子,好让她退而不休马上上岗。  相似文献   

8.
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尽管人的最高寿命并没有怎么提高,但65岁以上的老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00年的4%上升到1994年的22%。值得注意的是8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增长最快。 科学家预言:下一代的老年人比现在的老年人身体要健康得多,活泼得多,思想上敏锐得多,知  相似文献   

9.
"人老了,不中用了",这是老年人常有的感叹。除了年龄增高导致体力下降与多病复发外,此叹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老化。心理学家认为,经常保持一颗童心,可增强老人的生命力,延缓心理衰老,保持身心健康而延年益寿,常葆童心的最好方法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及其变化(丧偶及再婚事件)对于老年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利用"是否经常感到紧张害怕"、"是否经常感到孤独"这两项指标来度量老年负性情绪,通过2002年及2005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大规模调研数据,在控制人口家庭、经济及生理健康等因素的情况下,借助logistic静态回归及动态回归模型分析丧偶及再婚事件等相关因素与老年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多元回归模型显示,处于丧偶状态的男性、女性老人出现以"是否经常感到紧张害怕"、"是否经常感到孤独"为标志的负性情绪的概率分别比有偶男性、女性老人高出6.2%、4.7%;丧偶事件会导致男性及女性老人的负性情绪概率在3年内分别上升8.2%、11.3%,而再婚事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丧偶老人的负性情绪概率高于有偶老人,丧偶事件会增加老年人产生负性情绪的概率,而再婚对于老年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人都希望健康长寿,这是人们的共识。要想健康长寿,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家庭的照料,社会的关爱,自然很有必要。但还有一点,就是老年人自己爱护自己。怎么个爱护法?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经验和做法,有些老年人的做法是:风趣幽默,情绪乐观,保持好心情。用赵朴初的话说:“忙也乐观,闲也乐观。”乐观和幽默是姊妹兄弟,联系密切。乐观的老人一般比较幽默,幽默的老人也大都乐观,乐观幽默的老人一般都较健康。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老年人心理卫生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我国在老年心理卫生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本文复习有关资料.对老年心理卫生的现状提出讨论。1老年心理卫生水平及影响因素老年人心理卫生水平是其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心理卫生状况有过许多研究。李淑然经[‘1对5062名60岁以上的北京居民进行调查,有73.9%的老人对生活有兴趣.967%的老人认为自己家庭是和睦的,60.6%的老人仍为一家之主,27.9%的老人能参与家庭大事的决定,53.3%的老人认为周围人能平等对待自己,只有《.6%的老人感…  相似文献   

13.
冬季,天气寒冷,对老年人身体的影响很大,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的几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出很多。所以,老年人冬季要特别注意预防骨质疏松。据悉,我国目前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高达几千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50岁以上的老人,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人骨折的“元凶”。  相似文献   

14.
杜琼英  申娟 《医学信息》2010,23(3):786-786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要求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我国已进入汽车大国行列,各类车祸事故频繁,老人群体经常成为受害者,老年人骨质疏松,身体虚弱,在农村很多老年人的儿女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体弱老人还要操持家务,跌倒等突发意外伤经常发生。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老年骨折患者89例,经过我们医护人员精心医治与护理,绝大部分病人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大部分老年人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疾病折磨着不少老年朋友。老年人患病之后,医生及家属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患者身体的康复与疾病的治疗。其实,在患病之后,老年人不仅身体上要承受病痛,而且心理上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只有仔细了解这些变化和表现形式,才有可能改善老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6.
我所居住的这个相对封闭的小城镇也有“搭伴养老”现象,和很多事情一样,“搭伴养老”也有它的两面性。有的人利用它欺骗感情,诈骗财产,而更多的人是想通过它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中人。有人认为,“搭伴养老”是一件难堪的事,有悖于已丧老伴的感情,甚至认为不道德。虽然我已经年近古稀,但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只要你不是恶意骗取对方什么,而是真正情投意合,对双方负责,就可以选择“搭伴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心里感觉幸福就好。老年人之所以选择“搭伴养老”,肯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有一些特殊原因或障碍。老年人再婚面对的实际问题肯定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人孤独感现状并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干预作用,为降低老年人孤独感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法采用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对24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从敬老院选取30名适宜参加团体辅导的老年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5次结构式团体辅导。用孤独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团体辅导前后的效果。结果敬老院老人、单身、65岁以上、小学及以下文化、无信仰的老人体验到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居住在农村和城市、有配偶、60~65岁、初中及高中文化、有信仰的老人(F=107.357,t=4.628,t=-3.137,F=23.293,t=15.994,P0.01)。团体辅导前后老年人的孤独感(t=7.462,P0.01)和社会支持(t=-8.795,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居住地、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有无信仰是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因素;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改善敬老院老人的孤独感,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1646名老人(空巢1250人,非空等396人).结果:从支持的对象看,相对空巢老人得到的子女支持多于绝对空巢老人和无子女老人(14.0±2.8/12.5±3.0、3.0±0.0),但小于非空巢老人(14.7±2.7)(F(3,1642)=585.527,P=0.000);绝对空巢老人得到的亲朋支持最多(16.1±5.6,F(3,1642)=3.606,P=0.013),但和非空巢老人(16.1±5.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无子女老人得到的团体组织支持较非空巢、相对空巢、绝对空巢老人均高(7.5±3.2/5.8±3.3、5.5±3.1、6.2±3.0,F(3,1642)=13.861,P=0.000).从支持的内容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看,无子女老人评分均小于相对空巢老人、绝对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如实际支持得分分别为:13.6±4.4、18.2±5.1、18.2±4.8、18.7±5.0,F=31.609,P=0.000).配偶支持男性评分大于女性(12.2±4.9/10.2±5.3,t=-6.774,P=0.000),亲朋支持女性评分大于男性(15.7±5.0/15.1±5.6,t=2.244,P=0.025).除配偶支持和子女支持外,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年龄差异显著,高龄组得分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支持、配偶支持、情感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β=-0.103~-0.199).结论:不同家庭结构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0.8岁。 人到老年,生理机能将不可避免地逐渐衰退,各种老年性疾病也随之而至。怎样保证老年人开开心心度晚年,不再为生活难以自理,生活要人照料而担忧呢? 谁为老人撑把伞 家庭养老,数千年来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据统计,全国依靠子女供养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3%,特别是生活照料方面,子女依然起着主导作用。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组曾对社区老人的生活现状、养老需求,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市走访过20多个小区,调查了100多位老人和部分年轻人,调查问卷中出了两组形容词,让老人描述一下自己的生活: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东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精神信仰现状。方法:分别在东西部地区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采用老年人精神信仰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精神信仰现状。结果:农村的男性老人比女性老人有更低的超自然信仰(t=-3.8161,P0.001);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老人在精神信仰的4个维度上都低于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村老人(t=-1.995,-7.620,-6.172,-7.976;P0.05);务农的老人伦理信仰高于其他职业的农村老人(t=2.179,P0.05);留守老人的超自然信仰和伦理信仰高于非留守老人(t=2.423,4.176,P0.05)。结论:在农村,女性和经济条件较差老人以及留守老人的精神信仰问题非常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