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颈肩腰背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在临床治疗颈肩腰背痛的合理使用方法,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颈肩腰背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门诊连续观察同期各种颈肩腰腿痛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种类非甾体抗炎药在适应症选择、使用时间、疗效及副作用的不同点。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在治疗颈肩腰背痛方面疗效可靠,但均存在有胃肠方面的副作用,其程度不同;不同种类的非甾体抗炎药对于不同患者疗效不同,一种类型的非甾体抗炎药疗效不佳时,更换为其它类型的非甾体抗体药可能有效。辅助胃粘膜保护性药物可提高患者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耐受性。结论: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治疗颈肩腰背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甾体抗炎药在门诊的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和使用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 316张含有非甾体抗炎药的处方。用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药物在科室分布及药物伍用情况作为判断依据。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各科室广泛使用,以心血管科为最多,占34.15%;使用最多的非甾体抗炎药为拜阿司林,占24.70%,DDDs值为24 900;使用最多的8种非甾体抗炎药DUI值均小于1;2 316张处方中合理配伍650张(28.06%),不合理配伍31张(1.34%)。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居民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认知及误用情况,引导居民更科学、更合理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方法:采用量表调查方式对上海、北京、河南、山东、内蒙古五省的1503名普通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目前非甾体抗炎药在我们国家部分地区的误用情况比较严重,居民对非甾体抗炎药的了解相对缺乏。学历、年龄及地区差异均会影响NSAIDs使用量,而且总体认知水平、使用剂量、年龄、对不良反应的认识四项指标对NSAIDs使用危险评级影响较大。广大群众迫切希望能够获得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知识。结论:加强有关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知识的宣传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要更多关注高危与极高危人群对于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以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重视地区差异对NSAIDs使用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被用来预防异位骨形成,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定论.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搜集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4 7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9,95%CI(0.87,1.14),而中到高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0.44,95%CI(0.30,0.64);在轻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2.15,95%CI(1.28,3.61)],在改善髋关节疼痛方面和躯体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1,95%CI(-0.1,0.4)];7 Gy放疗组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比异位骨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0%.除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到高剂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显著降低患者异位骨的形成,但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轻度的胃肠道反应较高,有限的证据表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安慰剂组在髋关节疼痛缓解和躯体功能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7 Gy放疗组在降低异位骨形成发生率方面优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  相似文献   

5.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大类不含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阿司匹林为NSAIDs的第一个产品,是1899年由德国拜耳公司利用化学方法廉价合成的,早期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治疗,而近年来人们发现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有关非类固醇抗炎药的种类、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及应用原则进行系统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Medline1995-01/2005-12期间与非类固醇抗炎药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风湿关节炎,康复”;英文检索词为“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rheumatoidarthritis”。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归类,根据设计课题选择有价值的资料,排除重复的同一研究内容。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7篇关于非类固醇抗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的文献,符合要求的8篇,经搜集、整理,并做系统归类,提炼其公认的、成熟的观点。排除9篇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对非类固醇抗炎药种类及应用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介绍了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舒林酸、保泰松、布洛芬、扶他林、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二十余种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剂型与用法、副作用及处理方法等作了详尽的叙述。结论:非类固醇抗炎药副作用小、消炎止痛效果良好,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非类固醇抗炎药种类,并充分了解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尽管炎性反应过程中,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但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也会给机体带来损伤.目前的抗炎药物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选择性较差、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肾衰竭和心功能衰竭等副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以及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评价抗炎药物的药效和机制仍是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骨关节炎急性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应用半导体激光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骨关节炎评估量表(WOMAC)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2周、第3周、第6周实验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比单纯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就有关非类固醇抗炎药的种类、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及应用原则进行系统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Medline 1995—01/2005—12期间与非类固醇抗炎药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风湿关节炎,康复”;英文检索词为“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rheumatoid arthritis”。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归类,根据设计课题选择有价值的资料,排除重复的同一研究内容。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7篇关于非类固醇抗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的文献,符合要求的8篇,经搜集、整理,并做系统归类,提炼其公认的、成熟的观点。排除9篇重复的同一研究。 资料综合:对非类固醇抗炎药种类及应用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介绍了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舒林酸、保泰松、布洛芬、扶他林、尼美舒利、美洛昔康等二十余种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剂型与用法、副作用及处理方法等作了详尽的叙述。结论:非类固醇抗炎药副作用小、消炎止痛效果良好,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非类固醇抗炎药种类,并充分了解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周内是否有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将调查的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分为:服药组78例,未服药组82例。通过胃镜分析出血原因。结果:服药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胃黏膜糜烂比未服药者多见。且服药者上消化道出血前临床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如:返酸、上腹不适、恶心、隐痛、胃烧灼痛)与未服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服药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未服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增加胃黏膜的损害,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且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出血前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必须谨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方法 93例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3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30例;两个因素相结合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取患者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MP-3,-7,-9和TIMP-1表达.结果 胃溃疡患者中MMP-3,-7和-9和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比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组有更高MMP-7,MMP-9,TIMP-1表达(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双因素组MMP-7和MMP-9的强度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组表达类似,但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低(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溃疡表达MMP-7,MMP-9,TIMP-1较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双因素组MMP-7和MMP-9的强度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溃疡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2.
顾旭东 《中国康复》2014,29(4):308-308
已经有研究概括了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存在的风险。美国心脏协会更新了临床医生对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患者谨慎使用此类药物的共识声明。这个研究为进一步评估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风险。实验对象的通过the Reduction of Atherothro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 (REACH)注册表(一个庞大的、多民族的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门诊病人注册表)获得。患者都是45岁,已经确定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或至少3个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替代药物的应用,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评估在首次访问和年度随访时进行。  相似文献   

13.
陈光侠  费素娟 《临床荟萃》2005,20(24):1419-1421
一直以来,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作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同时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能够减少肿瘤的发生[1,2].其中包括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皮肤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尤其是它对消化道肿瘤的防治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现将非甾体抗炎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机制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进展进行介绍。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及分析,综述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主要的研究进展。结果非甾体类抗炎药环氧化酶-2抑制剂具有疗效较好和不良反应较小的特点。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环氧化酶-2抑制剂降低药物的不艮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同时也为此类药物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药物。该类药物疗效肯定 ,应用广泛 ,但不良反应严重。为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多种相关学科从不同途径进行探索 ,在理论和新药开发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 ,尤其在阐明了其抗炎镇痛作用是选择性作用于仅在炎症过程中产生的环氧酶 2(COX 2 ) ,而不良反应则归于对环氧酶 1 (COX 1 )抑制的理论以后 ,更是把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推向了新阶段。现将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几种新的非甾体抗炎药物概述如下。1 氯诺昔康 (lornoxicam)是一种与吡罗昔康相关的新的昔康类衍生物 ,化学结构除…  相似文献   

16.
非类固醇抗炎药不但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而且没有类固醇抗炎药那种严重的副作用。本类药物的化构虽不同,但都能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生物合成,目前认为这是他们共同作用的基础,阿斯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前列腺素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引起无术中并发症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主要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从而可减轻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并起到预防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对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相关报道进行复习,得出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但仍需要更合理设计、更大样本和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去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8.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慢性末端回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中有无影响.方法:总结解放军第169医院发现的1例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慢性末端回肠炎并出血患者的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导致末端回肠炎的发生.(2)其可能机制包括药物局部损害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肠黏膜失去保护;白细胞三烯类炎性物质增多,引起炎症性肠病.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末端回肠炎的可能病因之一,对于临床上常见的黑便现象,除了考虑上消化道疾病,回肠末端病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溃疡患者64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年龄构成、心、脑血管病史、消化道症状、溃疡发生部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溃疡>60岁老人多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要症状;且胃溃疡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多位于胃窦部大弯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对胃癌细胞MKN45的增殖、凋亡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对MKN45增殖的影响。非甾体抗炎药单独或联合应用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处理MKN45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COX2,p-P38MAPK及P38MAP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TT的检测结果显示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均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体外增殖。流式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显示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MKN45细胞周期的G1/S转换,而联合应用SB203580则可部分逆转非甾体抗炎药的抑制效应。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显示非甾体抗炎药可上调细胞中P53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的表达,促进MKN45细胞凋亡;而联合使用SB203580可降低单加药组的细胞凋亡率,部分抑制细胞中P53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的表达。此外,Western印迹法的检测结果显示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细胞中COX2的表达,增加p-P38MAPK/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联合使用SB203580可部分逆转该作用。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