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恶性肿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的临床特点。方法所有病例及对照组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 5项标志物(简称"两对半"),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810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HBV阳性共368例,阳性率为45.4%,其中肝癌患者的阳性率最高,达85.1%;其次为胃癌、食管癌、直肠癌,其阳性率分别为48.9%、45.5%、45.2%;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宫颈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阳性率分别为32.4%、25.0%、28.8%、23.8%、35.8%、32.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且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HBV感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P<0.05~0.01)。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恶性肿瘤患者与HBV关系密切,其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46名精神病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本组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率为49.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50.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0.3%,临床医务人员显著高于非临床医务人员( P<0.01),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医院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在住院精神病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3例住院精神病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表面抗原阳性的模式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56.1%,大三阳者前S1抗原阳性率为88.4%,小三阳者前S1抗原阳性率为55.0%.结论 前S1抗原较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更为敏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 23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组合模式和前S1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HBsAg阳性率为18.45%,抗-HBs阳性率为34.3%,6项全阴性者224例,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76例,阳性率为6.15%,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129例,阳性率为10.44%,在大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90.79%,在小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74.42%。男性HBsAg阳性148例,阳性率为21.29%;女性HBsAg阳性80例,阳性率为14.78%,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HBV总感染率略高于普通人群,对这类患者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载量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关系.方法 891例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LightCylce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共检出11种血清学模式,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06.63 copy/ml和103.13 copy/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HBeAg( )模式组HBV-DNA阳性率最高(100%),平均病毒载量达107.05 copy/ml,其次为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组,阳性率为97.0%,平均病毒载量为106.14 copy/ml.结论 HBeAg阳性模式HBV载量高于HBeAg阴性模式,HBeAg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毒的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7.
江雁琼  迟琼  詹铀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071-1073,1075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模式特征。方法从检验系统数据库中分别查询出2010年3~5月用ELISA检测的11 923例住院患者以及2011年3~5月用ECLIA检测的8 786例住院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应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ELISA检测的11 923例患者中以及ECLIA检测的8 786例患者中,均发现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2011年3月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后,出现4种新的模式,即3、4、5,1、2、3、5,1、3、4、5,1、2、3、4、5阳性模式,同时原先用ELISA检测可见的5种模式未能重现。ECLIA检测结果分析表明,2011年3、4和5月的住院患者之间2,2、5及2、4、5这3种模式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5,2、4、5这3种阳性模式组抗-HBe定量中位数分别为167.9、136.8和245.3U/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4,P<0.01)。结论应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可能出现不同于ELISA检测的结果模式,临床上在审核和解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时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155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155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少见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可能原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HBV-M,同时参考聚合酶链反应(PCR)HBV DNA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55例少见HBV-M结果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组: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抗-HBc阴性的HBV感染;HBsAg阴性的HBV感染。结论机体免疫反应的不同、ELISA检测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病毒变异都可能导致HBV-M检测结果出现少见模式,建议使用更为灵敏的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现就我科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使用美国宝特ELX800型酶标仪波长的选择,试验中试剂空白的设定,阴性对照孔吸光度的确定等涉及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1酶标仪单波长或双波长的选择目前国内常用的ELISA试剂盒所使用的标记用酶均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底物通常为四甲基联苯胺(TMB)和邻苯二胺(OPD),其在双氧水的存在下,与HRP作用,分别氧化为2,2,-二氨基偶氮苯(DAB)和联苯醌。当pH值为5.0左右时,DAB在450nm波长处有广范围的最大吸收,当pH值降为1.0时,最大吸收波长移至492nm,同时摩尔消光系数变大,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市高考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HBV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合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市4县(市)区高考学生进行HBsAg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13157人,HBsAg阳性者568人,阳性率4.3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佳方案,提高学生防病意识,把好“病从口入”关,杜绝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鄂中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39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HBV标志物并与健康人群和其他病种作对照,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39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95例(14.1%),对照组阳性率为7.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但低于内科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感染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愿做乙肝普查的人群标本血清1 710例,用胶体金法先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定,对阳性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做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5项检测和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1 710份标本共检出乙肝阳性标本460例,阳性率26.9%.其中乙肝大三阳85例,占阳性结果的18.5%,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3.9%、0.87%、8.7%、7.2%;乙肝小三阳217例,占阳性结果的47.2%,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14.8%、3.9%、16.1%、13.7%;HBsAg和核心抗体组合阳性158例,占阳性结果的34.3%,TBil、DBil、ALT、AST阳性率依次为16.5%、7.4%、21.1%、18.7%.提示在检出的乙肝感染人群中乙肝大三阳的阳性率较小,乙肝小三阳、HBsAg和抗-HBc组合模式的阳性率较高,且肝功能异常的概率较大三阳的人群高.结论 不同组合模式的HBV感染者都应定期做肝功能和其他医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及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阻断乙肝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减少HBV的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湖北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松滋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载量.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通过对3 548例HBV携带者进行检测发现,松滋地区HBV感染的血清学形式以"小三阳":HBsAg( )、抗-HBe( )、抗-HBc( ),"大三阳":HBsAg( )、HBeAg( )、抗-HBc( ),"小二阳":HBsAg( )、抗-HBc( )3种为主,分别占54.60%、35.34%、9.36%,其病毒载量(-x)±s分别为5.57±1.30(65例)、7.08±1.04(314例)、5.44±1.38(25例).结论 松滋地区HBV感染总体以"小三阳"为主,但小于10岁组以"大三阳"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瑞安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方法 以2004~2006年瑞安市部分2~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3年来,HBsAg阳性分别为1、24、17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1,P>0.05);抗-HBs阳性分别为28、1 038、1 203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8,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降低,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输血安全。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该站经过血液筛查后的标本3 520份,对其分别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G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将3种ELISA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HGV RNA检测确认。结果 3 520份标本经HBsAg、抗HCV、抗HGV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0、9、3份,经HGV RNA检测确认阳性数为1份。结论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HGV感染率极低,无血清流行病学意义,但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观察相邻三县区(沾化县、利津县及河口区)研究对象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结果,了解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该地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6558例就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抗HCV检测,抗HC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检出抗HCV阳性者752例,阳性率为2.83%,其中男性为3.10%、女性为2.4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中,以老年组阳性率最高(3.38%)。752例抗HCV阳性者既往有手术史(251例,33.38%)、血液透析史(137例,18.22%)及输血或血制品史(61例,8.11%)的人群为本地区的高危人群,173例(23.01%)感染HCV者原因不明。结论:该地区HCV的感染率较高,既往有手术史、血液透析史及输血或血制品史的人群为高危人群,原因不明的隐性感染者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了解本县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4030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6项。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4.46%,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46.52%,两对半全阴性儿童1898例,占47.09%;大三阳130例,占3.22%;小三阳40例,占0.99%。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阳性率为3.10%。结论来本院检查的4030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4.46%,低于我国成人乙肝病毒携带率;Pre-S1与HBeAg有一定相关性,能一定程度反映乙肝病毒增殖情况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260例,采用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检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检出率CLIA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HBsAg低水平检测值大于1.0IU/mL时,ELISA与CLIA法检测结果相同。小于1.0IU/mL时ELISA检测结果低于CLI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与CLIA法检测低水平HBsAg相关性良好(r=0.986)。结论采用CLI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相比ELISA法更准确,可有效应用于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病情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25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 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HBV M模式中,HBV DNA与HBV前S1抗原(preS1Ag)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模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抗核心抗原抗体(+)中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139例HBV DNA阳性的标本中,HBV DNA与preS1A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preS1Ag阳性组HBV 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Ag阴性组。结论HBV DNA或preS1Ag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Ag较HBeAg更能敏感反应HBV复制,联合检测HBV DNA与HBVM在乙肝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