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73%患者存在与感染密切相关的易感因素,包括原发心内畸形或病变、心脏手术、静脉药物滥用(吸毒)以及持续静脉内导管留置。本病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心脏超声学检查以及细菌学检查做出综合判定。病死率的降低有赖于早期建立正确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适时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因疾病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呈多样必,这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探讨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0年收治的52例先心病合并IE的临床资料,就其诊断、抗生素选择、手术指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作一分析。结果:发热、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杂音改变、皮肤瘀点斑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常半数以上有贫血、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培养阳性28例(54%),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82%,二维超声(2DE)检查发现螯生物34例(65%);26例(50%)因瓣膜受累造成顽固性心力衰竭,神经系统症状和周围血管栓塞并发症;死亡14例(27%);7例经抗生素联合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均获痊愈。结论:先心病患儿包括已经外科手术纠治者,如存在不明显原因持续1周以上的发热,无明显心外病灶时,应仔细检查心脏杂音的变化,观察末梢血管栓塞表现,并及时及连续做规范的血培养检查及2DE检查,以明确IE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有搏动性双向格林手术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6年8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格林手术30例,术中不关闭肺动脉,不结扎奇静脉。结果本组治愈28例,手术早期因低心排综合症死亡2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胸腔积液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时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有搏动性双向Glenn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73%患者存在与感染密切相关的易感因素,包括原发心内畸形或病变、心脏手术、静脉药物滥用(吸毒)以及持续静脉内导管留置。本病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心脏超声学检查以及细菌学检查做出综合判定。病死率的降低有赖于早期建立正确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适时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5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结果,探讨其手术时机及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同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4年2月收治的55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病例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35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法洛氏网联症(TOF)12例,肺动脉狭窄(PS)2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VSD)2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Ⅰ期根治术。10Kg以下患儿体外循环应用改良超滤。结果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3.6%。其中1例术后Ⅲ。房室传导阻滞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低心排多脏器衰竭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5h~9d,ICU滞留时间2~11d,所有存活病例均获得随访2月~3年。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婴幼儿期行先心病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关键是手术时机、适应证的选择及术中的心肌保护、围术期的处理。改良超滤的应用减轻了机体水肿,滤出部分炎性介质.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小儿先心病伴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小儿先心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断明确,及时进行外科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我科于1992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这类患儿11例(不包括术后并发心内膜炎患儿),占同期心脏手术病人0.43%(11/257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6例,女5例,年龄2~12岁(平均7.2±3.2岁);体重9~31.5kg(平均20.5±7.15kg)。原发心脏疾病包括:法洛四联症(TOF)3  相似文献   

7.
8.
无血预主体外循环技术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不上儿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术后机体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变化。方法:选择体重10-20kg常见先心病40例,全部采用无血预充,观察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蛋白和血气分析等变化,并与同期40例有血预充对照。结果:两组病例术后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和血气分析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1997年12月~2003年4月,我科应用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1例。病种包括重症法乐氏四联症(TOF)14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合并肺动脉闭锁(PA)、右肺动脉缺如(RPaA)各1例,PDA PA 1例,右冠状动脉畸形(RCaA)2例;右室双出口(DORV)8例,其中合并RCaA2例;三尖瓣闭锁(TA)1例;大动脉转位(L-TGA)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Ps)3例;永存动脉干(PTA)2例;主动脉缩窄(CoA)并PDA 1例;VSD并PS、RCaA 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1例。术式: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术14例;Rastelli手术11例;右心室-肺动脉连接(RV-PA)3例;肺动脉瓣置换1例:Ross手术1例;改良Fantan手术1例。结果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组14例,1例术后3d死于右心功能不全(7.14%)。存活13例,随访3~57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后瓣膜启闭功能良好,无增厚及粘连。同种带瓣管道移植矫治组17例,死亡7例(41.2%),存活10例,随访9~57月,管道血流通过顺畅,管壁无变薄、钙化。结论同种带瓣管道具有管壁弹性好,易于缝合,术后排斥反应少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左,右室流出道的重建。同种带瓣管道补片既能加宽右室流出道,且有良好抗反流作用,有利于术后患儿心功能恢复,使部分复杂的病例能够一次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例。平均年龄15.3±2.6个月(4~28个月),平均体重8.2±1.3kg(5.0~10.0kg)。结果全组治愈46例,死亡1例,为法洛氏四联症(TOF)术后,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严重感染。停机拔管后并发肺炎3例,肺不张2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暂时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重度低氧血症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连续手术治疗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8.74m±3.74m(3m~17m),平均体重为6.14kg±0.81k(g4.05kg~7.0kg)。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6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高压2例,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高压1例,VSD、ASD或卵圆孔未闭合并肺高压9例,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各1例。结果23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4例出现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肺不张,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0%)。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在婴幼儿期行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年龄小于6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50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管理的临床资料,心内畸形根治术占95.6%,患儿手术时年龄11h至6个月,平均年龄(3.1±2.3)个月;手术时平均体重(4.3±1.5)kg,其中体重小于5kg316例。均使用了人工呼吸机支持,麻醉清醒前均采用压力控制(PC)模式,清醒后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控制(PC)+压力支持(PS)模式。结果本组治愈530例,死亡20例,死亡率约3.8%,其中死于呼吸功能衰竭5例;存活510例,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23例(占4.3%),包括低氧血症5例,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11例;再次气管插管8例。术后呼吸机辅助4~306h,平均20.8±19.3h,ICU停留时间36~384h,平均63.7±53.4h。结论呼吸道并发症是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重视术后呼吸道管理,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本院体重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11月至2008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9例,男162例,女47例。年龄10d至10个月,其中年龄〈28d9例,28d至3个月110例,3-10个月90例。体重2.3~5妇,其中2.3~3kg10例,3~5kg199例。病种包括:法洛氏四联症(TOF)8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6例,右室双出口(DORV)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19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9例,主动脉弓中断(IAA)2例,室间隔缺损(VSD)和(或)房间隔缺损(ASD)156例,其中部分伴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或)肺动脉高压(PH)。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改良超滤,2例延迟关胸,8例放置临时起搏导线,术中及术后依据病情予米力农、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持续静脉滴注,呼吸机支持时间20.5—362.0h,撤机后全部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结果本组早期(术后30d内)死亡16例(7.9%),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高压危象、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主要严重并发症包括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肺高压危象、肾功能衰竭、低氧血症等。193例存活者随访12个月,172例肺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明显减少,体重明显增加,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风险大,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重视和改进围术期各个环节,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在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118例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测定两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即刻、术后12 h、24 h、36 h、48 h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动态变化,评估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12 h两组血乳酸水平均较术后即刻略有上升(3.54±1.62 mmol/L vs 4.33±0.71 mmol/L,P>0.05),随后生存组血乳酸水平逐步下降(P<0.05),而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生存组血乳酸水平较死亡组明显下降(1.57±0.54 mmol/L vs 7.56±1.72 mmol/L,P<0.05)。生存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5.85%±29.75%vs -32.33%±25.04%,P<0.001)。结论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的动态变化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术后血乳酸水平持续增高,乳酸清除率低,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延迟关胸(delayed sternal closure,DSC)患儿胸骨缝合术前后呼吸功能的变化,探讨术后胸部物理治疗的意义,以改善和提高患儿手术后肺部通气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25例先心病手术后DSC患儿,...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in fectiveendocarditis,IE) ,单纯内科治疗往往效果欠佳 ,死亡率较高 ,而正确把握手术时机 ,及时手术能获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8月共收治先心病并IE患者 2 5例 ,均采取手术治疗 ,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温(35℃)及浅低温(32℃~34℃)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以及手术前后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40例,分为常温(35℃)组(n1=20)和浅低温(32℃~34℃)组(n2=20)。所有患儿均在麻醉诱导前(a点)、CPB开始后15min(b点)、CPB结束后1h(c点)、术后24h(d点)、术后48h(e点)以及术后7d(f点)采取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同时于术前和术后7d对全部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B结束后以及术后24h,两组血浆S-100b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持续到术后48h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至术后第7天基本降至术前水平;比较两组各对应时间点血浆S-100b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两组EEG异常率,术后EEG结果较术前明显变差(P〈0.01),但两组术后第7天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EEG的异常变化滞后于血浆S-100b蛋白的改变。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术后脑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术后血浆S-100b蛋白浓度和EEG检查对脑损伤的评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未发现常温(35℃)体外循环明显增加心内直视术后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体重低于10Kg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结果。本组48例室间隔缺损中,复合畸形32例,复杂畸形14例,全组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43例,均在全麻CPB下纠正畸形。结果 术后并发肺炎13例,肺不张和右胸腔积液各3例,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高压危象各6例,右心功能衰竭5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亡4例,治愈58例(93.5%)。结论 低体重儿常病情重,复合畸形多,术前术后易合并肺部并发症,应加强围术期综合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多水平左向右分流或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复杂畸形及因疾病导致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者均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