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在行经皮肾造瘘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肾造瘘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需行肾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导管组65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肾造瘘术;传统组55例,采用传统经皮肾逐步扩张造瘘术.对两组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导管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例数、发生并发症例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平均穿刺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导管组一次穿刺置人造瘘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肾造瘘术较传统方法有出血少、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且经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穿刺套件引流较传统引流在腹盆腔脓肿的应用优势。方法总结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超声定位下行腹盆腔脓肿穿刺引流的病例35例,其中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9例,应用经皮肾镜穿刺套件扩张后留置F16号引流管16例。结果采用经皮肾镜穿刺套件组在堵管发生率、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明显少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穿刺套件在腹盆腔脓肿引流中的应用,即可解决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又可避免一般穿刺置管管腔小、易堵塞的缺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均有急性液体积聚,28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引流治疗组),29例未穿刺引流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T严重指数(CTSI),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结果:引流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引流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低(P=0.033),住院时间短(P=0.002),中转手术率低(P=0.043)。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并发症,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中穿刺误入下腔静脉,留置肾造瘘管后出现下腔静脉血栓的处理办法。 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例左肾铸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于全麻下行左PCNL。术中穿刺建立通道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中止手术,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术后第3日复查CT提示肾造瘘管经左肾静脉、下腔静脉至肝脏,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行经皮下腔静脉及左肾动脉造影,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透视监视下拔出左肾造瘘管。 结果拔出肾造瘘管后,患者无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反复经导管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溢。经溶栓治疗后,术后第11日再次行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充盈缺损,顺利回收滤器。 结论PCNL术中穿刺误入下腔静脉,留置肾造瘘管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时,在血管造影辅助下分步缓慢拔出肾造瘘管并行溶栓治疗的方法安全、可靠,可避免外科手术的二次伤害及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与开腹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7-12间鄢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开腹组34例实施开腹引流术,经皮穿刺组35例实施经皮穿刺引流术。结果经皮穿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引流较开腹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用12Ga猪尾状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临床诊断创伤性血胸重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12Ga导管组(n=38)、中心静脉导管组(n=37).均从B超定位点采用Seldinger方法胸腔置入导管引流积血.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平均留管时间、镇痛药使用率,并记录穿刺口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重新置管等发生率,并记录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平均留管时间、镇痛药使用率、穿刺口感染、导管脱落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堵塞发生率及重新置管率12Ga导管组明显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P<0.05). 结论 12Ga猪尾状导管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与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同样安全、有效、损伤小,且导管堵塞等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肾造瘘术中肾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间经皮肾造瘘及经皮肾镜取石术发生的3例肾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均在建立经皮肾通道过程中发生导丝穿入肾静脉,肾造瘘管沿导丝误入肾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CT检查明确。3例患者术后均在彩超监测下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结果 3例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未发生肾静脉瘘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经皮肾造瘘术中发生肾造瘘管误入肾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皮肾造瘘术(PCN)中肾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 PCN术中发生肾静脉损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3、55及72岁.例1因左肾鹿角形铸型结石行左肾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穿刺扩张后出现大出血,留置肾造瘘管并夹闭.CT检查提示肾造瘘管进入下腔静脉,并通过右心房进入右颈内静脉.例2因右肾下盏结石行右肾PCNL,B超定位穿刺成功后有少量出血,扩张至16 F鞘后出现大出血,KUB示肾造瘘管进入肾静脉.例3因胃癌晚期肿瘤侵犯双侧输尿管,导致双肾积水、肾衰竭,行右肾PCN术弓l流尿液.穿刺后出现静脉性出血,放置肾造瘘管并夹闭,KUB示肾造瘘管部分进入下腔静脉.3例患者术后48h内在X线监视下逐次将肾造瘘管退至肾静脉破口处,24~48h后再退至集合系统.每次退管3~4cm.结果 3例出血均控制,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拔管后均未出现再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结论 PCN术中肾静脉损伤及其导致的严重静脉性出血可以通过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分次逐渐退出肾造瘘管而愈合.该方法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不会对患肾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对6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对4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无一例需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7d,胰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60d(平均为30d),住院时间32~152d,平均68d。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它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无水乙醇硬化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方法 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原发性肾囊肿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无水乙醇硬化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术后均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经引流管共注射无水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根治术的62例I-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CME者31例(CME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者31例(非CME组)。结果CME组和非CME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22.5±1.8)枚和(17.6±1.3)枚(P〈0.05);9.7%(3/31)的CME患者高位血管根部淋巴结阳性。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3.5±17.6)ml和(143.5±1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3d内腹腔引流量CME组明显多于非CME组(P〈0.05)外,两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社会经济效应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组术后发生肠梗阻3例,淋巴漏2例,切口裂开1例:非CME组术后发生肠梗阻4例,切口裂开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比16.1%,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CME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包括系膜根部淋巴结.且不会影响术后恢复及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2.
洪磊  项和平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843-845
目的提高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水平。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老年(60岁以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72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快速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周治疗,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为(12.63±5.4),Ranson评分为(1.5±0.7);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为(7.4±1,8),Ranson评分为(2.4±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为(22.3±3)d,对照组为(27.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平均花费治疗组为43234.45元,对照组为44235.32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有利于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改善和稳定微循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入院当天开始连续7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介质、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时,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住院时间为(29.4±1.5)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8.6%(12/42),均较对照组患者的38.1%(16/42)、(34.4±1.8)d和47.6%(20/42)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部分炎性介质的分泌和释放,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并发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巨大错构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巨大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平均8em。25例实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切除错构瘤手术(治疗组),17例实行传统开放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2.9±31.2)ml,平均住院天数为(6.8±2.6)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2±11.3)h,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12.5±42.8)ml,平均住院天数为(12.5±3.3)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8.2±12.9)h,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8±21.6)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6.3±20.2)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54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无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巨大错构瘤,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保留肾单位手术切除巨大错构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人全部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治疗,出现局部并发症75例。随机分组进行了开放性手术(37例)或微创清创引流术(38例),并比较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清创引流患者的病死率、手术次数、住院时间、总费用等指标。结果:死亡率相比,微创引流组患者死亡率(2.6%)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10.8%)(P0.05);手术次数两组相比,微创组穿刺引流次数(3.33±0.58)多于开放手术组(2.52±0.82),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相比微创组有增加趋势[(53.3±37.6)d,(44.5±28.5)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费用两组相比微创组(37 661.36±21 732.00)元显著低于常规开放手术组(54 423.83±45 263.06)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加用大承气汤,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10例,对照组25例患者保守治疗后因结石嵌顿、黄疸加深、胆管炎加重等原因行紧急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在手术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腹水吸收时间、住院天数上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间紧急手术病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能降低手术率,且应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龄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特点及心脏手术的风险。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不同类型心脏手术病人255例,分为A组(≥70岁)55例,B组(<70岁)200例。分析两组间病人术前危险因素、手术策略及围术期监护的特点,对比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前危险因素中,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在A组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 EuroSCORE评分A组(5.56±2.26)高于B组(2.14±2.21, P<0.001)。术中体外循环时间A组(102.61±38.36min)显著短于B组(119.66±47.57min, P<0.05), 主动脉阻断时间A组(63.57±27.08min)显著短于B组(79.46±35.29min, P<0.05)。术后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均高于B组(P<0.05); 术后脑梗塞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总引流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住院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准确识别高龄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策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积极预防并正确处理围术期并发症,可有效降低高龄患者群体心脏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后早期拔除导尿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采用PKRP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术后1~2d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术后5~7d拔除导尿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3.7±1.5)d]、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10.9%)与对照组[(6.8±1.9)d、2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提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4.9±2.2)分vs(5.3±2.3)分]、最大尿流率[(21.5±5.6)ml/s vs(19.1±4.9)ml/s]、残余尿[(16.8±10.3)ml vs(18.9±12.3)ml]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间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KRP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住院时间更短、感染发生率更低,且不影响远期效果,值得提倡推广,使之逐渐成为PKRP术后处理常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26.4±58.3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99.8±45.2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62.3±44.7 mL、)和术后引流时间(7.6±1.6 d)明显小于对照组(415.1±72.6mL、9.4±2.4 d),P0.05。两组的淋巴结的清扫量(23.2±6.6个、21.6±6.4个)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5.0%)明显少于对照组(2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对机体损伤较小,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Quilltm可吸收线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时期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中15例采用Quilltm可吸收线(Quill组)和13例采用微乔可吸收线及Hem-o—lok(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及肾实质缝合材料费用的差异。结果Quill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6.9±35.9)和(138.2±26.7)min(P〉0.05),平均失血量分别为(147.5±42.9)和(161.3±54.8)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4.1±3.8)和(27.4±3.1)min(P〈0.05),肾实质缝合材料平均费用分别为(1289.3±309.7)和(2409.2±336.7)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继发出血、感染或漏尿。结论LNSS采用Quilltm可吸收线安全可靠,在减少术中热缺血时间、节约医疗费用方面,优于普通缝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