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为临床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的患者130例,按术式分为回肠膀胱术组(IC)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NB),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膀胱癌术后随访量表(FACT-BL).对FACT-BL量表各个领域(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精神状况,功能状况)的评分及总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IC组50例,NB组44例.2组间男性例数、随访时间、≥T3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组患者手术年龄小于IC组.2组HRQoL评分:躯体状况分别为25.4±1.8、22.1±2.5,社会/家庭状况分别为20.3±2.8、16.3±4.2,膀胱癌特异性模块分别为29.5±2.8、20.2±3.3,FACT-BL量表总评分分别为109.5±6.9、99.3±7.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HRQoL高于回肠膀胱术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膀胱全切术后4种常见尿流改道术患者的生活质量(HRQOL)差异情况,为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9年6月共101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即原位回肠新膀胱术(IN)28例、原位乙状结肠膀胱术(SN)22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CU)20例、回肠膀胱术(IC)31例。IN和SN采用原位膀胱重建,属新膀胱组(NB)。用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L)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作为调查工具,比较分析生活质量及排尿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成功随访78例。4组尿流改道术式在男性人数、年龄、文化程度、城镇人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经皮肤尿流改道组(CU和IC)。4组尿流改道HRQOL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FACT-BL躯体功能得分NB组高于CU组及IC组(P0.05)。结论:4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当,但原位新膀胱在躯体形象恢复方面优于不可控性经皮肤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3.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5 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除术后原位M形回肠新膀胱的疗效.方法 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5例行膀胱全切除术,采用M形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结果 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随访3-20个月(平均12.4个月).膀胱容量(340±23.71)mL(210-430 mL),膀胱充盈压为(20.12±0.64)cmH2O(13.50-33.91 cmH2O),排尿膀胱压为(77.02±12.11)cmH2O(53.21-87.09 cmH2O),残余尿(15.43±34.33)mL(3-88 mL),最大尿流率(18.16±5.60)mL/s(11.38-19.17 mL/s).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未发现尿道残端复发肿瘤.无排尿困难者,白天均可控制排尿;术后大于6个月者无夜间遗尿,术后半年15例复查B 超无肾积水表现,复查生化指标,肾功能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1例术前肾积水及肾功能异常者术后为正常.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较理想的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改良全膀胱切除方法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膀胱癌患者行改良全膀胱切除术.顺行分离膀胱顶部、侧壁上半部、底部,切断输尿管后改逆行分离。示指紧贴前列腺包膜将前列腺与直肠分开后,向上向外将膀胱颈部侧韧带和精囊尾的纤维束钩于示指掌握之中,切断并结扎。女性患者保留内生殖器及尿道内口。尿流改道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就手术并发症、术后控尿排尿情况、新膀胱容量、影像学和生化检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切除膀胱时间平均80min,术中平均出血450ml。原位回肠新膀胱控尿、排尿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反流,血生化检查正常,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改良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尿流改道方式相比,由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有越来越多的优势,更多的病例选择了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为了解在膀胱全切后施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后患者的效果和经验,我们回顾了当前的相关文献。长期的随访表明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术后效果优于其他尿液转流方式,同时,新膀胱具有与生理膀胱相类似的容量和功能。尽管该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手术操作的复杂性,但仍然是一种安全和容易实施的手术。随着更多的技术上的改进,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有可能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保留内生殖器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5月48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保留内生殖器的膀胱全切术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48例患者中移行细胞癌46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32例,复发性肿瘤16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1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31例。结果:4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60(210~360)min,平均输血量280(0~1200)ml。术后4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个月白天控尿率为97.9%(46/47),夜间控尿率为93.6%(44/47)。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3例。术后6个月IVU检查输尿管狭窄2例。无子宫、子宫附件及阴道转移复发。结论: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内生殖器、阴道前壁、自主神经及完整尿道,行膀胱全切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广泛开展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以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open radical cystectomy,ORC)是治疗器官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对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也可选择此方法[1]。常用的尿流改道方式可分为不可控性及可控性尿流改道,这两种方法分别以回肠膀胱术以及原位新膀胱术为代表。文献报道显示,与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回肠膀胱术相比,原位新膀胱术在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腹腔镜下手术作为观察组,40例行开放手术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新膀胱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控尿率、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肠梗阻、尿瘘、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排尿困难、切口感染等;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37.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新膀胱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根治术后行尿流改道的方法。方法:对17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0min;输血量平均480ml;全部病例可完全控尿,需夜间定时排尿;膀胱最大贮尿量平均330ml,剩余尿均小于80ml。17例全部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仅发生单侧输尿管反流1例,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肿瘤转移死亡1例。无电解质紊乱发生,未发现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膀胱根治术后尿流改道的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U形回肠原位膀胱和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脐胱术的疗效。方法31例膀胱癌,全部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10例行双U形回肠原位膀胱术,21例行盘带乙状结肠腺值膀胱术。结果31例手术时间4.5-7h,平均5.6h,31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9.5个月,两组病人均控尿良好,3例高氯血症,4例轻度腹泻(均为回肠组)。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反流,IVU示左肾盂轻度积水3例,新膀胱容量220-400mL,平均315mL,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2.5-4.9kPa(回肠组)、2.1-5.8kPa(乙状结肠组)。结论双U形回肠和去带乙状结肠均为理想的贮尿囊,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而去带乙状结肠原值膀胱更接近生理膀胱,很少引起代谢紊乱和腹泻。  相似文献   

11.
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 -2005年行膀胱癌术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96例,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68例的患者资料。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控尿能力、尿动力学结果以及术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结果164例患者失访12例(7.3%)。平均随访时间回肠组46(2~86)个月,乙状结肠组42(4~78)个月。2种术式术中失血量、术后控尿效果接近(P>0.05),但2组手术时间(6.0±0.8 h vs 5.2±0.6 h),术后下床时间(7.8±0.8 d vs 6.4±1.0 d),新膀胱容量(550.0±122.5 ml vs 420.0±80.6 ml)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回肠尿流改道组术后早期及晚期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29.2%,均高于乙状结肠组。原位回肠尿流改道组术后储尿囊再发肿瘤3例,乙状结肠组未见发生。结论两种术式术后疗效均良好。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耗时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2.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Bricker术的比较及近期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及Bricker术(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方法 分析2001年1月~2007年4月68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采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31例及Bricker术37例的临床资料,就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日、再手术率及手术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除平均手术时间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258min)明显长于Bricker术组(212min)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与Bricker术组在术中出血量(542ml与523m1)、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6.1%与16.2%)、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23天与20天)、再手术率(3.2%与2.7%)及手术死亡率(均为0)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膀胱全切术后膀胱替代的理想术式,具有手术安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少,可自主控制排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改良膀胱全切新回肠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包膜及精囊对原位新膀胱功能及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4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原位回肠膀胱术: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新回肠膀胱与残留前列腺包膜连续缝合;对术后新膀胱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及患者的勃起功能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T2aN0M0 5例,T2bN0M0 9例,T3aN0M0 7例,T3bN1M0 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7月。无瘤生存22例;带瘤生存2例。新膀胱容量(385±68)mL,最大充盈压(24±16)cmH2O。排尿良好,最大尿流率(18±5)mL/s,剩余尿(35±16)mL;完全控尿22例,夜间尿失禁2例;21例术前勃起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外科包膜及精囊,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和勃起功能,同时可有效防止新膀胱一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中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8-07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照不同代膀胱术式分为2组,原位新膀胱术组患者55例,回肠膀胱术组4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排便时间、胃管保留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回肠膀胱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2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积、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道压、残余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上述尿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原位新膀胱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回肠膀胱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中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有良好效果。但前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可作为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别对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Bricker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价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我科共行98例全膀胱切除术,其中57例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造瘘术组),41例行Bricker术(Bricker术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4±0.3)h,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5.8±0.3)h(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瘘术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2.0%vs.11.2%)、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0.0%vs.10.2%)均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随访时间、术后TNM分期、漏尿、肠梗阻、肾积水、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Bricker术相比,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更低、造瘘口并发症更少,可弥补Bricker术的不足,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回结肠和回肠正位膀胱替代术的临床观察,重点评价两种术式的尿控及其对上尿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2002~2006年期间行标准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正位膀胱替代术中选取获得随访的膀胱癌患者31例,其中17例采用回结肠新膀胱重建术(Le Bag术),14例采用回肠新膀胱重建术(Studer术)。术后3个月内(近期)和3个月后(远期)观察相关并发症和尿控情况,并行尿动力学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结果:回结肠新膀胱组手术后并发症率为11.8%(2/17);回肠新膀胱组并发症率为14.3%(2/14)。虽然回结肠新膀胱组3个月后白天完全获得尿控76.4%(13/17).低于回肠新膀胱组92.8%(13/14),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而夜间社会性尿控回肠新膀胱组7I.4%(10/14),显著高于回结肠新膀胱组35.3%(6/17)。尿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组间的尿流率、功能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和新膀胱压力无明显差异,但回结肠新膀胱组容量高于回肠新膀胱组,而顺应性则低于回肠新膀胱组。此外。回结肠新膀胱组的上尿路扩张发生率为11.8%(2/17),略高于回肠新膀胱组0(0/14)。结论:虽然回结肠新膀胱在近期能获得较大容量,但由于回结肠新膀胱顺应性较回肠新膀胱低,因而在获得满意的尿控和对上尿路的保护上,回肠新膀胱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回肠与乙状结肠2种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术,按手术方式不同,接受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51例患者分为A组,接受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35例患者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均随访满18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周控尿能力及术后6个月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多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3周夜间可控尿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膀胱剩余尿和最大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6个月的膀胱最大储尿量明显高于B组,而膀胱充盈压和排尿压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术后夜间控尿率较满意,膀胱储尿量大,顺应性好。2种原位新膀胱术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个月肿瘤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医生擅长术式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大体上分3种,即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和原位新膀胱[1].其中,由BRICKER于20世纪50年代完善的回肠流出道(Ileal conduit)术式是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代表,直到20世纪90年代都被认为是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主流标准.但患者术后的永久腹壁造口、外接集尿装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膀胱癌行全膀胱及尿道切除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膀胱癌患者,一期施行膀胱及尿道全切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出现近期并发症5例,无远期并发症.26例均获随访1~10年,平均6.2年,5年生存率67.5%.结论 对于膀胱癌侵犯尿道及前列腺无法保留尿道的患者,采取一期切除膀胱及全尿道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操作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推荐为此类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pT2bN0M07例,pT2bN0M01例,pT3aN0M02例. 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Studer原位膀胱术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有相似的手术和肿瘤学等方面的结果,但Studer原位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