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度药物性肝损害(附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8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 2 39例 ,其中重度药物性肝损害 19例 (7.95 % )。现对该 19例进行分析探讨 ,以期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严重性的认识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降低重度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和病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12例 ;年龄 15~ 6 4岁。1.2 病例选择标准 有明确的用药史 ;用药后出现严重肝损害的表现 :总胆红素 (TB) >171μmol/ 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 0 % ,出现腹水或肝性脑病或肝肾综合征 ;排除甲、丙、戊、庚、TTV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及阻塞性黄疸等 ;…  相似文献   

2.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床上用药种类的增多和用药剂量增大,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这将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故应加强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类药品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损害也相应增加,其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变化多端,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本文对30例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利于对该病症及时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诱发原因、临床特点等,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2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观察其用药类型和临床表现。结果12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占60.0%(72/120),明显高于胆汁淤积型的25.0%(30/120)及混合型的15.0%(1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引发肝损害的主要用药类型前3位的分别是中草药(26.7%)、抗结核药物(20.0%)和抗菌药(18.3%)。其临床表现主要以乏力(71.7%)和食欲缺乏(68.3%)为主,其次是黄疸、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因素较多、临床特点复杂,应加强各类用药不良反应及损伤机制的研究,尽可能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损害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分为肝细胞损害型、肝内胆汁瘀积型,停药或减量,并给予保肝药物,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临床许多药物都可致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用药中要熟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时间在服药后的1—9个月,临床症状以乏力、纳差为主,临床类型以急性肝炎多见;经停药或减量,并给予保肝药物,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临床许多药物都可致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用药中要熟知药物的毒副作用,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所造成的药物性肝损害.方法 分析94例服用抗结核药物的肺结核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时间、损害程度和治疗方法.结果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改变多发于用药后4周内,占56%.停用抗结核药组为中、重度肝损害;未停药组为轻度肝损害.治愈率93.6%(82/94).结论 应重视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及早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2007年6年间5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相关特点。结果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及中草药是最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三类药物;急性肝损害50例,慢性表现6例;肝细胞型表现29例,胆汁淤积型15例,混合型12例。结论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以急性肝损害常见,肝损害临床表现各异,与药物有关。早期发现及停药是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损害(DILI)属于一种肝脏毒素,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异常肝功能检测,包括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或肝细胞的毒性损害,也可称为药物性肝炎[1]。DILI在临床肝病中最常见,大量国内外研究[2-4]均证实,DILI的发病率占肝炎患者的10%,且由于临床各类新药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DILI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断和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由药物引起的疾病日趋增多。由于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脏器,又是机体代谢、免疫的重要器官,因此,药物性肝病更为多见。据报道药物性肝病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据文献统计932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中,抗生素类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凯西莱对老年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凯西莱0.2 g/d,静脉点滴,共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ALT、AST、Tbil较治疗前降低(P<0.05),Alb差异无显著性,仅1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凯西莱治疗老年性药物性肝损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13.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有一部分药物在肝脏内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引起肝细胞的生理、生化改变.进而导致肝脏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另外,除了药物在肝脏内蓄积导致肝脏的直接损害外。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或活性中间体也能产生毒害作用,引起肝脏炎症性改变。这种由于药物浓度蓄积直接损害肝细胞.以及药物代谢产物或活性代谢物导致肝脏炎症性改变的肝炎称为药物性肝损害或药物性肝炎。随着使用药物种类不断增多,以及新科技的进步。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本次研究对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152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害诊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万瑜  杨冬华 《新医学》2005,36(8):476-477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非常重要.笔者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治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2008年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生素(包括抗结核药物)为最多,占40.3%(83/206),其次为抗肿瘤药,占15.5%(32/206).临床以肝细胞型多见,占49.5%(102/206),胆汁淤积型占29.6%(61/206),混合型占20.9%(43/206).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上腹部不适、皮疹、发热.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06例(100.0%);碱性磷酸酶升高108例(52.4%);总胆红素升高54例(26.2%).临床治愈165例,好转32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2例.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很多,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损害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有资料表明 ,在门诊药物引起严重肝毒性的发生率大约为每十万人中有 1例 ,而在住院中 ,药物性肝损害占黄疸住院患者的 2 %。本文对我院 1998年来收治的 6 0例药物肝损害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14~ 86岁。致病药物主要有 :1抗结核类药物 ,占 38.3% (2 1/6 0 ) ,主要是利福平和异烟肼。2化疗药物 ,占 2 1.7% (13/6 0 ) ,包括抗癌药和免疫抑制剂。 3解热镇痛药物 ,占 13.3% (8/6 0 )。4抗生素类 ,占 6 .7% (4/6 0 )。5中药类 ,占 16 .7% (10 /6 0 )。 6…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附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谷胱甘肽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内 ,尤其在肝细胞内含量最为丰富 ,具有促进肝脏功能、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脏酶活性、促进肝脏解毒和合成功能。我院于 1997年 2月~ 1998年5月使用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18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16~ 85岁 ,大于 6 0岁共 14例。基础疾病均为侵润型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判断标准 :1与使用抗结核药物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 ;2该抗结核药物已被证实有肝毒性 ;3用抗结核药物期间 AL T比原来升高大于 2 0 % ,或由正常转为异常 ,或出现黄疸 ;4可基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1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6例药物性肝损害中,抗生素(包括抗结核药物)最多,占60.3%(130/216),次为抗肿瘤药物,占15.7%(34/216);肝损害以肝细胞型多见,占49.5%(107/216),胆汁淤积型次之,占29.6%(64/216),混合型占20.8%(45/216);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纳差、黄疸、上腹部不适、皮疹、发热.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16例(100.0%);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09例(50.5%);总胆红素(TB)升高58例(26.9%).临床治愈165例,好转35例,自动出院11例,死亡5例.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疾病.结核病化疗方法的问世挽救了大量结核病人的生命,但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带来了一些十分严重的临床问题.本文收集整理了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我县应用疾病控制中心免费发放的抗结核板式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初治肺结核短程化疗与药物性肝损害:附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用几种杀菌剂如异烟肼(H)、利福平(R)、毗嗪酰胺(Z)的短程化疗是根治肺结核,防止耐药结核菌产生,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短程化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简称药肝)后,如何继续抗傍及治疗药肝,本文对264例初治肺结核短程化疗时出现的50例药肝进行分析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4例系近3年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痰检、血沉等检查确诊。入院时肝功能全部正常,入院后随机选用H、R或H、R、Z的短程化疗。治疗时每2周查肝功能1次,住院时和出院后随访在3月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采用f检验。1.2药肝的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