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后正中切开直肠肌鞘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们经肛门后正中切开肌鞘行改良Soave术治疗的7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肛门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72例中,除3例并发肠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外,其他均效果良好。结论经肛门后正中切开改良Soave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短段型和常见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16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均采用经肛门前高后低大斜面吻合的方法完成根治手术.结果 术后排便正常14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 经肛门前高后低大斜面吻合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部无手术疤痕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儿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适宜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6例ARM合并HD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年龄1岁8个月~1I岁,平均4.1岁;男女比例1:5.所有病例于ARM矫正手术后有不同程度便秘、腹胀等症状,钡灌肠显示结直肠均有显著的扩张,仅有2例可见明确痉挛段和移行段.6例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不能引出.2例采用经肛门Soave术式,4例采用经腹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6例标本远端肠壁内均未见神经节细胞.免疫组化组织蛋白酶D:近段阳性,远端阴性.结论 对于ARM患儿,特别是对于ARM畸形矫正术后仍有便秘的患儿要警惕合并HD的可能.此外,ARM合并HD患儿往往同时存在有多种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畸形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小婴儿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分析Ⅰ期经肛门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患先天性巨结肠小婴儿,11例Ⅰ期经肛门完成根治术,手术年龄32d~158d。手术采用截石位或俯卧位,于直肠后壁齿状线上0.5cm~1.0cm,前壁齿状线上1.5cm~3.0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环形切开肌鞘,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形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5min,均于12h内排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临床效果良,无污便。结论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简单,临床效果好,适于在小婴儿中开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经肛门改良 Swenson 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们确诊并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HD患儿54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随访信息进行评估,均经直肠肛管测压、肛门指诊等评价患儿术后情况。结果541例患儿中,387例(71.5%)获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出血量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发生并发症20例(20/387,5.17%),其中污粪4例(1.03%),失禁1例(0.26%),吻合口狭窄2例(0.52%),小肠结肠炎7例(1.81%),便秘复发6例(1.55%)。结论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设计符合生理,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术式.方法8例大龄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均采用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手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无需特殊器械,恢复快.结论大龄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症也可采用安全有效的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7年来所做的143例手术做一总结回顾.方法 143例经钡剂灌肠、直肠测压或直肠活检确诊.患儿取截石位,经肛门插入一把卵圆钳,于耻骨结节(腹膜返折)上方钳住直肠壁下牵将直肠套叠翻出,在翻出的直肠内壁处缝合牵引线两圈,于两圈线间全层切断直肠.远端后壁全层游离,并背切至齿状线上0.5~1.0 cm,前壁游离至齿状线上方2.5~3.5 cm,近端边下牵边游离,切除病变肠管.近远端行双层吻合,吻合口呈心形.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出血量1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不需扩肛,术后1个月平均排便2~3次/d,术后3个月平均排便1~2次/d.1例因术中背切远端直肠后壁过于靠近齿状线,术后出现轻度便失禁,经再次缝合内括约肌痊愈;1例术后5 d出现吻合口后壁撕裂、血便,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发生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痊愈.1例术后复发,经再手术治愈.结论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结直肠全层吻合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I期经肛门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先天性巨结肠小婴儿,11例I期经肛门完成根治术,手术年龄32d~158d。手术采用截石位或俯卧位,于直肠后壁齿状线上0.5cm~1.0cm,前壁齿状线上1.5cm~3.0cm切开直肠粘膜,向近端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环形切开肌鞘,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形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min,均于12h内排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1年,临床效果良,无污便。结论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简单,临床效果好,适于在小婴儿中开展。 相似文献
10.
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采取经肛门I期改良Soave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共20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2.5岁(1~4.8岁)。短段型5例,常见型15例。1.2 相似文献
11.
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新入路。方法 26例巨结肠患儿采用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根治术,于腹膜返折上方将直肠牵下,环行切断即入腹分别游离近远端,切除病变,远端保留前壁距齿状线2.5cm,后壁距齿状线1.0cm,近远端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20ml。随访5月~2年,25例排便正常,1例排便轻度失禁,经处理恢复正常。结论 经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的方法直观、确切,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采用微创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 自2001年10月起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35例。结果 35例Ⅰ期手术均成功,术后2d拔除胃管开始进食,14d开始扩肛。随访6个月,无1例出现污粪、失禁、便秘等早期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方法改进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探索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10例先天性巨结肠及2例继发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手术,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分离推进,从直肠侧方腹膜返折处先进入盆腔,经手术中和术后观察及3~18月(平均13.2月)随诊综合分析。结果 10例经肛门Ⅰ期根治的先天性巨结肠、2例继发性巨结肠病儿,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反应轻。肛门无狭窄,排便每日1~2次,无污粪发生。结论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手术,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分离推进式进入,从直肠侧方腹膜返折处先进入盆腔,可避免尿道及其邻近器官损伤,达到与经腹切口或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同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分析巨结肠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经肛门Swenson术(即完整保留直肠肛管黏膜及肌层)及经肛门Soave术三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结合我科巨结肠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术505例经验,加上统计国内外文献巨结肠经肛门Swenson术456例及经肛门Soave术1443例的大宗病例,将其各种并发症加以统计并予以分析.结果 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的污粪发生率为0.6%、经肛门Swenson术为3.5%、经肛门Soave术为6.4%;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是0.4%、0、2.1%;失禁发生率为0.2%、0.4%、0.4%;结肠小肠炎发生率为1.2%、0.4%、7.2%;便秘复发率为1.2%、0.9%、4.1%.三种手术方式并发症数据进行3×2行列表x2检验,两两比较分析,经肛门Swenson术组和改良Swenson术组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6546,P=0.1983);而经肛门Soave术组与经肛门Swenson术组和改良Swenson术组的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56.3752、P<0.0001和x2=78.1408、P<0.0001.结论 三种经肛门手术均降低了手术创伤,但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门Swenson术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内拖出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11月,对15例常见型和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患儿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肌鞘入路游离左半结肠或全部结肠,然后拖出在体外完成直肠乙状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结果 全部患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先后有多家医院开展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本院近期开展经肛门Soave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我国曾有文献报告经肛门行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超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 D)眼1演,1998年Dorre报告经肛门Soave根治术治疗H D眼2演后,国内有些儿外科医师开始借鉴应用并不断改良,2001年开始有报告熏此后不断推广应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有关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文献报告2001年有9篇,2002年有17篇,2003年有31篇2004年28篇,大部分省地级医院开始应用。纵观我国经肛门治疗H D的开展应用,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1应用解剖的研究为经肛入路提供科学依据陈雨历研究发现直肠中下部周围血管及下腹下神经丰富,输尿管、输精管、髂血管均在近耻… 相似文献
19.
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 ̄2005年12月我院56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手术以及诊疗经过。结果56例巨结肠中44例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1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小肠结肠炎2例,术后腹腔大出血1例,大网膜嵌顿导致结肠梗阻1例,直肠肌鞘感染1例,便秘1例,肛周红斑及糜烂7例,均经治疗痊愈,随访2个月 ̄3年,1例轻度粪污,其余患儿肛门无狭窄,每日排便1 ̄3次,生长发育正常。结论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介绍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初步经验。方法 患儿全麻后取截石位,扩肛后,牵开肛门。在直肠齿状线上0.5cm处游离直肠粘膜,形成粘膜管后,继续向近端游离,达腹膜返折后环形切断肌鞘一周,劈开肌鞘后壁,并切除部分肌条。进入腹腔后,直视下游离直肠、结肠的移行段和扩张段,妥善结扎系膜血管,达正常结肠后切断,拖出结肠浆肌层与保留肌鞘间断固定,结肠断端及直肠齿状线切缘缝合固定。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min-100min,出血约15ml~30ml,术中均未输血。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平均切除肠管13cm~25cm。1例于术后6d出现小肠结肠炎,治疗后好转,其余6例恢复顺利。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1年,每日排大便2~4次,无便秘复发、腹胀,无吻合口狭窄,无污粪,无肛周感染、肠管同缩等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短段型及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