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常规鼻饲。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实施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锻炼吸吮能力,促进胃肠成熟,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帮助患儿尽快过渡到经口喂养,从而缩短胃管喂养时间及住院日。  相似文献   

2.
祁冠聪 《临床医学》2007,27(1):54-54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67例喂养不耐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5 mg/(kg·d),浓度不超过0.1%,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禁食、洗胃或胃肠减压处理.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姜赤晓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25-3926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48h经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口饲;对照组开奶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治疗组在饲奶间歇期进行NNS。了解两组早期经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并对两组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自行吸吮喂养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好于对照组。结论: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加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常规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完全达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完全达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行微量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胃肠成熟,从而缩短胃管喂养时间及住院日。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行设计一种重力喂养支架,探讨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入住本科室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70例,采用重力喂养支架进行重力喂养。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足量胃肠营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为4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足量胃肠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重力喂养支架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鼻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对照组25例予微生态制剂常乐康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达足量胃肠营养日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日龄等方面比较均有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作为一种胃肠动力药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黄桂娟 《妇幼护理》2021,1(2):400-402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50 例早产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 7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管喂养,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 合体位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喂养效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喂奶量恢复时间更快,胃管留置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现象发生率 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1.33%(P<0.05)。观察组出生 1 个月后的体重、头围及身长等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 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00%(P<0.05)。结论 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后可提 升早产儿喂养效果,改善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促进早产儿的发育,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选取84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器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需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和肠道营养达418.4kJ/(kg·d)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况。  相似文献   

9.
微量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对实验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液前15 min加用微量奶液(1~3 ml)吸吮,对照组不予微量吸吮。观察2组患儿体质增长、喂养不耐受情况、留置胃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质量增长、喂养不耐用受发生率,留置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微量吸吮,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的增加,缩短留置胃管的时间,有助于从静脉营养过度到全肠道营养,有利于从胃管喂养过度到经口喂养,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鼻伺喂养,观察组给予重力喂养和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头围、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有助于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完全实现经口喂养时间,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李娜  张华珍  魏丹  吴琼 《妇幼护理》2023,3(11):2637-2639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应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10 月 在我院接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 78 例为研究对象。将 2022 年 1 月至 5 月接收的 39 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 2022 年 6 月至 10 月收治的 39 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比较两组喂 养效果、喂养不耐受与生长发育。结果 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 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围、身长、体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应用口腔 感觉运动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减少喂养不耐受,改善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生长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头围、身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沟通态度、喂养方式、喂养效果、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能够提升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家长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80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处理;治疗组40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83;d),缓慢静脉滴注4~6h,每天1次,疗程5~7d。【结果】两组在症状消退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日龄及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日龄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对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清洁度喂养不耐受及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5例管饲喂养早产儿(其中5例患儿家属要求自动出院),根据置管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单双号,其中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45例,选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45例,选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清洁度、口腔感染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结果:观察组管饲喂养早产儿矫正胎龄37周体重增长百分比、口腔清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管饲喂养早产儿口腔感染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NEC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口腔护理应用于管饲喂养早产儿可有效清洁口腔,减少口腔感染。微量母乳遗留于口腔可通过早产儿吞咽动作进入胃肠道,促进其胃肠道功能发育成熟,增强其抵抗力,缩短从管饲喂养过渡到经口足量喂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105-4106
选取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组进行重力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开奶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最大下降率、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开奶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进行重力喂养可减少新生儿不耐受和并发症,并使其更快恢复出生体重,缩短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根据早产儿体重调整喂养方案,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体位、腹部按摩及抚触。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干预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量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体重较对照组增长快(P〈0.05)。结论护理干预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间断鼻胃管喂养(INGF)的早产适于胎龄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予以INGF之前,喂养过程中及喂养后予NNS,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出生后2周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2周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NS能够减少早产儿胃肠不耐受发生率,缩短达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疗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的早产儿(均为29~36周)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规范诊疗,喂养不耐受治疗期间,每次喂奶前予非营养性吸吮10min,必要时予多潘立酮混悬液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给予对照组相应治疗,并联合应用小儿捏脊,每天1次,疗程共2周。分别观察两组病例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每日增加奶量。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平均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平均日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喂养不耐受治疗期间各出生体重组每日平均增加奶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小儿捏脊能起到扶脾健运、调畅气机的作用,能有效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增加奶量,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胃肠道影响,以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直接胃管推注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记录早产儿出生时体重,生后3d与7d体重变化,餐后呕吐及餐前腹胀情况。结果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组患儿生后3d与7d体重下降,呕吐与腹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李莉 《临床医学》2009,29(10):94-95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排便刺激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51例,分为干预组26例在常规治疗同时施加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措施,对照组25例,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100kCal/(kg·d)时间。结果干预组在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恢复出生体质量、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100kCal/(kg·d)时间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