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永红 《中国药师》2007,10(4):372-372
例1.患者,女,55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因多发性骨髓瘤并肾功能不全于2006年3月9~11在我院行VAD方案(长春新碱0.4 mg、多柔比星10 mg、地塞米松20 mg)进行化疗,每日1次。化疗后除原有腰痛外无其它不适。3月17日予唑来膦酸钠粉针4 mg(江苏恒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103011)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ivd qd,当时未诉不适,当日予出院。出院后于3月27日开始出现四肢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唑来膦酸在中国上市以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载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唑来膦酸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14例,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为78岁,年龄5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11例,78.6%);不良反应分别涉及全身性损害、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肝胆系统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唑来膦酸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1例74a女性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首次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用药第2天,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胸痛、全身关节疼痛加重,BP160/80mmHg,T38.4℃。给予硝酸甘油、吸氧、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眩晕宁等对症治疗,14d后患者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4.
1例57岁女性患者因重度骨质疏松症给予碳酸钙和骨化三醇口服,1周后,给予唑来膦酸5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出现发热、全身皮疹,头晕、乏力、关节疼痛及双下肢肌肉酸痛。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氯雷他定。第7天,患者头晕、乏力、关节疼痛及双下肢肌肉酸痛等症状消失,体温降至正常。第10天皮疹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5.
6.
静脉给双膦酸盐类药物出现严重低钙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膦酸盐类药物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治疗代谢性骨骼疾病和预防骨转移癌。唑来膦酸是新近被批准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的双膦酸盐类药物(静脉给药),但是却未被批准用于预防转移性癌症、骨痛和治疗骨质疏松、变型性骨炎(Paget氏病)。唑来膦酸的作用强度是下列药物的100~1000倍,包括帕米膦酸二钠、口服阿伦膦酸、利赛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和羟乙基双膦酸二钠。一项随机、对照的试验表明,唑来膦酸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时比帕米膦酸二钠更有效。唑来膦酸不会引起其他口服双膦酸盐类的胃肠道反应,但是出现低钙血症的几率增加了。下面是一些病人因使用了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静脉制剂而出现了低钙血症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8.
王丽满  卢贞  赵晟 《海峡药学》2016,(6):272-273
目的:通过对60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密固达)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滴注时间必须>15min,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临床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其中发热8例,肌肉痛5例,头痛头晕2例,流感样症状(咽痛、鼻塞、流涕等)1例、胃肠道反应(呕吐)1例。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不良反应以发热、肌肉痛为主,不良反应症状多为一过性。用药前后应及时预防治疗,早期观察无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唑来膦酸致严重低磷低钙血症同时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通过保肝治疗,调整支链氨基酸使用,结合肠内营养的个体化营养方案支持,改善了患者肝功能和营养状况。同时通过电解质水平监护和甲状旁腺激素的代偿机制研究,发现了唑来膦酸引起严重低磷低钙血症的可能机制,协助医生使用多倍量钙磷制剂治疗,并提出不良反应的防治建议,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药师在整个营养支持过程中的药学监护对于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生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因"严重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于2019年9月25日入院.患者既往于2017年在本院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伴病理性骨折、右侧桡骨骨折、隐性脊柱裂",分别于2017年1月25日、2018年2月21日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同时长期服用碳酸钙D3片600 mg,po,qd补钙.15年前外院诊断为...  相似文献   

11.
王霞 《上海医药》2013,(21):24-25,30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经唑来膦酸5mg静脉输注治疗后,通过复诊及回访,判断其疗效、不良反应和依从性。结果:24例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关节痛、全身肌痛等流感样症状及腹胀腹泻、乏力和食欲不佳等,一般不超过3d,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愿意接受连续治疗。结论:唑来膦酸作为一年注射一次的疗法,方便简单,有确切的提高骨密度的疗效和降低新发骨折的风险和改善生存期,安全性和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1例老年女性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出现了恶心、呕吐、心悸等流感样症状及白细胞的异常升高,未见其他感染,4 d后体温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既往托珠单抗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其所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以期为后续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3月关于托珠单抗致ADR的病例报道,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以及托珠单抗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计47例不良反应病例被纳入,男性9例,女性38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和61~70岁,构成比分别为21.3%、23.4%;原患疾病主要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构成比为51.1%;有4例明确指出ADR的发生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以皮肤及附件(26.0%)、血液系统(18.0%)为主。结论临床使用托珠单抗时应加强用药安全性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利福平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资料中利福平不良反应报道的情况,以探讨利福平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性.方法利福平不良反应病例通过检索《药物不良反应1960-1997多媒体光盘》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药学文摘》获得.结果检索获得399例利福平的不良反应病例,变态反应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较多,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但致死率最高为严重肝损害.结论利福平的不良反应累及各器官,多为变态反应,且与剂量无关,若治疗不及时,可致死,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唑吡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Med数据库有关唑吡坦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病例55例,男女比例1:1.12,年龄 ≥ 65岁者24人,构成比为43.64%;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服药后1 d内,共34例,构成比为61.82%;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睡行症、精神异常、幻觉、睡眠饮食障碍等,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唑吡坦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7年7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医药期刊,收集报道氟哌啶醇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94篇文献,122例病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18~40岁。用药1~7 d出现ADR的例数最多,占45.10%。氟哌啶醇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损害,其中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63例,占51.6%,所占比例最高。心血管系统和皮肤损害ADR占比分别为14.8%、10.7%。结论氟哌啶醇引发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临床应重视氟哌啶醇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发展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载的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15篇共18例,其中男性7例(38.89%),女性11例(61.11%),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13例,72.22%),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90 d以内(15例,83.33%),主要累及循环系统(7例,38.89%)和皮肤系统(6例,33.33%)。患者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关注艾曲泊帕所致ADR,加强用药教育,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坤泰胶囊致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进行调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Pub Med等数据库,收集报道坤泰胶囊致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6篇文献,涉及病例2 140例,其中ADR病例232例;ADR病例年龄集中在46~55岁;用药2 d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原患疾病为更年期综合征者最多(153例,65.95%);报道的ADR病例主要为单独使用坤泰胶囊产生的,且单用药156例(67.24%),联合用药76例(32.7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256例次,42.95%),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不适、腹胀、恶心、呕吐,且未见严重ADR发生;大部分发生ADR的患者未做任何处理,部分产生ADR的患者主要处理方法为饭后服药或停药处理,且处理后均好转。结论目前未发现坤泰胶囊致严重的ADR,但仍需分析已经报道的ADR产生原因,挖掘潜在的用药风险,进一步加强对其ADR的监测,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后早期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率,分析骨密度、合并骨折、应用钙剂、骨吸收抑制剂与早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2010年12月期间行5mg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58例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用药后30 d内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唑来膦酸用药后早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肌肉痛、流感样症状、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其发生率分别为48.3%,25.9%,31.0%,41.4%,24.2%。总不良反应率为60.3%。多为一过性,用药后30 d内均完全缓解。经比较发现骨密度差异、是否合并骨折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前是否应用钙剂在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的发生率反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是否应用骨吸收抑制剂药物史的患者与治疗后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的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早期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症状多为一过性,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骨密度、合并骨折无关,可能与钙剂、骨吸收抑制剂有关。用药前后应及时预防治疗,早期观察无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