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 ERCP )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胆道胰腺疾病重要的方法,它具有创伤小、风险小、花费低、恢复快、影像清晰等特点,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胰腺炎是ERCP 术后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行ERCP诊断与治疗的全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 864例患者完成ERCP检查和治疗,ERCP操作成功率为96.8%(836/864).影响ERCP成功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完全阻塞乳头致使导丝无法通过;肿瘤、溃疡或其他原因致肠腔狭窄使内镜不能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出现并发症105例,发生率为12.2%,其中胰腺炎49例(5.7%),胆道感染37例(4.3%),上消化道出血15例(1.7%),穿孔4例(0.5%).经单变量分析显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插管时间过长(>60 min,χ~2=5.22,P=0.022)、行胰管造影(χ~2=6.83,P=0.009)、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χ~2=19.89,P=0.000)、血清胆红素正常(χ~2=4.02,P=0.045);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患有恶性胰胆系统肿瘤(χ~2=16.39,P=0.001)及胆道结石病史(χ~2=7.48,P=0.006)、胆道高位梗阻(χ~2=67.13,P=0.000)、胆管治疗性ERCP(χ~2=6.39,P=0.012).结论 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认识患者高危因素并提高医师操作水平是减少或避免ERCP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edochopancreatographY,ERCP)已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型医院的临床科室,用于良恶性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ERCP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消化道出血、穿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021年于我院行ERCP的404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分为并发胰腺炎组和未并发胰腺炎组。对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404例病人中,术后并发胰腺炎病人41例,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1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插管困难和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均为ERCP病人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各因素变量回归系数与常数项构建病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为84.30%,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762,0.841)];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总体预测准确率为83.17%。结论: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行EST、插管困难和导丝多次进入胰管为影响病人E...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诊断性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行ERCP检查和治疗1713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1713例患者中,49例(2.9%)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2例为诊断性ERCP,47例为治疗性ERCP,2例为重症,47例为轻症,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术中有与内镜操作无关的腹痛、女性、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胰管多次显影、胆总管直径不增加、插管困难、疑有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胆道扩约肌气囊扩张术、服用糖皮质激素史等.结论 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提高操作技术、术后鼻胆管引流、药物预防、术后积极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轻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常规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CBM、CNKI、VIP、WanFang Data,并辅以手工检索2011年6月以前出版的《胃肠病学杂志》等12种中文专业期刊及相关学术会议纪要,追溯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双氯芬酸预防PE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5个RCT,共计675例PEP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双氯芬酸可降低PEP发病率[OR=0.41,95%CI(0.18,0.95),P=0.04],但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性较差;双氯芬酸不能显著降低重度PEP发病率[OR=0.40,95%CI(0.08,2.06),P=0.27]。5个纳入研究均未报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双氯芬酸预防PEP相对安全,有可能会降低PEP的发病率,但对于重度PEP,双氯芬酸预防效果不明显。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局限性,且例数有限,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并以ERCP治疗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以Execl表格详细统计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模型对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白细胞数量、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乳头开口类型、胆总管狭窄、酗酒、乳头插管时间、ERCP操作时间、进胰管次数及乳头旁憩室均能够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凝血酶原时间≥12 s、非绒毛型乳头开口类型、谷氨酰转肽酶≥50 u/L、乳头插管时间≥5 min、进胰管次数≥3次是导致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数学预测模型Logit=0.964X_3+0.772X_7+1.021X_(10)+1.004X_9+0.912X_(11)+1.534X_(13)-1.306,ROC显示该模型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0.790,P0.05]。结论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建立数学预测模型能对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风险做出较准确的预测,便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普及,虽然ERCP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能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如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出血、急性胆管炎和穿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ERCP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ERCP诊治的胆胰疾病患者发生ERCP后胰腺炎(PEP)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PEP分成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研究ERCP成功率为94.72%,PEP发生率为9.76%;PEP组与非PEP组患者在年龄、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纪轻、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当前协助诊断胆道、胰腺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并随着消化内镜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插管造影技术的提高,可在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其它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B),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碎石术,胆总管蛔虫取出术等治疗。内镜下ERCP EST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共有75例病人进行此检查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定量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ERC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3例于2017年1月-2021年1月行ERCP的患者为建模组,205例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ERCP的患者为验证组,根据亚特兰大标准,建模组45例ERCP后发生胰腺炎,验证组23例ERCP后发生胰腺炎。比较建模组胰腺炎患者与无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RCP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胃切除术史、胆总管结石、乳头孔类型、胰腺导丝通道、括约肌切开术、血清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切除术史(■=6.417,95%CI:1.900~21.675,P=0.000)、胆总管结石(■=3.442, 95%CI:1.496~7.917, P=0.000)、结节型乳头孔(■=2.447, 95%CI:1.072~5.585,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该院343例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胰腺炎分为PEP组(n = 51)和非PEP组(n = 292)。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PE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 60岁、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结局、插管困难和导丝多次进胰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失败、插管困难及导丝多次进胰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失败、插管困难及导丝多次进胰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低血糖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肝、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但是,临床中ERCP术后禁食患常常出现低血糖反应,给患带来痛苦。本研究通过观察术后24h血糖,分析低血糖易发时间、易发病种,并提出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ERCP病人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160例ERCP病人显影部位、插管次数与术后胰腺炎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1.9%的病人发生胰腺炎;胰管显影者胰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胆管显影者;3次以上插管比2次以下插管者胰腺炎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胰管显影与多次插管是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重要诱因,应加强对胰管显影与多次插管者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5.
周志云 《护理研究》2008,22(3):628-629
1968年Cure首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magio—pancreatography,ERCP)获得成功以后,ERCP已经成为内镜诊断、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尤其是治疗性ERCP在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等疾病的微创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ERCP虽然相对安全,但操作尤其是治疗性ERCP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法莫替丁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 ,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 :86例胆胰疾病患者分为法莫替丁组 4 6例和安慰剂组4 0例 ,分别在ERCP术前 1日和当日静脉滴注生理氯化钠 5 0 0mL加法莫替丁 2 0mg和单纯生理氯化钠 5 0 0mL ,每日 2次。术前、术后 4小时及 2 4小时分别测定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如腹痛、呕吐、发热等。结果 :ERCP术后法莫替丁组及安慰剂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7% (3/ 4 6 )、13% (5 / 4 0 ) ,P <0 0 1;术后 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30 % (14 / 4 6 )、 4 8% (19/ 4 0 ) ,P <0 0 5。术后 2 4小时两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法莫替丁可减少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endoscopicretrogardecholagiopancer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4年7月施行ERCP术的262例患者预防和治疗术后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10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6例,胰腺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3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4例,所有术后胰腺炎均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后痊愈。结论:防治ERCP术后胰腺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潘涛  王一平  吴宗英  曾超 《华西医学》2006,21(4):665-667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能否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全世界关于糖皮质激素预防PE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6篇RCT包括2518例患者被纳入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不能降低PEP[OR1·19,95%CI0·93to1·53;P=0·16]和重度PEP[OR1·61,95%CI0·74to3·53;P=0·2]的发生率。结论:目前的证据不支持糖皮质激素可降低PEP的发生率,还有增加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趋势,故不推荐糖皮质激素用于临床PEP的预防,是否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需审慎看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56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静脉麻醉、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ERCP操作时问、胆管扩张、怀疑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结石、年龄、黄疸、ERCP术后胰腺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疽、ERCP术后胰腺炎病史、年龄及怀疑括约肌功能障碍均使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升高(P<0.05),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均未明显影响行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P>0.05).[结论]行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疸、ERCP术后胰腺炎病史、年龄及怀疑括约肌功能障碍均为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等不是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