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和通道螺钉固定治疗30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21例;年龄60~87岁,平均72.5岁;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17例;老年骨盆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跟骨外侧入路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64例(66足)跟骨骨折患者.结果 62例(64足)获得随访,时间4~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足伤口感染植入的人工骨漏出,5足出现表皮坏死,均经对症治疗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38足,良16足,可7足,差3足,优良率为84.4%.结论 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51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0个月~7年的随访.对骨折复位质量、远期X线表现、髋关节功能、异位骨化分别评估:解剖复位42例(82.35%),满意复位6例(11.76%),不满意复位3例(5.89%).髋关节功能按D′Aubigne 6分法评定:优良45例(88.24%),可4例(7.84%),差2例(3.92% ).X线片按Epstein标准:优良41例(80.39%),可6例(11.76% ),差4例(7.84%).K-L入路发生Brooker Ⅲ度异位骨化2例,Ⅱ度4例,Ⅰ度3例.结论 联合入路可以改善双柱型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累及四方区髋臼骨折术后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0 月至 2012 年 11 月,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治疗 22 例累及四方区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 12 例,女10例;年龄 16~62岁,平均 35.2岁。根据 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 6例,前柱骨折 12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 2例,横行骨折 1例,“T”形骨折 1例。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根据 Judet位骨盆 X线片,按照 Matta标准进行评价,髋关节功能按照改良 Merle D'Aubigné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9~28个月,平均 13.5个月。根据骨折复位的 Matta标准:解剖复位 15例(68.18%,15/22),满意复位 5例(22.73%,5/22),不满意复位 2例(9.09%,2/22),满意率为 90.91%。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评分为 10~18分,平均 16.7分,其中优 16例,良 4例,差 2例,优良率为 90.91%(20/22)。无一例形成腹股沟疝或腹壁疝,其中 2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1例出现血管损伤,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结论 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是一种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特别是累及四方区髋臼骨折的一种新入路,可克服经典髂腹股沟入路和改良 Stoppa 入路的缺点,直视四方区和死亡冠,更好地复位和固定骨折。  相似文献   

5.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结果。[结果]随访25例,随访时间最长4a,最短8个月。随访结果:优16列,良7例,可2例,3例坐骨神经损伤者有2例于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1例随访2a仍未完全恢复,无术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髋臼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64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6岁.按Letournel-Judet方法分型:后壁骨折16例,后柱骨折2例,前柱骨折2例,横行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T形骨折6例,前柱伴后壁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14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32例,髂腹股沟入路16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切口+K-L入路)16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 h,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00mL.所有患者术后获8~4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患者伤后2周内手术者53例,其中解剖复位39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4例,复位优良率为92.5%.伤后2~3周后手术者11例,其中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复位优良率为81.8%.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优37例,良13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为78.1%.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3例(Ⅱ~Ⅲ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 结论 对于移位髋臼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开放复位策略、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测量手术前后跟骨X线片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足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功能评价:优32例,良4例,可4例.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和AOFAS评分比较:术后3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跟骨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具有微创、易于取出、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臼骨折患者21例,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1]:后壁骨折11例,后柱骨折5例,后壁伴后柱骨折3例,前柱骨折2例。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2例前柱骨折患者取平卧位,采用髂腹股沟入路,余19例取侧卧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24(12~48)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好,术后并发症少,恢复行走快,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2009年8月,我科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24例跟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25足),男16例,女8例,年龄21~52岁。其中双侧1例。合并伤:胸腰椎骨折2例,骨盆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2例,外科颈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8例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32足)行外侧小切口,采用骨圆针牵引、撬拔、复位、固定治疗.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24足,良7足,差1足.结论 外侧小切口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复位较好,愈合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高金华  胡炜  郭晓山 《中国骨伤》2015,28(8):753-756
目的:探讨经皮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09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29例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男19例,女10例;年龄19~53岁,平均31岁。按照Tile分型:C1型17例,C2型12例。术后采用Tornetta标准和Majeed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无神经损伤及盆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伤口愈合好,仅1例出现钉道口感染,换药后治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4~18周,平均16.2周。未见螺钉松动、脱出、断裂。按照Tornetta评价,优 14例,良10例,可 4例,差 1 例。末次随访Majeed评分为87.2±11.3,优16例,良9例,可4例。结论:对于不稳定C1、C2型骨盆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路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治疗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52例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患者,其中36例获得随访,男21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43.5岁.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双柱骨折15例,横形骨折4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T形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后行重建钛板及经钛板3 ~5枚皮质骨螺钉(方形区螺钉)部分经骨表面内固定.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 结果 36例患者术后获12 ~ 72个月(平均41.7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5例,复位优良率为86.1%.所有患者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0.6%.本组患者功能优良率与骨折复位质量呈明显正相关(r=0.513,P=0.001).无一例患者发生方形区螺钉松脱、断裂.结论 前路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可靠,无进入髋关节腔之虞,是治疗以前柱损伤为主的双柱骨折、向前移位的横形骨折、部分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及部分T形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后上后前序贯复位、内固定治疗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4岁,平均42岁。术前经骨盆三维重建CT明确诊断分型后,于伤后5~20d手术,平均9.5d。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手术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复位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为190~29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量1300~3000ml,平均1800ml。术后1例出现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于3周后愈合。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术后1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0±8.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d’Aubingne和Postel临床评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C1型AO/ASIF分型的髋臼骨折,采用后上后前的顺序进行序贯复位技术,手术流程满意,对提高手术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柴雷子  薛锋  肖海军  丁亮  沈玉春  赵勇 《中国骨伤》2013,26(11):889-893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钉有限内固定治疗52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51足),女7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3d,平均(6.2±0.8)d。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6例(4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3例(3足)。患足术前均行跟骨轴、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测量手术前后跟骨Bshler角、Gissane角、长度、高度和宽度。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52例(58足)中51例(57足)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2个月。跟骨Btihler角术前(12.65±5.32)。与术后(30.63±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issane角(129.87±6.25)。与术后(122.11±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术前分别为(64.5±7.1)mm、(34.6±5.7)mm、(30.2±5.2)mm,术后分别为(71.3±5.7)mm、(28.2±6.1)mm、(39.3±6.4)mm,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优20足,良31足.可4足,差2足。3足因手术发生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获得愈合。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90年5月至2006年7月,手术治疗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22~64岁,平均34岁.根据复位质量、臼顶骨折粉碎程度、髋关节稳定性、股骨头软骨损伤等因素进行分组,按Matta术后X线复位标准和放射学评估标准及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21个月,平均88.6个月.术后解剖复位31例,复位欠佳4例,复位差2例.2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髋关节不稳.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临床疗效:优16例(43.24%),良14例(37.84%),可4例(10.81%),差3例(8.11%),优良率为81.08%;远期随访MattaX线疗效:优14例(37.84%),良15例(40.54%),可4例(10.81%),差4(10.81%),优良率为78.38%.临床疗效与X线疗效存在相关性.临床优良率在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组分别为90.32%和33.33%,在臼顶粉碎性骨折和非粉碎性骨折组分别为58.33%和92.00%,在髋关节不稳组和稳定组分别为0和85.71%,在股骨头软骨损伤和无软骨损伤组分别为42.86%和90.00%.结论 骨折复位不佳、臼顶粉碎性旨折、髋关节不稳及股骨头软骨损伤等因素可直接影响经顶型移位髋臼横形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类型复杂,合并伤多,且是一种负重关节内的骨折,常常导致残废和创伤性关节炎,多数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由于局部解剖结构较复杂,操作比较困难,因此应对骨折分类、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有充分了解。我们从2001年以来共收治髋臼骨折27例,其中1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软骨下阻挡技术联合钢板螺钉双平面固定治疗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髋臼后壁骨折47例,依据内固定技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3例(单纯外侧钢板螺钉支撑外围阻挡固定)和研究组24例(软骨下阻挡技术联合外侧钢板螺钉支撑双平面固定)。对照组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68(40.9±7.2)岁,术前准备4~13(7.9±1.5) d。研究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0~71(41.7±7.9)岁,术前准备4~12(7.5±1.9) d。两组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且获得至少1年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年的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16.042±1.517)分,高于对照组(14.696±1.222)分(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髋臼前柱骨折7例,双侧髋臼前柱骨折2例(4髋),髋臼前柱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髋臼前柱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髋臼前柱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髋,Ⅱ区6髋,Ⅲ区13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髋臼前柱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髋臼前柱螺钉置入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髋的前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2髋,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前柱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陈红卫  赵钢生  潘骏 《中国骨伤》2010,23(9):708-71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0~65岁,平均37.3岁。牵引复位后,于双侧髂后上棘外侧顺髂嵴做弧形切口,长3~5cm,在患侧将重建钢板通过皮下隧道到对侧,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8个月。无切口感染,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明显双下肢不等长。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6±0.99)cm、(42.61±7.97)min、(168.61±40.44)ml。术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评价,优12例,良18例,可6例。结论: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