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吕新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10):1-724
1942年,耶鲁大学的Gilman,Goldman和Lindskog等首先将氮芥试用于淋巴肿瘤,使肿瘤明显缩小,揭开了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序幕。此后,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不断开展,新的、有效的化疗药物不断涌现,促进了临床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发展和逐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66例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采用21d为1周期的CAF方案,共2周期〔CTX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5-FU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ADM3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并与同期未行任何术前治疗的可手术的58例Ⅲa期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36%(57/66),有62.12%(41/66)的患者分期降低。新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为57.6个月,明显高于未行化疗组的42.2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37.89%,对照组为34.48%。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最佳机会;减少或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并可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6周期ET方案(表阿霉素+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探讨影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完成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将触诊、超声对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总pCR率为42.3%(22/52);化疗1周期后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缩小30%及以上者pCR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缩小30%以下者(60.9%比27.6%,P<0.05);肿瘤最大径≤3 cm者pCR率高于最大径>3 cm者(P <0.05);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型乳腺癌pCR率高于Luminal型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其对化疗的早期反应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pCR率高,超声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pCR,肿瘤大小、肿瘤分子生物学类型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与耐药相关蛋白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提取10例TA方案(蒽环类+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空芯针穿刺标本的总蛋白;根据Miller & Payne分级将患者分为两组,将grade 4~5合并为化疗敏感组,grade 1~2合并为化疗耐药组,每组各有5例患者;应用抗体芯片与提取蛋白进行杂交,检测656种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运用上述10例新辅助化疗患者的蛋白质表达结果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空芯针穿刺活检可以为蛋白质芯片研究提供足够量的蛋白;分析化疗敏感组与化疗耐药组患者的蛋白表达谱差异,筛选出差异蛋白61个;以此差异蛋白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可将此两组乳腺癌标本聚成两类,准确率100%.结论 以蛋白质芯片技术为基础的分子分型对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验证此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普及,早期乳腺癌治疗规范程度不断提高,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亦不断延长。尽管现有指南和共识为临床决策提供了依据,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有争议的问题,包括治疗理念、文献解读程度、产品适应证和可及性等,均影响着早期乳腺癌诊疗的规范性。2021年,药品新适应证的获批、靶向药物的普及等,进一步推动着早期乳腺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前的穿刺病理和术后的手术病理为参照标准,比较化疗前后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NAC前后,肿瘤的CEUS类型以不均匀增强为主[化疗前(18/31,58.06%),化疗后(21/31,67.74%)],化疗后无增强的肿瘤明显增多[(化疗前0,化疗后(5/31,16.13%)]。造影参数分析:化疗后的上升时间增加,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NAC前后,肿瘤的CEUS增强类型以不均匀增强为主,化疗后无增强的比例明显增高。化疗前后肿瘤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指标中,上升时间、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是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到来, 新辅助治疗已成为特定类别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是在疾病确诊时开始制定的基本治疗方案, 其治疗效果可为后续辅助治疗的方案制定提供指导。基于新辅助的治疗效果及用药方案, 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医保政策, 制定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辅助治疗的分层策略, 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病灶消退的病理表现及肿块缩小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8月46例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平均46.3岁,肿瘤最大径7~13 cm.所有病例均在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标准根治术,术后对切除标本以残余肿瘤为中心行6个不同方向的连续切片,评价肿瘤的消退情况.结果 全组41.3%(19/46)肿瘤呈向心性缩小,其中31.6%(6/19)肿瘤向心性缩小并且周围无癌灶残留,68.4%(13/19)肿瘤向心性缩小但周围仍有癌灶残留.全组58.7%(27/46)肿瘤呈筛状消退.结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有效的大部分患者病理表现仍未达到保乳要求,保乳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新辅助化疗诱导的粒细胞减少症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诱导的粒细胞减少症与采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疗效及远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4个周期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211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1例中51(24.2%)例为嗜中性粒减少症患者,160(75.8%)例为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组的新辅助化疗反应较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患者为好(P<0.05).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2.4%,5年总生存率为90.2%,而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60%,5年总生存率为67.5%,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诱导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评估肿瘤对此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I~III期TN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组),32例行直接手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与术后的辅助化疗均采用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类方案。分析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获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生存率情况。 结果:新辅助化疗组31例患者术前总获益率为100%,其中完全缓解达61.29%(19/31);3年内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新辅助化疗组13例(41.94%),术后辅助化疗组22例(6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5,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38%、25.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71%、9.78%,新辅助化疗组两者均明显优于术后辅助化疗组(χ2=4.870,P=0.027;χ2=7.469,P=0.006)。 结论: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类方案的新辅助化疗能使TNBC患者明显获益,且远期疗效优于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11.
新辅助化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放疗对进一步提高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疗效的作用,并探讨临床完全缓解病例的处理方法.方法 2001年5月至2007年8月对192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予以放疗40至46 Gy,分次剂量为2 Gy/d,每周5 d休息2 d,共4周完成放疗.在放疗开始的同时予以卡培他滨1250 mg·m~(-2)·d~(-1),分2次口服,连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进行手术,手术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操作规范进行.结果 本组192例患者均完成预定的放化疗.117例(60.9%)出现不良反应,17例(8.9%)复查提示肿瘤完全消失未行手术而予以随访(随访组).175例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手术组),其中低位前切除术(LAR)134例,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32例(其中6例术中加作预防性横结肠造口),腹会阴切除术(APR)9例,总保肛率为94.9%.术后病理检查显示24例(12.5%)未见癌细胞及阳性淋巴结.手术组按病理分期为T0N0期24例,T2N0期43例,T2N1期11例,T3N0期77例,T3N1期13例,T4N0期5例,T4N1期2例,共有135例(77.1%)达到病理降期.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5例出现直肠阴道漏,4例吻合口漏,总吻合口漏发生率5.1%(9/175).192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42个月(12~87个月).随访期间肺转移11例,肝转6例,局部复发7例,总复发率达12.5%,其中12例死亡,全组病死率6.3%.临床完全缓解病例(随访组)3年生存率为100%,病理完全缓解病例(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100%.结论 对于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辅助化放疗可有效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 ,提高根切率和保肛率,进一步降低局复发率.经严格筛选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病例,可暂不手术,严密随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97例术前ER、PR阴性表达经新辅助化疗后转变为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内分泌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并随访15~60个月,对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内分泌治疗组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4.5%(38/51)、60.7%(31/51),其3年和5年总生存率为80.0%(41/51)、74.5%(38/51).对照组的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2%(26/46)及41.7%(20/46),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为60.9%(28/46)、50%(23/46).内分泌治疗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ER、PR变为阳性表达的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肺癌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7年5月256例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外科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p-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手术性质和手术方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1例(4.3%).根治性手术236例(单纯肺叶切除169例,全肺切除53例,扩大切除14例),姑息性手术20例.全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38.7%和27.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0R=1.323,95% CI.068~1.641,P=0.017)和年龄(OR=1.562,95% CI:1.148~2.125,P=0.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p-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TCH)方案对早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治的522例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收治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21.80%(522/2 394)。其中113例接受TCH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年龄[M(QR)]52(13)岁(范围:23~69岁)。记录TCH方案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ypT0N0M0期)的例数,采用Miller-Payne标准进行病理学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接受曲妥珠单抗规范治疗患者(294例)的无病生存率优于未规范治疗患者(177例)(84.4%比72.4%,χ2=4.095,P=0.046)。发生3~4级不良反应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5.9%(18/113),包括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2例,腹泻6例。31例患者获得pCR(ypT0N0M0),pCR率为27.4%(31/113)。pCR患者与非pCR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无差异(91.8%比85.0%,92.5%比90.5%,P值均>0.05)。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优于G1~3患者(89.6%比81.5%,χ2=5.340,P=0.021),而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比89.1%,χ2=1.008,P=0.315)。结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采用TCH方案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种多药耐药基因:G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胸苷酸合成酶(TS)在胃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寻求建立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35例胃癌新辅助化疗前后6种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各耐药基因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对所有患者均行FOLFOX4方案化疗,以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3%),15例部分缓解(43%),16例病情稳定(46%),3例病情进展(9%),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6%.35例患者肿瘤标本中6种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GST-π阳性率为40%,LRP阳性率为69%,MRP阳性率为34%,TopoⅡ阳性率为37%,P-gp阳性率为86%,TS阳性率为40%.GST-π、LRP、MRP、Topo Ⅱ、P-gP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TS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有关(P=0.0048).结论 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不影响6种多药耐药基因GST-π、LRP、MRP、Topo Ⅱ、P-gP及TS的表达;TS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有关,有可能成为评估胃癌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区域动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5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8例相同临床分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研究组)给予术前区域动脉化疗,方案为表阿霉素50 mg/m2+顺铂60 mg/m2+5-氟尿嘧啶1000 mg/m2,2003年起方案改为奥沙利铂130 mg/m2+5-氟尿嘧啶1000mg/m2,一次性动脉灌注,6~11 d后手术治疗.另82例(对照组)术前未行化疗,直接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静脉辅助化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根治性(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和远期预后进行评估.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R0切除率分别为86%(65/76)和71%(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研究组的化疗毒副反应轻微.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15/76)和16%(13/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个月和23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4.6%和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区域动脉化疗耐受性良好,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