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与发展前景。方法:将6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新生儿出生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后,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基线体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2、4 h,观察组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吸吮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量表得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50%,观察组为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提高与优化首次母乳喂养情况和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及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1 h内及5~6 h的啼哭时间及啼哭次数、出生时及出生2 h的体温变化、首次母乳喂养效果及喂养方式、产妇子宫复旧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1 h内及5~6 h的啼哭持续时间及啼哭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2 h的体温水平显著优于出生时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40 d后,研究组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啼哭的行为状态,提高体温水平及母乳喂养率,加速产妇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母乳喂养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开展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新生儿不同时间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差异,比较2组产妇及新生儿的睡眠质量、首次母乳喂养得分、喂养成功率差异,随访2组新生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 h内、1~5 h的啼哭次数以及平均啼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妇睡眠质量得分以及新生儿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总得分及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42 d时,观察组新生儿的身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有助于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睡眠质量,减少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对加快新生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姣姣 《妇幼护理》2023,3(22):5335-5337
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时间段在我院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干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的体温变化,新生儿啼哭情况,泌乳情况与新生儿吸吮持续时间,产妇母乳喂养态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的体温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啼哭次数与啼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足月新生儿资料60例,纳入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60例新生儿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产科常规护理干预,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的前提下配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护理干预措施之后两组新生儿的整体护理效果差异情况。结果:接受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之后1h、2h和4h体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新生儿啼哭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啼哭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吸吮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为新生儿提供护理工作中应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保证新生儿体温水平,降低啼哭次数,减少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啼哭持续时间,使新生儿的吸吮时间得以延长,应该给予大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50例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4 h测量腋窝温度;对两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和42 d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皮肤接触1 h、2 h、4 h,干预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新生儿体温,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睡眠、母乳喂养及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于本院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共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新生儿娩出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观察比较两组不同干预措施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出生1 h内,两组新生儿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4~5 h期间,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30 min内启动母乳喂养率、90 min内完成母乳喂养率、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母乳喂养率和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宫底高度下降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有效提升新生儿睡眠质量和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亲子宫复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赵伟 《全科护理》2020,18(15):1878-1880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分娩的246例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方法剪断脐带放于产妇腹部进行母婴接触30 min,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待脐带动脉搏动消失剪断脐带,即刻放置产妇腹部行母婴接触90 min,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出生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低体温发生率;运用母乳喂养测量量表(BAT)对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儿出生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T量表各维度得分及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延长母婴皮肤接触时间至90 min有利于新生儿体温维持,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提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及延迟结扎脐带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足月新生儿200例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分钟内即与母亲进行皮肤早接触,待脐带搏动消失后再行断脐;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即予断脐、30分钟后抱至母亲身边进行早期接触,对两组新生儿的首次吸吮时间、新生儿的体温及后期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研究组首次吸吮时间及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30分钟及2小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让新生儿的首次吸吮时间显著提前,能使新生儿的体温迅速达到正常水平,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皮肤接触持续90 min对新生儿体温、安全感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在北京市3所医院分娩的320例正常产妇及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仰卧放置在产妇腹部,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新生儿俯卧于产妇胸前持续90 min后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断脐并给予常规护理操作后,将新生儿放置于产妇腹部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 min。比较两组新生儿体温的变化情况,出生后90 min内啼哭次数,出现觅食反射的时间及早吸吮、早开奶的时间。结果 296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完成研究,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46例。两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 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体温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90 min内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觅食反射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第1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母婴皮肤接触持续90 min有利于维持新生儿体温,增加新生儿安全感,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足月新生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新生儿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后与母亲进行1h的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观察干预组新生儿在母婴皮肤接触期间和出生后第5-6h期间的行为状态,并实录其发出的有声音的啼哭。干预结束后采用访谈法了解干预组母亲对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感受和评价,对照组也在相应的时间段进行观察和录音。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和第5-6h期间的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两个时间段两组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访谈结果显示,干预组新生儿及其母亲可以接受1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减少新生儿出生后1h内和第5-6h期间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增加新生儿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生后不同时间开始母婴皮肤接触对足月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早接触组(SSC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实施母婴皮肤接触60 min,延迟接触组(D组)出生后30 min再行母婴皮肤接触60 min,对照组(C组)出生后120min内不行母婴皮肤接触.监测出生后2 h内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新生儿心率、体温变化及唾液皮质醇水平.结果:出生后5 min内行皮肤早接触较30 min后再行皮肤接触更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心率平稳和体温恢复,减少新生儿啼哭时间,降低唾液皮质醇水平,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尽早给予母婴皮肤接触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生早期的应激反应,更好地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使新生儿处于更加安静舒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对新生儿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足月正常经阴道分娩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新生儿迅速进行常规产科护理(3~5min)后立即与母亲进行1h的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采用MP3实时录制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后1h内和第4~5h期间发出的有声音的啼哭,分析2组新生儿睡眠状态。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lh内和第4~5h期间的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可以减少新生儿出生后1h内和第4~5h期间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增加新生儿睡眠时间,进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早接触1小时对产妇初次实施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68例自然分娩的出产孕妇,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是新生儿在出生后进行母婴皮肤早接触≥1小时,对两组婴儿实施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价初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根据两组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价,观察组初次母乳喂养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60%,观察组初次喂养成功率为94.2%,两者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小时对产妇初次实施母乳喂养影响效果显著,使医护人员认识到母婴皮肤早接触的必要性,从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燕宏霞  韩莎  张星星 《妇幼护理》2022,2(3):703-70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03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360 例自然分 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60 例)和研究组(200 例)。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未立即 皮肤接触;研究组在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皮肤接触及进行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护理。对两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泌乳情况、护理 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 的泌乳量评分、母乳分泌时间等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 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护理护理效果显著,能提升纯母乳喂养率,改善泌乳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改善模式在住院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 2022 年 1 月至 12 月进行疾病筛 查血片采集的新生儿 3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采血时段的不同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80 例。对照组在疾病筛查 血片采集工作中采取常规护理实施;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改善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采血一次成功率和采 血合格率、采血用时。结果 采血前,两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血中及采血后观察组的心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采血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采血期间首次啼哭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啼哭持续时间及结束后啼哭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案 改善模式用于住院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能改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提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采血合格率,缩短患儿的采 血相关啼哭时间。  相似文献   

17.
耿颖  陈小英 《妇幼护理》2022,2(12):2754-2756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在本院产科出生的 86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足跟采血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则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程度、足跟采血成功率及啼哭人数和比例。结果 观察组 新生儿的足跟采血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 儿啼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能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疼痛感,减少新生儿啼哭率,提高足跟采血 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儿早期吮吸在新生儿发育和产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出生的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断脐30 min后,早期吮吸母乳喂养,对照组仅行早期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发育情况以及产妇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增加、头围增加和身长增加均大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妇的子宫入骨盆的时间、产后恶露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母乳充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婴儿早期吮吸有利于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也能加快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选取顺产的产妇60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产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后与新生儿进行1 h的母婴皮肤接触,并在随后住院的3 d内每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两次,每次1 h,对照组产妇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 h、第1天、第2天的宫底高度;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评估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电话随访产妇产后42 d时新生儿的喂养方式.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42 d纯母乳喂养率、子宫复旧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子宫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初产妇及健康足月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母婴皮肤接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6-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即刻给予母婴皮肤接触1h,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给予母婴皮肤接触至会阴伤口缝合完毕,约20~30min,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情况、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喂养方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为(17.06±8.66)min,长于对照组的(12.11±9.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5);观察组产妇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第1天新生儿有效吸吮次数、出院当天泌乳量及出院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初产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