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36例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二甲双胍500mg,3次/d,罗格列酮4mg,1次/d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血清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性激素水平及体重指数进行检测。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可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睾酮、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水平(P〈0.05),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有效性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并排除用药禁忌症后予吡格列酮30mg/d治疗共2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LH、FSH、TC、TG、LDL、睾酮、身高、体重、月经周期恢复时间、排卵恢复时间。结果:PCOS患者治疗各项观察指标较前均有一定好转,尤在恢复月经周期、排卵恢复时间等方面尤为突出。结论: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改善PCOS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排卵及月经周期、降低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均有明显效果。为一种治疗PCOS患者方便、高效的方案,减少手术治疗PCOS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后,体重、胰岛素敏感性和排卵情况的变化.方法7例年龄在19~29周岁的初诊PCOS患者给予吡格列酮15mg/d和二甲双胍(格华止)1000mg/d,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体重、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水平(空腹和服糖后2h)、性激素、泌乳素和卵巢超声检查、基础体温曲线、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7例患者均出现月经来潮,体重减轻,血胰岛素、睾酮、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卵泡刺激素升高,基础体温曲线呈双相曲线.卵巢超声检查无显著变化.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背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具有种族差异,决定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关系也存在种族差异。目的:分析藏族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其体质量指数和血脂、血糖的关系。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西藏军区总医院内二科。对象:于2005-04/2006-04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内二科和妇科住院的藏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6名,年龄25~42岁,平均(32±5)岁。对照组36例,年龄24~35岁,平均(30±5)岁,为同时期同科住院的藏族非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方法:采静脉血检测激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声检查卵巢。采集病史,记录一般情况,所有病例均接受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禁食12h采静脉血检测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mIU/L)×空腹血糖(mmol/L)/22.5。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观察对象的血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观察对象血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36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36名对照观察对象全部完成实验,中途无脱落。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t=3.4265,2.4484,2.2125,P<0.05~0.01)。②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t=2.1049,t=2.3047,2.4000,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t=4.8000,P<0.01)。③多囊卵巢综合征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服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t=7.8095,12.3650,2.7899,P<0.01)。结论:藏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呈现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聚集,如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先兆流产的病因.方法 在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抽取治疗后妊娠无流产症状的孕妇38例(正常组)、治疗后妊娠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38例(对照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中,再抽取治疗后妊娠有流产症状的孕妇38例(研究组)、同期自然妊娠先兆流产的孕妇38例(实验组).测定其空腹胰岛素、血糖、50 g糖筛查、雄激素等,统计孕妇的体质量指数、游离睾酮、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结果 空腹血糖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指数,对照组与正常组、研究组、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正常组=14.551、t研究组=10.345、t实验组=16.040,P<0.05),正常组、研究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体质量过度、高雄激素血症以及黄体功能不全等,是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倒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B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腱岛素抵抗、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A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方法: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 h血糖,搪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安全方便,初使剂量宜偏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胰岛功能、血糖、体重指数、腰围等指标影响,探讨西格列汀在糖尿病预防及早期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首次门诊就诊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70例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年龄(48.61±5.07)岁,未经过任何调脂、降糖及其他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35例):进行糖尿病、低脂饮食,运动锻炼;B组(35例):同样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同A组),同时加用西格列汀100 mg,qd;6个月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清胰岛素、餐后2 h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围、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入组后6个月,空腹及餐后2 h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及餐后2 h血糖、BMI、腰围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BMI、腰围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格列汀具有明显的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的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和病因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体质量指数将2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胰岛素抵抗与糖耐量受损不完全一致. (2)肥胖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0 05),且肥胖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月经周期更长.(3)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睾酮水平正相关,与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负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肥胖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患病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祛浊法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补肾健脾祛浊法,辅以自拟中药方剂口服治疗,比较两组FBG、FINS、LH、HOMA-IR及窦卵泡数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FINS、LH、HOMA-IR、窦卵泡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补肾健脾祛浊法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减少基础窦卵泡数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具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60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每日2次)和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治疗6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停药6个月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胰岛素释放水平.结果:15例痤疮症状改善,20例多毛症状改善.44例恢复规律的排卵性月经.治疗后黄体生成激素、睾酮、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分别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停药后6个月内,25例已恢复排卵性月经的患者,其性激素指标及胰岛素释放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治疗PCOS具有协同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停药后病理有一定程度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先兆流产的病因。方法选择在门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经治疗后妊娠有先兆流产现象的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A组);在门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经治疗后妊娠,无流产现象的孕妇30例(B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伴胰岛素抵抗,经治疗后妊娠,有流产现象的孕妇30例(C组);及随机抽取同期自然受孕的先兆流产孕妇30例(D组)作为对照组,抽血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50g糖筛查、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雄激素、孕酮、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等检查。计算体重指数、游离睾酮、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在体重指数方面,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先兆流产患者体形偏肥胖,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A组(7.43±2.11))与B组(2.46±0.16)、C组(2.64±1.94)、D组(2.03±0.04)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游离睾酮A组(1.38±0.91)与B组(1.04±0.78)、D组(0.78±0.49)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组(1.20±0.76)与B组、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先兆流产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雄激素血症、肥胖、黄体功能不足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每日早餐及晚餐前皮下注射人胰岛素诺和灵50R及服吡格列酮15~30 mg;对照组30例,每日单用人胰岛素诺和灵50R于早餐及晚餐前皮下注射,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服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胰岛素分泌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TG较对照组下降,而HDL-C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分泌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达英-35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更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0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胰岛素控制血糖及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真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真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体重指数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甘油三酯、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真胰岛素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 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具有降糖调脂作用,能改善胰岛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和成年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春期和成年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情况。方法:采用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比值和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来评价30例青春期PCOS患者(青春期组)及30例成年期PCOS患者(成年组)的IR情况。结果与结论:青春期组患者空腹、餐后1h、餐后2h和餐后3h的血糖水平较成年组低,而胰岛素水平较成年组高(均为P〈0.05);青春期组的IR发生率为63%,成年组的IR发生率为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PCOS患者IR发生率高,提示对青春期PCOS患者应及早行IR检测,以及时确诊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51例)和诺和灵30R组(52例)对口服药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三餐前、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HbA1c和空腹、早餐后2 h C肽。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及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1),C肽分泌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271-2273
选取2014年1~12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10)、观察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经过为期12w的治疗后,分别于患者空腹时、餐后0.5h、餐后1h、餐后2h检测三组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并于空腹时及餐后2h检测患者的C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餐后2h的血糖水平明显较低(P<0.05),餐后0.5h的胰岛素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0.5h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较低(P<0.05),餐后0.5h胰岛素水平、餐后1h胰岛素水平、餐后2h胰岛素水平、空腹时的C肽(CP0)以及餐后2h的C肽(CP2)明显较高(P<0.05)。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提高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值得被广泛应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格列吡嗪控释片 (简称控释片 )、诺和灵 3 0 R人胰岛素 ( 3 0 %速效胰岛素与 70 %中效胰岛素预先混合制剂 ,最大作用时间 2~ 8小时 ,维持作用时间可达 2 4小时 ,简称预混人胰岛素 ,h Ins)联合与格列吡嗪即释片(简称即释片 )、h Ins联合治疗磺脲类或磺脲类与双胍类联合治疗失败的 2型糖尿病 ( T2 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 1例磺脲类或磺脲类与双胍类联合治疗仍不能获良好控制的 T2 DM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1例采用控释片与诺和灵 3 0 R人胰岛素联合治疗 ,对照组 10例用即释片与诺和灵 3 0 R人胰岛素联合治疗 ,随访观察 1年 ,治疗前、后定期检测空腹血糖 ( FPG)、餐后 2小时血糖 (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 ( Hb A1c)、血脂、空腹血清胰岛素 ( FIns)、肝肾功能及体重等 ,比较其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 6个月、12个月时 FPG、2 h PG、Hb A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 P<0 .0 5 ) ,组间无显著差异 ;血脂、体重指数无显著变化 ,FIns均稍有升高 ,组间比无显著差异 ;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 ,轻中度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略低 ,但差异不显著 ;两组均无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者。在 h Ins日用量相仿的情况下 ,治疗组的格列吡嗪日用量比对照组明显为少 ,但可取得与之相近的代谢控制效果。结论控释片在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10-712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格列吡嗪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于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清胰岛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