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联合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 年5月至2021 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和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治疗.两组连续干预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参数、步行功能、10 m步行时间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患侧腿竖脊肌、腹直肌均方根(Rootmean square,RMS)值.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scale of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FAC)评分、10 m 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速、步频、患侧步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腿前屈45°(竖脊肌、腹直肌)、后伸 30°(竖脊肌、腹直肌)RMS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 结合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并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四肢联动联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11月30例本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四肢联动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照组增加下肢重复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定下肢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股四头肌MAS评分高于治疗前,小腿三头肌M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实验组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erg平衡功能评定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肢联动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且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邢高局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414-141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5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字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治疗后3 m后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定依从性、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method,FMA)评估患者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评估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Improv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吞咽功能、肢体功能,BBS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并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协同护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恢复肢体功能,改善吞咽功能与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铜陵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8~74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3.83岁;平均病程17.89 d;其中脑梗死13例,脑出血17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4.18岁;平均病程18.10 d;其中脑梗死12例,脑出血18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采用多普勒超声经颅对患者脑血管进行检查,测定并记录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改良版)、简式Fugl-Meyer(FMA)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痉挛量表(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下肢痉挛、平衡功能等改善情况,另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及6 min步行测试、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FMA评分、BBS评分、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CA、MCA平均血流速度,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下肢痉挛程度,显著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其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时足底压力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取Bobath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足底压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步态参数、平衡能力.结果:治疗后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FAC)、步频、步幅、步速、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go test,TUG)、睁眼、闭眼静态平衡率高于对照组,步行周期、双支撑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压力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步态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我意念法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神经肽Y(NPY)和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及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意念法。两组疗程均8周。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傅格梅尔氏(Fugl-Meyer)评分(FMMS)、步行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hinese stroke scale,CSS)及血清中NPY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MMS评分(t=-5.18)和下肢FMMS评分(t=-4.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步行能力评分(t=14.8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周(t=8.00)和12周(t=14.03)显著低于对照组CSS评分(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χ~2=5.67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NPY(t=6.71)和IL-10(t=7.6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意念法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血清中NPY和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缓冲式膝关节支具对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周,且观察组3个月内于步行时佩戴缓冲式膝关节支具.分别于治疗前、3个月后行三维步态分析、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MBA)、"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观察组膝过伸治疗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3个月后,观察组步态参数(患侧膝过伸角度、步速、步幅、步频、健侧步长、健侧双支撑相)、步态不对称指数、下肢MBI、TUGT、MB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步宽、患侧步长、患侧支撑相、患侧双支撑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缓冲式膝关节支具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患侧膝过伸角度和步态,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LOKOhelp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响。方法将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6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d,6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疗效。结果训练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衡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6w康复训练后,两组的平衡功能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提恢复期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脑卒中患者多有步行功能障碍,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开始运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步态训练。目的:评估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起病3个月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在3周步态训练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并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对以下参数进行训练前后组内和组间对比:步行速度、步调、步行时间、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摆动时间、步长、步幅、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步行分类、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结果与结论:训练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步行速度、功能性步行分类、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和功能性步行分类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在步行速度、步调、患侧步行时间、健侧步行时间、患侧单腿支撑时间、患侧摆动时间、健侧摆动时间、步幅、患侧步长和健侧步长的改善方面较常规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稳定支撑面(unstable support surface, USS)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平衡、步态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名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12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n=1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12周平衡板训练。使用BBS量表、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10 m步行速度测试(10 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 MWD)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动态平衡、步行和下肢运动功能;利用NeuroCom Balance Manager系统、Qualisys三维动作捕捉与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测量患者干预前后静态平衡和运动学、动力学步态数据。结果 干预后,两组之间及实验组组间BBS评分、Fugl-Meyer评分、6 MWD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间10 MWT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之间及实验组组间两侧负重/下蹲在90°和6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间负重/下蹲在30°和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加强踝关节屈伸肌群的肌力,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起立-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以及ProKin平衡仪的评估,参数包括Y-COP标准差、运动轨迹长度、运动轨迹面积、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等速峰力矩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的测量。 结果 2组患者经过平衡训练后,平衡功能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肌群的肌力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时效激励干预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康复训练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资料,根据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时效激励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 w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结果:干预4 w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ale,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明显比干预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时效激励干预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重型颅脑创伤(SCT)患者术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SCT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F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物理干预,PNF组术后行常规物理干预联合PNF。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静态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 干预后,PNF组轨迹总面积、轨迹长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小/短于对照组(P 0. 05)。PNF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NF有助于改善SCT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平衡能力,并促进其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脑性瘫痪儿童骨盆控制能力差,目前治疗时间较长且效果不明显。 目的:观察三维步态监控下针对性肌力训练对改善骨盆控制能力的疗效。 方法:60例(≥2岁)痉挛型脑性瘫痪儿分为2组,治疗组在三维步态监控下骨盆肌肉针对性肌力训练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Berg平衡评分、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结果与结论:摄像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步态改善明显,运动能力明显提高,好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Berg平衡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Berg平衡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1),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值低于治疗前(P < 0.01)。治疗组治疗后Berg平衡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 0.01)。结果证实,三维步态监控下骨盆肌肉针对性肌力训练,结合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骨盆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脑性瘫痪儿童的步态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理专案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专案干预,两组均干预4 w.干预完成后统计两组的首次下床时间、实现屈膝90°时间、实现直腿抬高时间、住院天数和关节僵硬、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便秘的发生情况,并于干预前1 d和干预完成后1 d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情况,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估膝关节情况,使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步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实现屈膝90°时间、实现直腿抬高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1 w、2 w、4 w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HSS评分、步幅、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护理专案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膝关节和步态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些年来,国外已将互动节律性听觉刺激用于康复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运动行为障碍,中国康复医学界也陆续开展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但是将互动节律性听觉刺激用于脑卒中非急性期运动障碍的研究报道颇少。目的:研究节律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非急性期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深圳恒生医院、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吉林市龙潭中医院康复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0例,年龄4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与试验组(n=55),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1次/d,5次/周),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互动节律性听觉刺激训练(1次/d,5次/周),共训练8周。训练及训练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10 m步行速度、Tinetti步态、FAC步行功能、节律性听觉刺激运动反馈误差值及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与结论:(1)训练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10 m步行速度、Tinetti步态、FAC步行功能、节律性听觉刺激运动反馈误差值及改良Bar...  相似文献   

17.
杨立丹    吴敬  王学军 《医学信息》2018,(7):143-145
目的 探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天津港口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评价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BB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BB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下肢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176-1178
目的:分析运动干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情况、上下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肢体关键肌的肌电信号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上下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腓肠肌sEMG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临床6 m的随访观察,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刺激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常规组52例行肱二头肌牵伸训练,刺激组53例予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对比两组上肢痉挛程度,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刺激组干预2月末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水平优于常规组;振动频率、动态刚度、对数衰减水平低于常规组;Fugl-Meyer量表上肢肩肘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调节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调控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早期姿势调节为即将执行的动作或面临的姿势干扰做出准备,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执行动作以及减少干扰对姿势造成的不稳定影响。目的:探索不同平衡能力的脑卒中患者在以舒适速度启动步行时下肢关键肌在早期姿势调节阶段的时间和强度参数特点。方法:观察1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早期姿势调节特点,根据有无跌倒史及Berg平衡量表得分分为无跌倒组8例和跌倒组8例。使用Noraxon惯性传感器、Noraxon Ultium EMG无线表面肌电仪采集步态启动过程中患者身体运动学数据和表面肌电数据。分析早期姿势调节阶段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内外侧、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6块关键肌的肌肉激活时间和激活顺序,以及步态启动前4个时间窗(各150 ms)的标准化的肌电积分值。结果与结论:(1)有跌倒史的患者在步态启动时,下肢6块关键肌的肌肉激活时间均早于无跌倒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股外侧肌的激活时间显著早于无跌倒组(P <0.01,P <0.05);无跌倒组的肌肉激活顺序呈现出了比较规律的先激活伸肌后激活屈肌、大腿部肌肉激活早于小腿肌肉激活的特点;而跌倒组小腿部伸肌的激活要早于大腿部伸肌的激活,股外侧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