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病程终末期可出现呼吸衰竭。目前发现与ILD相关的病因有200余种,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特发性间质性  相似文献   

2.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春燕 《河北中医》2007,29(2):131-132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类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的急、慢性肺疾病。其病因很多,发病机制不甚明了,病理改变主要以肺泡壁细胞浸润、增厚、间质纤维化为特点,并累及肺泡上皮细胞、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动脉、静脉,自然演变过程或长或短,但最终是以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为终末结局。  相似文献   

3.
<正>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征,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及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病程多缓慢进展,最终产生间质性纤维化,导致瘢痕产生和肺组织破坏。该病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肺心功能衰竭[1]。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依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晚期间质性肺疾病从肺痿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东 《陕西中医》2006,27(3):383-384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以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5.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中医认为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与肝、脾相关联,随着疾病的进展,日久则及心、肾。本病在不同发展阶段,可累及不同脏腑,造成不同外在表现,这些与脏腑间的相互作用关联密切。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收集的资料分析整合,从而辨明疾病所在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辨证方法。基于脏腑辨证认识ILD的病机、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相应治则治法,使中医更好地用于ILD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许祥稳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92-1393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撑结构病变的一组疾病,病变可波及细支气管。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纤维化使肺顺应性降低,导致肺容量减少和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2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LD)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的特异性肺泡炎症伴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一大组非肿瘤、非感染异质性疾病组成的疾病谱,以运动性呼吸困难、弥漫性肺浸润、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各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相似文献   

8.
“表里”是反映疾病病变部位外内浅深的两个纲领,是指导临床用药重要准则。对疾病表里病机的准确辨证,对中医学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中医学者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大都从“里证”或脏腑层面进行论述,往往忽视了由“表”致“里”的病机,治疗上多采用补肺益肾、化痰祛瘀等治法,较少从“表”和“里”两个方面同时论治。笔者基于《素问·痹论篇》之“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结合中医学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原则及表里双解治法,提出“内外受邪,肺气郁滞”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因,“表里同病,肺不散津”致肺焦叶损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病机,“表里双解”是间质性肺疾病基本治则。表里双解治法能有效改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减缓或逆转纤维化进程,为中医药防治间质性肺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间质性肺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治疗肺纤维化有效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药物,但疗效并不确切,且副作用较多,中医药对此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关于益气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大量的实验报道。但对其发病病机及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故综合近年来关于益气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的理论探讨与实验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早期即可出现肺血管重构,二者均可能加速疾病进程。文章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与肺血管重构以及中医药对其的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靶点及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艾灸健康人不同穴位后肺功能变化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宁侠  郭瑞林  任秦有  季宝琴  李健 《针刺研究》2003,28(4):273-275,266
目的 :探讨艾灸健康人不同穴位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男性学员 12 0名 ,年龄2 0~ 2 2岁之间 ,应用美制 2 12 0肺功能仪 ,于艾灸治疗前、后 ,分别测试FVC(用力肺活量 ) ,FEV1( 1sec用力呼气量 ) ,FEV1 .0 % ( 1sec用力肺活量与肺活量之比 ) ,MM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 ,PEFR(最大呼气流速 ) , V75, V50 和 V2 5( 75 %、5 0 %、2 5 %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 )。结果 :艾灸肺俞穴后FVC明显增高 (P <0 .0 5 ) ,其余各项指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艾灸百会穴及神阙穴后 ,肺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艾灸背部肺俞穴后 ,可提高健康人的FVC ,而艾灸百会穴及神阙穴则无此作用 ,这对揭示肺俞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肺动脉高压属于肺循环疾病,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本身的疾病引起,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导致右心负荷增大,右心功能不全,肺血流减少,而引起一系列,陆床表现。近些年,中医药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方面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肺水肿(pulmonary edema)系指肺毛细血管内液体浸人到肺组织所造成的肺气体弥散障碍,引起呼吸困难及泡沫样痰(无色或粉红色粘液),其基本生理功能紊乱为体液从肺毛细血管渗出速度超过了肺淋巴管所能吸收的速度,使大量渗出液积聚于肺间质及肺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药的理论采用清热解毒,理肺祛痰,止咳定喘,扶正健脾等内服和外敷药等多法同治。结果:通过几十年临床大量的肺系疾病比如肺癌合并病毒细菌感染病例总结,多数患者用药3~5 d症状就能明显的减轻或缓解,少数患者1~2 d症状就能明显好转,用药后1~3个月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肺内的炎症全部吸收,纤维化等病变都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或消失。结论:采用中医药辨病辨证内外结合治疗,肺内的炎症,肺化脓症,肺纤维化及肺内占位性病变等都可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洁华  郭永坚 《新中医》2011,(10):17-1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伴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肺心病伴肺栓塞未溶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疗程7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1.7%,对照组63.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浆黏度除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护〉0.05)。结论: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伴肺栓塞疗效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16.
AECOPD患者早期介入中医肺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入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六字诀"中医肺康复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组和对照组,以PIC窗开启为切入点,中医康复组予以练习传统中医功法"六字诀"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总时间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呼吸困难评分(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T),并记录其呼吸频率、血压及指末氧饱和度的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MRC评分、6MWT均有显著差异,中医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呼吸、心率、血压及指末氧饱和度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AECOPD患者以PIC窗为切入点行中医肺康复治疗,可以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二冬二母二草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ASM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冬二母二草汤组(低、中、高浓度组)、Rho激酶抑制剂组。采用CCK-8方法测定PASMCs增殖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测定PASMCs中ROCK1、ROCK2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ASMCs增殖及ROCK1、ROCK2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及Rho激酶抑制剂组的PASMCs增殖及ROCK1、ROCK2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及Rho激酶抑制剂组降低显著。结论:二冬二母二草汤可明显抑制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大鼠的PASMCs增殖,作用机制与调节Rho激酶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煎剂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0例服用通腑煎剂,对照组30例服用合心爽。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咯痰、紫绀、大便困难、缺氧及血流变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PAPs均显著下降。结论通腑煎剂能够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纠正缺氧,改善症状和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66例肺栓塞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栓塞组检出右室扩大64例(97%);右房扩大55例(83%);室间隔运动异常42例(64%);肺动脉扩张29例(44%);右心房血栓5例(7.5%);右心室血栓1例(1.5%);肺动脉血栓6例(9%),肺动脉高压100%.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有效诊断肺栓塞的方法,早期应用可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护理进行总结.认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痰菌阳性率高,抗结核治疗时间长,二重感染率高,药物副作用易出现,抗结核治疗效果取决于糖尿病的控制.提示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患者的血糖检测,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做好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