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雌激素受体(ER)在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妇女阴道组织中的表达,为绝经泌尿生殖道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因妇科良性疾病行阴式或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61例(育龄期24例,围绝经期18例,绝经后期19例)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及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ERα、ERβ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3组阴道壁组织中均有ERα和ERβ表达,而且在3组中ERα和ERβ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ER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育龄期妇女(P0.05),而且绝经后妇女ER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而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育龄期妇女(P0.05),同时绝经后妇女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结论]绝经影响阴道组织中ER的表达,育龄期正常的阴道组织到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萎缩的阴道组织中ER的表达差异可能与绝经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150例绝经前行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的以阴道症状为主诉伴有绝经前诸症的妇女给予口服补肾活血方。结果显示,对绝经前行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以阴道健康度下降为主要体征伴有绝经前诸症的妇女,术后服补肾活血方,其雌激素、垂体激素水平恢复正常,阴道症状及围绝经期症状明显改善。表明补肾活血方能改善卵巢功能,调节内分泌,提高阴道健康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本地区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间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门诊的绝经期妇女400例进行一般情况、生理情况、绝经情况与社区保健情况调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9.35±2.85岁,症状以骨、关节、肌肉痛,疲乏无力,易激动为主。认为需要保健与护理帮助的仅占少数,围绝经期向医生咨询过的仅有50人。结论:绝经期妇女多伴随有不良身心状况,本地区妇女对于围绝经期保健的认识与行为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加强保健与护理。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75-2076
<正>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绝经过度期多逐渐发生,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因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该综合征也可因卵巢手术摘除、放射破坏而引起。围绝经期症状比较复杂,原因也不单一。症状可轻可重,有的人无明显不适,而有的人却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临床主要表现在: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突出;其它精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有生育能力与性生活正常阶段,逐步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度时期。绝经是每个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围绕绝经前后这段时期,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很多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轰热、汗出、心悸、心烦、头晕、失眠、疲惫乏力,精神萎靡,浮肿等等,这种为围绝经期综合症,中医则称绝经前后诸症。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是女性由成年进入老年的转折点 ,也是妇女易发病的“多事之秋”。因此 ,加强围绝经期的医疗和保健工作 ,维护妇女围绝经期身心健康 ,提高妇女老年期生活质量 ,是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 概 念妇女从生育能力与性活动正常的时期 ,经过生育能力和性活动渐渐减少到完全停止而进入老年期 ,这一过程称之为更年期。其突出的标志是绝经 ,这一过程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 ,合称围绝经期。绝经前期 :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时期 ,一般从 4 0岁开始历时 6~ 8a;绝经期 :是指永久性闭止 ,月经闭止达 1a以上 ,其最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旨在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社区40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其健康问题、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和保健需求,观察其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一套完整的将循证医学融入到围绝经期妇女保健中的个性化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结果:所有调查对象中,平均绝经年龄为(49.7±2.4)岁,居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心血管疾病54例(13.5%),消化系统疾病46例(11.5%),骨关节疾病36例(9.0%),妇科疾病32例(8.0%),内分泌疾病26例(6.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52例(88.0%);围绝经期知识了解率为172例(43.0%);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经济收入等有关;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与现患躯体疾病、孕产情况、月经等状况有关;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中,所有围绝经期妇女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I)中,所有围绝经期妇女潮热汗出、感觉异常、皮肤蚁行感、失眠、焦虑、抑郁、心悸、头痛等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但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利于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围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如潮热出汗、心烦易怒、睡眠障碍等。而睡眠障碍是妇女围绝经期中最常见病证之一,可导致身心疲倦、情绪激动,严重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力,且加重围绝经期其他症状,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年来西医及中医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社区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个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城镇和近郊社区人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相关方面知识的需求程度。方法:应用相关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程度;应用改良的Kupperman’s评分表和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了解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状态以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对其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改良的Kupperman’s评分中,在眩晕、疲乏、心悸等症状上,城镇人群症状严重程度高于近郊人群;在皮肤蚁走感、记忆等症状方面,近郊人群症状严重程度高于城镇人群。从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中,在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生活方面,近郊人群受围绝经期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城镇人群受围绝经期的影响程度。63.18%的城镇人群和69.43%的近郊人群希望有专业医师对自己进行围绝经期知识的介绍。结论:通过对围绝经期社区人群的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相关服务和咨询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受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a内的期间,即从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a。约1/3妇女能通过自身调节达到新的平稳而无围绝经期综合征,2/3的妇女则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有阵发性发热、颜面潮红、头晕眼花、多梦、关节疼痛、情绪不稳、多疑、抑郁、焦虑等诸多不适: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可有疑病、自罪、嫉妒、妄想等,但无智力障碍,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综合症候群,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激素替代疗法。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分子机制;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围绝经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在不同治疗过程中骨密度及IL-1、TNF-α的变化,并分析结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能显著降低血清IL-1、TNF-α含量,并改善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要好于单独西医或中医的治疗,并能降低血清IL-1、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就中医而言,其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郁证、脏躁、虚劳、失眠、心悸、汗症等范畴,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主要精神神经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多疑等.笔者对近几年围绝经期妇女获得的心理支持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国内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有关更年期症状和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IUD取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探讨难取出的IUD取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去年围绝经期取器病例87例、绝经后取器(术前口服尼尔雌醇)病例58例及绝经后取器(术前未做特殊处理)病例5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取器情况。结果:围绝经期组与对照组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后服尼尔雌醇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要求取器的妇女应适时取器,对绝经后取器困难的妇女,可予尼尔雌醇软化阴道、宫颈,减轻取器的难度,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伴随潮热汗出,烦躁易怒,或抑郁寡欢,失眠梦多,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而围绝经期失眠症常常影响更年期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改平 《光明中医》2005,20(2):55-56
围绝经期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 1年。绝经过渡期多逐渐发生 ,历时约 4年 ,偶可突然发生 ,表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变化。围绝经期妇女约 1/ 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 ,2 / 3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 ,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以月经紊乱、潮热、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等为主要症状。近年来笔者以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蒙西医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的影响,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进行蒙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进行有效的蒙西医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心理状况,提高保健意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广州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为调整相应的妇女保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医院和社区来源的 875 例围绝经期女性,运用改良 Kupperman 评分表(KMI)收集围 绝经期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75 例妇女的平均年龄是(47.58 ± 4.97)岁;已绝经 226 例(25.83 %),平均 绝经年龄(49.52 ± 3.34)岁;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共有 337 例(38.51 %),其中症状以疲乏、易激动、失眠较常见;出现 围绝经期症状的共 844 例(96.46 %);对围绝经期的认知不足共 622 例(71.09 %)。结论:广州市城区围绝经期女性受过 高等教育及中高收入水平占比较高,但围绝经期相关知识普及率不高;应重视并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并加强围 绝经期综合征的筛查,以促进广大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社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骼健康状况。方法:对广州2个代表社区47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采用UBIS5000型超声骨密度/骨质量测定仪对右跟骨的骨密度进行测定,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骨质疏松发生率为9.4%,绝经后妇女为未绝经妇女的3.9倍。绝经后5-10年内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绝经10年以上,绝经后5年内相对较低。结论:骨质疏松发生率比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报道低,且各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比国内相关报道低。可能与地区气候、经济、饮食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顺义区医院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顺义区医院收治的72例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针对围绝经期症状、心理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主要心理因素症状为易怒、常感烦恼、不满意等;主要症状体征为失眠健忘、潮热汗出、情绪烦躁、腰颈酸痛、口干舌燥.结论围绝经期症状与妇女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相关,针对个性特点,配合精神和心理方面治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