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按全国通用标准对急非淋白血病、MDS及非血液系统疾病三组的骨髓片进行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的观察。结果 发现各系统病态造血的比率在急非淋为粒系 >红系 >巨核系 ,在MDS为红系 >粒系 >巨核系 ,对照组中少数病例也有病态造血表现。结论 原粒 +早幼粒不能代替Ⅰ型 +Ⅱ型 ,原始细胞增多是最具诊断价值的病态造血 ,而单独ANC计数优于ENC计数比例 ,按FAB标准诊断的MDS ,再用国内标准进行分型 ,30 %患者提高了 1个分型级别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出现病态造血,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部分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药益髓灵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本病2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出现病态造血,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部分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我们用升白养血汤配合HAG(HHT、LD—Ara—C联合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例MDS(RAEB型)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达75.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缺陷的克隆型疾病,可累及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或二系细胞,并使之出现病态造血.主要临床特征是骨髓无效造血,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它好发于中老年人,治疗反应差,并存在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的高风险.MDS目前治疗有细胞诱导分化、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应用造血细胞因子等.本文主要就造血因子中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MDS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克隆增殖性疾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其中60岁的患者约占80%~([1])。MDS的生物特征为外周血中血细胞减少,骨髓髓系细胞(巨核系、粒系、红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极易转化为白血病,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2])。为探析去甲基化药物加中药雄黄治疗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笔者采用地西他滨和小剂量雄黄序贯疗法治疗MDS,取得理想效果,现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为探求MDS的发病机制,以前期研究为依托,我们在青黄散的基础上研发益髓青黄散治疗MDS,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2~74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再生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MDS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再生方组32例和司坦唑醇组33例。再生方组给予补肾中药再生方治疗,水煎服,日1剂;司坦唑醇组采用西药司坦唑醇,每日6~8mg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以上进行疗效统计,并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再生方组基本缓解9例,部分缓解6例,进步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司坦唑醇组基本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进步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30.3%。再生方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司坦唑醇组(P<0.01)。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再生方组使MDS红系病态造血减轻,对粒系、巨核系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司坦唑醇组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造血无改善。结论中药再生方治疗MDS疗效好,可改善MDS患者红系的病态造血。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 ,临床以骨髓病态造血 ,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系、白系、巨核系任一系或一系以上 ,从而引起周围血细胞减少 ,并由此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MDS常呈多态性变化及延续性发展过程 ,因其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殖 ,并有不成熟细胞生长 ,其发展及预后与白血病关系密切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骨髓肿瘤性疾病。目前MDS主要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 ,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是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增多。支持疗法、诱导分化、联合化疗、免疫抑制剂、刺激造血组织药物及骨髓移植等可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分别选用。但到目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 ,临床以骨髓病态造血 ,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系、白系、巨核系任一系或一系以上 ,从而引起周围血细胞减少 ,并由此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MDS常呈多态性变化及延续性发展过程 ,因其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殖 ,并有不成熟细胞生长 ,其发展及预后与白血病关系密切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骨髓肿瘤性疾病。目前MDS主要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 ,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是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增多。支持疗法、诱导分化、联合化疗、免…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且细胞(CD34+)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形态和数目异常、无效造血及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数目减少,并高风险地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病态造血改变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但近来Steensma等报道了少数无病态造血改变的MDS.我们新近也遇到1例患者有三系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减少,经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深入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证实其存在8号染色体,三体型异常,但缺乏明显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11.
复方蟾黄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 ,因其病理机制不清而治疗效果差。 1994年 3月~ 1999年 12月 ,我院用复方蟾黄冲剂治疗MDS 2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以国际FAB分型标准(1) 。难治性贫血 (RA) ,血象 :贫血偶有的患者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及粒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无或 <1%。骨髓像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并有病态造血现象 ,很少见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 <5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代表了一组异质性的髓系肿瘤,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成熟异常,无效造血,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因遗传不稳定而导致的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目前的药物尚不能治愈本病,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中医对于本病在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学观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37例为观察组,选取非克隆性疾病患者137例为对照组,均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细胞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粒系指标、红系指标、巨核系指标、外周血片的检查结果。结果粒系指标中,观察组患者原粒细胞发生率、Auer小体发生率、核出芽发生率、环形核发生率、胞质颗粒异常发生率、微核发生率、假P-H异常发生率、难分叶发生率、核染色质聚集发生率、胞质嗜酸区域发生率、核碎裂发生率、双核发生率、高分叶发生率、异常核分裂发生率、核浆发育不平行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系指标中,观察组患者核出芽发生率、奇数核发生率、核不规则发生率、核间桥发生率、Hb充盈不足发生率、花瓣核发生率、母子核发生率、巨红细胞发生率、大小悬殊发生率、微幼红细胞发生率、多核发生率、核碎裂发生率、大红细胞发生率、巨幼变发生率、空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巨核系指标中,观察组患者单圆核发生率、多圆核发生率、微巨核发生率、小巨核发生率、畸形血小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片病态检查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幼粒细胞发生率、幼红细胞发生率、巨核细胞发生率、原粒细胞发生率、早幼红细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形态学观察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为髓系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具有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危险。近年来,我们采用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 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增生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点,外周血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临床疗效差,可高风险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徐瑞荣,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三十余年,在疑难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中西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徐教授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生以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液病在老年人群中有增多趋势,其中15%左右为老年急性白血病,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当中,又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居多,约占80%,其治疗棘手,预后较差[1]。笔者于1996年1月~2000年12月,用MxA(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方案和养血补肾中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白血病诊断的分型标准[2]。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60~82岁,平均65.3岁。其中M2 11例,M5 1例,M6 2例,慢粒急变3例,4例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而来。治…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与白血病发生密切相关的造血功能异常或造血功能紊乱症候群,该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马浩亮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MDS,本文以马老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MDS1例,取得良好效果,进行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8.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指一组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成熟异常,无效造血,或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因遗传不稳定而导致的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出血、发热、脾大等。MDS属中医"虚劳"、"血证"、"癥积"等范畴。为便于临床规范,目前专家已达成共识[1],将MDS的中医病名定为"髓毒劳",其中"髓"代表病位,"毒"  相似文献   

19.
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往往合并多药耐药。加之老年人,脏器功能特别是心脑肺功能和造血功能差,抗感染能力减弱,难以耐受强烈化疗,治疗难以缓解,较原发AML,预后更差,往往放弃治疗。2002~2004年,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采用小剂量HA[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加吉赛欣(rhG-CSF)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6例老年MDS转AML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发育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简称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性造血,外周血血细胞减少,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或(和)出血,部分患者最后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与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造血干细胞凋亡异常,骨髓微环境改变,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