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重型患者临床急救应用新型护理程序--快捷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门诊急救阶段收集我院颅脑外伤重型患者170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抢救,试验组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急诊入院死亡率、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急诊入院死亡率、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脑外伤重型患者在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后,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抢救时间缩短,抢救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抢救流程管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急救措施进行施救,实验组使用抢救流程管理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抢救流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缩短抢救时间。同时,有利于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入阳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采取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症科救治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中,对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可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率,缩短急诊科救治时间,而且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护理;将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效率,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脑疝、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点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3例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是为观察组,另外43例患者没有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流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仅达到65.1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的88.37%(P0.05)。对照组的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均比观察组长。对照组的满意度仅可达到76.7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67%(P0.05),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满意度、医院处理时间、急救处理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抢救的价值较高,提高了抢救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适宜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急救护理能够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日、院内救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科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引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救护质量,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临床资料.结果: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66.9%.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的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脑疝、应激性溃疡、继发性感染、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急救护理干预,通过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来评定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干预在抢救严重创伤患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从入院到确诊病情的平均时间为(25.7±2.1)分,观察组为(16.3±1.8)分。对照组从确诊到进行急救的平均时间为(38.3±1.7)分,观察组为(23.1±1.6)分。对照组出现残疾者28例,死亡9例;观察组分别为16例和3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接受急救的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残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整体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不同时期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住院时间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于2011年1-3月收治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2011年4-6月收治的患者15例为治疗组.两组都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此外硬件与急救程序在治疗组中有所调整.结果:治疗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和预后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要求护士实行急救护理手段须快速准确,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突发群体性伤害事件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起创伤性突发灾害事件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遵医嘱护理程序,路径组采用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事件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路径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提高;患者死亡率、急救时间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急救中,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闭合型颅脑损伤患者共28例,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急救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抢救结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所有28例患者,抢救成功19例(78.57%),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比例为50.00%,总满意率为89.29%。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抢救效果,以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90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100例采用急救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90例采用普通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10例(10%)出现并发症,对照组30例(33.33%)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管理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护理模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准确及时的抢救,认真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提高颅脑损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基本保证。我科自1997年4月~1997年10月共收治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G.7%。现将急救护理体会叙述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2~73岁。均为各种原因所致严重颅脑损伤,并经CT确诊。在急诊室抢救停留时间平均为6小时,除6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在急诊抢救后送手术室或住院病房进一步治疗。2急救配合2.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严重颅脑损伤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