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0例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素氨(BUN)、肌酐(Bcr)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以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2周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BUN、Bcr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食欲、体力增加,BUN、Bcr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BUN、Bcr水平,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2.
排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民 《光明中医》2010,25(6):1007-1008
目的观察排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排毒汤(生大黄、附子、黄芪、芒硝、煅牡蛎、蒲公英、白头翁)保留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血肌酐、尿素氮、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排毒汤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大黄附子灌肠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灌肠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大黄附子灌肠汤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BUN、SCr、Ccr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大黄附子灌肠汤治疗CRF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探讨用附子黄参汤灌肠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早期患者92例的病例资料,分中西结合组47例和西医组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肾功能衰竭的基础治疗,中西结合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附子黄参汤保留灌肠,1疗程为2周,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两组肾功能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Scr、Ccr、BUN差异明显,P0.05,UA差异不明显,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优于西医组总有效率(75.56%),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中、早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结肠透析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附子黄参汤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明显,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黄汤(此中药灌肠制剂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芪、大腹皮、益母草、当归、肉苁蓉)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疗效观察,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黄汤灌肠,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0天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黄汤灌肠可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讨论大黄附子汤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时的药学作用并评价疗效。方法:随机慢性肾衰竭患者(共6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0例,均采用常规治疗,此外观察组额外使用大黄附子灌肠汤辅疗,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通过对比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总体有效率,计算肌酐清除率(Ccr),进而确定大黄附子汤是否具增效作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Cr、BU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c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也有明显提高。结论: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时,大黄附子汤辅助治疗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单纯西医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药物治疗效果、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治疗组12例仅采用中药(生大黄、煅牡蛎、蒲公英、制附子)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6,P<o.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降浊灌肠方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大黄降浊灌肠方(大黄,丹参,煅牡蛎,蒲公英,槐花,桃仁,药用炭)灌肠治疗。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降浊灌肠方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排除毒素,改善肾功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黄膝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拟大黄膝槐汤灌肠配合口服中药方治疗慢性肾衰竭 4 0例 ,并以单纯口服中药方 2 0例作对照 ,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黄膝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肾培元降毒汤结合中药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6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肾培元降毒汤结合中药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较高于对照组,收缩末期血流速度、肾动脉阻力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IL-8水平对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总结得出,采用温肾培元降毒汤结合中药灌肠能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通过改善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从而起到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肾排毒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益肾排毒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评分、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总有效率、肾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排毒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曲直  周密 《陕西中医》2012,33(6):693-694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接受规范化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附子汤组(附片、大黄、生龙骨、煅牡蛎、黄芪、桂枝、益母草等),治疗4周后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统计指标有差异(P<0.05)。结论:诸药配伍,温肾活血,泄浊解毒,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本研究表明大黄附子汤具有降低肌酐和尿素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及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黄附子活血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8的浓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通气、开放流质饮食、发热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附子活血汤保留灌肠能够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许翠萍  陈康 《河南中医》2008,28(3):56-56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常规西医非透析治疗。治疗组加用冬虫夏草3~5 g/d,水煎服;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地丁、番泻叶)水煎液保留灌肠,日1~2次。观察10~12个月。结果:治疗组明显好转37例,稳定2例,恶化1例,且BUN、Scr下降明显(P<0.05~0.01);对照组好转23例,稳定14例,恶化3例,BUN、Scr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RF在非透析方法中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大黄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与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肾衰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大黄-附子1:1),B组(大黄-附子1:2),C组(大黄-附子2:1).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有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血尿素氮的效果最明显(P<0.01).临床疗效方面以A组效果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结论:大黄-附子1:1灌肠疗效最好,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肾汤治疗早期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肾衰宁胶囊,治疗组给予益肾汤治疗。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9.02%、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7.07%、有效率65.8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Hb、ALB、PA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汤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改善肾性贫血,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降氮汤保留灌肠、尿毒清与西药联合用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降氮汤保留灌肠及尿毒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4.70%(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氮汤保留灌肠、尿毒清与西药联合用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肾排毒汤口服加中药灌肠配合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奇偶数排序法,将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护肾排毒汤口服、中药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30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在BUN及SCr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肾排毒汤口服加中药灌肠配合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能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