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乱弧菌含编码霍乱毒素基因的溶源性噬菌体转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霍乱毒素基因(ctx)在霍乱弧菌O1群埃尔托型,古典型菌株和O139群菌株之间的传递现象。了解含编码霍乱毒素基因的溶源性噬力体(CTXφ)和ctx基因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人工构建的供体菌中诱导出带有标记的CTXφ并转染至受体菌,用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检测受体菌,转染子及其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段。[结果]从受体菌O395、569B(古典型)和80071(埃尔托型)的转染子中均检出带有供体菌标记的质粒,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这些质粒是CTXφ的形式。[结论]ctx基因能通过CTXφ在不同霍乱弧菌间进行传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北京市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北京市1998~2000年的30株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PCR霍乱肠毒素(CT)基因检测,以16SrRNA为探针对菌株DNA进行Southern杂交后对图谱进行核糖体基因(RT)分型分析。[结果]对30株霍乱弧菌RT图谱进行分析,共存在5种16SrRNA核糖体基因型,其中CT阳性的O139群霍乱弧菌为RT1型,CT阴性的O139群霍乱弧菌为RT2-RT5型。[结论]北京市不同年份的O139群霍乱弧菌CT阳性菌株核糖体基因型较为单一,CT阴性菌株基因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提示北京市O139群霍乱弧菌CT阳性菌株和CT阴性菌株遗传发生上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3.
112株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基因和耐药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温岭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基因和耐药情况,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霍乱弧菌主要毒力因子基因ctx为引物,对112株霍乱弧菌(O1群92株、O139群20株)进行了PCR扩增.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了18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除外环境检出的4株O1群霍乱弧菌菌株外,其余的霍乱菌株均扩增出与阳性对照一致的ctx毒力基因条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O139群霍乱弧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O1群霍乱弧菌,不同年份的菌株耐药的程度不一致.结论:从所有病人中分离到的菌株均为产毒株,与致病性和流行强度有关,治疗霍乱病人应结合本地区情况,根据不同菌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药物.  相似文献   

4.
陈福辉  杨梦  程慧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221-3223,3229
目的掌握江西省外环境中霍乱弧菌菌型分布、毒力基因、耐药现状,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对外环境中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同时以主要毒力基因ctx为引物对检索的霍乱弧菌进行PCR扩增,并应用K-B纸片法对部分菌株进行10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9-2012年期间,共从外环境中分离到霍乱菌株156株。毒力实验结果显示37株O139群中15株扩增出与阳性对照一致的毒力基因(ctx)条带,而119株O1群除2株小川型外,其余均未扩增出毒力基因(ctx)条带,与阴性对照一致。药敏结果显示:O139群和O1群对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90%以上敏感。结论江西省2009-2012年间外环境中分离到的霍乱弧菌中,O139群与O1群并存,O1群为优势菌;水产品中O139群菌株绝大多数为产毒株,而O1群菌株绝大多数为非产毒株。应重点加强水产品的霍乱监测。药敏结果供霍乱治疗和必要时的预防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追溯霍乱传染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 2 0 0 4年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与常规监测的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追溯传染源 ,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O139群霍乱弧菌编码脂多糖 (LPS)特异性基因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复核菌株 ,霍乱毒素 (CT)基因引物PCR检测霍乱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进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  2 5株受试菌株LPS基因 2对引物PCR结果均为阳性。所有 6株河水中分离的菌株均为CT基因阴性 ,其余均具有CT基因。 2 4株菌PFGE可分为 13个型。结论 LPS基因PCR检测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受试菌株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河水中分离的 6株菌是非产毒株 ,其余菌株均具有致病性。环境水分离的O139群非产毒株之间以及产毒株与非产毒株之间遗传相关性较远。产毒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四川省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带型一致 ,在国内首次以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甲鱼可能是四川省近年霍乱疫情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株非典型O1群霍乱弧菌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一株从腹泻病人分离到的O1群霍乱弧菌的实验室鉴定和毒力基因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第五版《霍乱防治手册》进行;用PCR方法对该菌株的ctxA、rtxA、Ace、TcpA、Cri、Zot 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经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噬菌体-生物分型,确定该菌株是埃尔托霍乱弧菌5 e型流行株,菌落形态不典型,毒力基因TcpA、rtxA阳性,其它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尽管该菌株从腹泻病人分离且确定为埃尔托流行株,但其霍乱肠毒素主要控制基因ctxA阴性,且菌落形态不典型,该菌是一株非典型的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安徽省马鞍山市连续2个月内监测到的6例具有霍乱疑似症状、感染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例,判断疫情的聚集性.方法 对病例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型别鉴定以及溶血试验,药敏试验检测抗生素耐药谱,应用荧光PCR和常规PCR进行霍乱弧菌特异基因、毒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包括ompW、ctx 、tcpA、toxR、hlyA 、zot、ace、rstR和gⅢCTX,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分子型别.结果 生化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鉴别腹泻病例6株菌株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均产生β溶血;14种药物中有12种属于全部敏感;荧光PCR检测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ompW均为阳性,ctx、tcpA 、zot、ace、rstR和gⅢCTX基因均为阴性,toxR 、hlyA基因有5株菌扩增阳性,1株菌(1001434446)为阴性;PFGE显示6株菌带型均不相同,但有2株非常相似,分离株与霍乱弧菌产毒株相似性很低.结论 6例感染非产毒的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病例发病虽相对集中,但属于散发病例,在局部地区频繁出现,提示其公共卫生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多重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毒素相关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地检测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的毒素相关基因的方法。方法 针对霍乱弧菌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oce)、霍乱弧菌毒素共调菌毛A基因(tcpA)、毒素表达调控蛋白基因(toxR)分别设计引物,建立多基因PCR方法;通过一次扩增反应之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检测出菌株的毒素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阳性对照菌株:MO45(霍乱弧菌O139群)检出5种毒素相关基因,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其他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检出1—5种不等的毒素相关基因;根据毒素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可将菌株分为5个基因型,并可区分为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多重PCR敏感度可达10^2cfu/ml。结论 该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水产品甲鱼中霍乱弧菌的检测程序,提高甲鱼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方法用实时荧光PCR、常规细菌培养、胶体金法同时对甲鱼中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标本中霍乱弧菌ctx基因。结果共检测185份甲鱼样品,其中实时荧光PCR法检出28份霍乱弧菌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5.14%;6份ctx基因核酸阳性,阳性率21.43%(6/28)。常规细菌培养法分离出2株菌株,一株为O139群霍乱弧菌,一株为小川型霍乱弧菌,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这两株纯培养菌株或原始标本,霍乱弧菌ctx基因均为阴性;胶体金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对于水产品标本,可先用实时荧光PCR法筛检霍乱弧菌,阳性标本再进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以提高霍乱弧菌菌株的检出率;同时阳性标本进行霍乱弧菌ctx基因核酸检测,如也为阳性,需提高警惕,加强流行病学上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防范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江西省人群中霍乱弧菌菌型变迁、毒力基因、耐药情况,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对人群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同时以主要毒力基因ctx为引物对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PCR扩增,并采用改良K-B纸片法对部分菌株进行10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6-2008年期间,共从人群中分离到霍乱菌株139株(O139群136株,O1群小川型3株),其中从患者中分离到O139群41株、O1群小川型1株;从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O139群95株、O1群小川型2株。毒力实验结果显示O139群中除1株外,其余的均扩增出与阳性对照一致的毒力基因(ctx)条带,而O1群小川型均未扩增出毒力基因(ctx)条带,与阴性对照一致。药敏结果显示:O139群和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均对利福平、丁胺卡那、氟哌酸、环丙沙星、头孢噻肟100%敏感,耐药性在90%以上的药物是四环素、强力霉素。结论江西省2006-2008年间人群中分离到的霍乱弧菌中,O139群与O1群小川型并存,O139群为优势菌;O139群菌株绝大多数为产毒株,小川型均为非产毒株。药敏结果供霍乱治疗和必要时的预防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并分析进出口水产品中的霍乱弧菌。方法采用传统两步增菌,平板划线,分离可疑单菌落,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普通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血清凝集试验确认分离菌株。结果从水产品样品分离的菌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结果相似度达97%,普通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为霍乱弧菌,ctx毒素基因检测为阴性,血清凝集试验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从水产品中检出霍乱弧菌非流行株,但仍需要加强主动监测,预防疫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0月从印度马德拉斯和加尔各达沿孟加拉湾暴发一种与霍乱相似的腹泻病,自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来的菌株,经鉴定发现与O1群霍乱弧菌血清不凝集的弧菌,也不与已知的138个非O1群霍乱弧菌发生凝集,命名为O_(139)霍乱弧菌,也称Bengal(孟加拉)霍乱弧菌。该菌自报告以来从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相继传入泰国、尼泊尔、马来西亚和我国,席卷亚洲大陆,正如六十代埃尔托型取代古典型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霍乱疫情分离株的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为霍乱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海南省某地霍乱疫情采集的6株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毒素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株菌均属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除1株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流行株(1c),其余5株均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流行株(1c);6株菌均具有霍乱毒素基因;PFGE分型为2个型,但聚类图谱分析相似性为100%;6株菌均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粘菌素B耐药;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9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起霍乱疫情的流行菌型为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c);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可作为病例和带菌者治疗的指导用药,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粘菌素B则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分离的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收集的霍乱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情况、分布特点和变迁。方法:应用分子杂交、PCR技术对霍乱弧菌的CTX基因元件中的ctxA、zot基因,VPI毒力岛中的tcpA、tcpH、aldA、toxT、acfB基因,TLC因子中的cri、orf2—3基因,RTX基因簇中的rtxA、rtxC,以及toxR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用原位杂交检测,180株霍乱弧菌中有168株携带CTX遗传单元中的ctxA、zot、RS1基因,阳性率均为93.33%,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用打点杂交检测不同时期的28株01群霍乱弧菌,所有被检菌都具有ToxR、RTX相关基因,在1980~1987年间分离的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中,有92.86%携带编码TLC因子的基因,而1994~2000年间分离的流行株菌株中编码TLC因子的基因携带率仅有7.14%。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48株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大小为9.4kb和6.5kb左右的两条ctxA杂交带,用zot基因探针进行杂交,11株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与ctxA杂交带同样大小的条带。1株O139霍乱弧菌具有检测的所有毒力基因,但其ctxA(zot)杂交带与O1群霍乱弧菌有差异。结论:目前已知的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在山东省分离到的菌株中有广泛的分布,并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5.
O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霍乱的病原体[1]。根据其"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200多个血清群[2]。根据其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型(Classical biotype V.cholerae,CVC)和El Tor型(El Tor biotype V.cholerae,EVC)2个生物型。古典型与El Tor型不仅在表型和基因特性上不  相似文献   

16.
O139霍乱弧菌作为一种新出现的霍乱病原体,有许多重要的分子特征:溶源性噬菌体CTXΦ具有生物特异性免疫机制,而且有不依赖TCP菌毛的普遍性转导的感染方式;VPI毒力岛由噬菌体VPIΦ携带,可以在菌株间水平转移,这些都为设计生物安全性菌苗提出了难题。染色体上的RTX毒素家族具有细胞毒性;SXT携带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pTLC,一种静息质粒也与噬菌体的复制等功能有关;该菌携带多种菌毛噬菌体,可能参与遗传交换,这些对O139霍乱弧菌的致病性和流行都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样品中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方法,优化霍乱弧菌多重PCR的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方法]根据霍乱毒素ctxA、toxR、O139群特异性基因、O1群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引物浓度、PCR缓冲液的浓度、Mg2+浓度、退火温度及其延伸时闻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4对引物在不同血清型霍乱弧菌DNA模板中能特异扩增出不同的条带.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较低的延伸温度可以提高霍乱弧菌多重PCR检测的灵敏度.[结论]通过对霍乱毒素多重PCR反应体系不同因素的优化,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霍乱弧菌多重PCR检测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丹东口岸入境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防止霍乱弧菌传入我国,引起疫情。[方法]参照《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和卫生部1999年出版的《霍乱防治手册》中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丹东口岸从朝鲜进口冷冻水产品(冻章鱼)中检出霍乱弧菌,经鉴定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为丹东局首次从冷冻水产品中检出该菌,CT毒素基因检测阴性。[结论]从冷冻水产品中检出O1群霍乱弧菌在国内较为少见,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虽然本次检出的O1群霍乱弧菌CT毒素基因检测阴性,但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佛山市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血清学分型和致病性。方法:1998-2000年在珠江水系佛山段沿岸的25个采水点每月采样1次,采用水样吸附沉淀集菌法分离非O1群霍乱弧菌。使用PCR检测待测菌是否带有霍乱肠毒素(CT)基因;用ELISA法检测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结果:3年共检测1644份水样,共分离到478株非O1群霍乱弧菌,其中分离到7株分属7个不同血清型的产褐色色素的非O1群霍乱弧菌,并发现其中3株带有毒素。结论:首次在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分离出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通过检测发现部分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提示在感染性腹泻和霍乱的监测工作中,应注意对产色素非O1群霍乱弧菌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饮食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检出3株O139型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以来,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先后发生霍乱样疾病的严重流行,临床表现与即往和当今流行的、由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古典型或埃尔托型霍乱无异,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居多.但病原体即不与O1群霍乱弧菌多价血清发生凝集,也不与O1群霍乱单克隆抗体A、B、C发生凝集,该病原体后被命名为O139型非O1群霍乱弧菌.我国自1993年以后该菌在新疆等地相继检出.我们在1998年4月初饮食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中检出3株,该菌在我市尚属首次检出,在健康体检者粪便中检出更属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