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面积浅Ⅱ°烧伤区发生罕见的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的原因、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4例(1岁~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并将样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微生物检测.结果:活检呈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活检组织的细菌培养,检出5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粪链球菌及弗氏枸橼酸杆菌等,多数细菌对甲氧苯青霉素耐药.4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游离植皮或应用万古霉素而治愈.结论:上述小面积浅Ⅱ°烧伤创面发生罕见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系因创面早期处理不当,涂用污染或不良外用药膏导致炎性增生性肉芽肿样病变,经适当外科处理及抗感染而治愈.  相似文献   

2.
小面积浅Ⅱ°烧伤区假上瘤肉芽肿样病变4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陈璧  徐明达 《医学争鸣》1999,20(5):423-426
目的:探讨小面积浅Ⅱ°烧伤区发生罕见的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的原因、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4例(1岁 ̄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并将样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微生物检测。结果:活检呈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活检组织的细菌培养,检出5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粪链球菌及弗氏枸橼酸杆菌等,多数细菌对甲氧苯青霉素耐药。4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游离植皮或应用万古霉素而治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浅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我院1999~2006年治疗此类患者的例次,学习并了解其基本治疗、预后及预防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经清创换药及半暴露、红外线烘烤后,瘤体自限,创面愈合3例,手术刮除瘤体9例,3例手术植皮治疗,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假上皮瘤肉芽肿样增生的诱因与临床治疗方法不当或与环境潮湿、创面污染有关,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4.
尚新志  唐乾利 《广西医学》2008,30(4):590-592
烧伤后瘢痕溃疡病人比较多,但假上皮瘤样增生性瘢痕溃疡较少见.笔者2003年4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该类病人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树堂  娄季鹤 《中原医刊》1997,24(12):13-14
烧伤感染并发假皮瘤样增生15例疗效观察张树堂娄季鹤苏留枝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450004)两年来,我院在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发现,初愈烧伤创面感染并发如菜花状肿物15例,经手术及非手术方法治愈,并且经病理证实为慢性炎症;及假上皮瘤样增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是用来描述外阴皮肤鳞状上皮异常增生的一组癌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快速上升。基于有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VIN可分为HPV阳性及阴性两类。前者通常发病年龄较轻,31%~40%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后者常与硬化性苔藓相关,发生于老年患者,约60%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VIN根据形态学特征及病变深度,可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VIN可自行消退,但也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激素治疗可阻止其恶性转化,但不能达到治愈,外科手术切除是浸润性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背景:假上皮瘤样增生(PEH),在组织学上与鳞状细胞癌相似,是一种反应性的上皮高度增生,可由各种感染、外伤、炎症反应及其他皮肤和黏膜的肿瘤形成因素诱发。伴PEH的Spitz痣和黏膜内痣已有报道,但尚无伴PEH的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的报道。方法和结果:一46岁女性患者,上腭出现恶性黑色  相似文献   

8.
2003年9月以来,我单位共收治因用药不当致Ⅱ度烧伤区假上皮瘤样病变患者16例,经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有吉 《当代医学》2002,8(4):42-44
40年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曾作为宫颈浸润癌进行治疗。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已逐步了解其发生发展的一些特点,并形成一套适度治疗的方案。文章对其病因研究、临床表现、自然转归、诊断及治疗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局限于宫颈上皮内,具有不同组织学改变的非浸润性癌前病变。这些变化总是发生于或接近于宫颈移行带的部位,不仅可以累及表面上皮,而且可以伸入宫颈腺体。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6年,持续阴道流液1年,宫颈CINⅡ级,行宫颈切除,术后症状无改善,HPV(+),局部用雌激素软膏治疗后痊愈的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由于人乳头瘤样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外阴阴道瘤样病变及癌变的主要病因,故建议对HPV(+)的妇女,在行全子宫切除术后仍应定期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以及宫颈活检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195名阴道镜检查以及镜下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电脑辅助细胞学检测系统检查患者共195人,没有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磷状上皮细胞患者90人中,包括宫颈活检病理患者26人其被诊断为炎症;其中还包括了CIN患者63人;CIN Ⅰ患者52人;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14人;CIN Ⅱ患者6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CIN Ⅲ)5人.结论:细胞学筛查出现异常的患者,应该结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来进行进一步检查,有利于提高CIN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肺炎性假瘤是肺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临床较少见,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我科在2001年6月~2002年6月,共收治肺炎性假瘤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41岁.  相似文献   

14.
黄薇 《广西医学》2004,26(10):1413-1415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 a ,CIN)是与子宫颈浸润癌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 ,能反映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从CIN发展为宫颈癌 ,有一个较漫长的时间(大约 10年 )。因此 ,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的癌前阻断至关重要 ,认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情况。方法 总结分析 96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CIN -Ⅰ为 9例 ,CIN -Ⅱ为 2 7例 ,CIN -Ⅲ为 6 0例。结果 CIN病变的发病以 30~ 4 0岁年龄组多见 ,阴道镜诊断较准确 ,各种级别CIN的方法处理有 :物理治疗、手术刀锥切术、电热环治疗 (LEEP)、全宫切除术等。结论 从CIN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它的处理方法不仅在于它的级别 ,而且要从患者的年龄及生育情况出发 ,以去除宫颈病变部位为最可靠的方式。治疗不足危害性大 ,做好CIN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筛查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癌是居于第二位的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逐渐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1967年Richart提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的癌前  相似文献   

17.
梁雯 《广西医学》2004,26(12):1824-182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是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癌前病变阶段 ,此阶段持续时间约 10年左右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关键的环节。本文就我院 2 0 0 3年 7月至2 0 0 4年 6月间检查出的 5 1例CIN病例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4年  相似文献   

18.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1988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CINⅢ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宫颈原位癌48例,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76例。结果:原位癌患者中,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29例和全子宫切除术的11例,术后均无复发;6例行宫颈锥形切除术,1例术后9年再次发生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49例行子宫切除术,27例行锥切术,术后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预后相近,全子宫切除术可作为原位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单纯宫颈锥切术有术后复发可能,术后应严密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行宫颈锥切术或LEEP手术,术后应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经阴道镜检查并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9例的阴道镜下特征及其治疗的追踪。方法:采用YA-G-7000阴道镜检查,并根据已确诊的CIN的程度及患者的年龄和生育要求,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平坦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的细镶嵌;CIN-Ⅱ级镜下为边界清楚.的稍凸起的白色上皮,可合并有点状血管或细镶嵌;CIN-Ⅲ级可见边界明显突起的白色上皮,清晰的镶嵌、点状血管及多种构图。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经定期随访尚未发现有复发或进展。结论:阴道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结合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对CIN进行追踪随访,并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lal neoplasia,CIN)合理的活检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CIN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统计各年龄段发病人数(每10年为单位)及逐年检出人数;比较三种不同活检方法-肉眼活检(29例)、阴道镜下活检(60例)、LEEP诊断性锥切术(4例)。结果①CIN逐年检出入数是4人、5人、10人、22人、58人;各年龄段患病人数分别是4人、46人、40人、7人、2人。②肉眼活检术后诊断升级8例,漏诊率是1714%,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升级2例,漏诊率是3.33%,与肉眼活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EEP术的诊断漏诊率是0,但与阴道镜下活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近年来clN逐年检出人数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50-49岁。②阴道镜下活检比肉眼活检确诊率显著升高;LEEP诊断性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活检比较,确诊率有提高,尚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