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是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强血管收缩肽,在维持人体系统及外周血管张力中起重要作用[1].ET-1还是许多细胞的促分裂剂,体外研究表明,培养的人角朊细胞能合成分泌ET-1[2,3],并为黑素细胞的促分裂剂[3].  相似文献   

2.
微管相关蛋白2基因转染抑制恶性黑素瘤细胞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管相关蛋白中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存在于正常黑素细胞的胞浆内,具有稳定微管束,保持色素细胞树枝状形态学特征的作用.在原位、侵袭性及转移性[1]黑素瘤细胞中,MAP2基因的表达逐渐下降.为探讨是否由于MAP2基因的[2]缺失造成了肿瘤的侵袭,MAP2基因的超表达是否会对肿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探索一种基因治疗恶性黑素瘤的理想方法,我们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黑素细胞黑素生成受多种因素调控。紫外线、促黑素、8-甲氧补骨脂素等对黑素生成具有刺激作用[1,2],而氢醌、熊果苷、甘草酸等对黑素生成则有抑制作用。我们发现中药茯苓、白术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3],使黑素细胞和黑素颗粒减少[4]。为了研究它们对酪氨酸酶(TYR)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药物干预前后豚鼠皮肤中TYR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分离酶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毛囊黑素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毛囊黑素细胞(hair follicle melanocyte,HFM)在白癜风的色素恢复中起重要作用.1995年Tobin等[1]首次报道胶原酶法体外分离培养人HFM成功,我们加以改进后发现分离酶法更易成功.这为更好地研究人HFM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所必需的逆转录酶[1]。人类端粒酶RNA(humantelomerase RNA,hTR)及其催化亚单位(hTRT)的表达在多种肿瘤中与其端粒酶活性具有一致性[2-4]。我们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恶性黑素瘤、黑素细胞痣和正常皮肤组织中hTRmRNA、hTRT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恶性黑素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研究已经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对毛发生长有调控作用[1,2].尤其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毛囊体外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应用C57BL/6J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对HGF促毛发生长作用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γ诱导人黑素细胞CD4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人黑素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人黑素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IFN-γ处理前后细胞表面CD40等免疫分子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黑素细胞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IL-8、IL-10、IL-12的浓度.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表面表达少量CD40分子;不同浓度的IFN-γ处理黑素细胞24h、48h、72h后,能显着促进其CD40的上调(P<0.01),且24h处理组的黑素细胞CD40的表达量和IFN-γ的浓度呈直线相关.经IFN-γ诱导后的黑素细胞形态有所变化,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能力也显着增加,300IU/mLIFN-γ处理的黑素细胞72h刺激指数(SI)可达到峰值.黑素细胞经IFN-γ作用后,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IL-8、IL-10的浓度无变化(P>0.05).经IFN-γ预处理的黑素细胞经SCD40L配基化后,能显着上调CD80、细胞间粘附分子1(P<0.01),且这种作用能被特异性的CD40L的单克隆抗体所阻断.结论 IFN-γ体外能够诱导黑素细胞功能性地表达CD40分子及增加对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这对于认识黑素细胞在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CD40分子上调后,黑素细胞可能不经过CD4+细胞而直接刺激活化CD8+的杀伤性T细胞(CTL).  相似文献   

8.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GL)的免疫表型虽大都为辅助(Th)型[1],但其异质性却复杂[2],少数病例可表现为抑制(Ts)型[3]或初为Th后为Ts型[4],也可为ThTs两种表型[5-7],或失去其特殊表型标记等[1].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皮肤浆细胞瘤(MCP)罕见,几乎没有不伴发系统性丙球蛋白性病变而单独发生[1,2],并以多发性骨髓瘤(MM)[1]伴发为多见,以往报道的多系单克隆丙球蛋白病性(MC-MCP)[2].  相似文献   

10.
表1MTT测定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表2MTT测定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文献报道bFGF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KC)的生长和分化过程[1],且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bFGF和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KGF)的表达[2,3]。噻唑蓝(MTT)染色光吸收实验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用于分析药物对细胞作用的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和快速等优点[4]。我们用体外培养正常人KC,MTT法和细胞直接计数法观察了基因重组牛bFGF对体外培养正常人KC增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假性湿疣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为一种新认识的疾病,表现为女阴小阴唇内侧多发性集合性颗粒状丘疹及绒毛状突起性异常[1]。Altemeyer在1981年和1982年分别以女阴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 of vulvae)[2]和女阴乳头状多毛症(hirsuties pupillaris vulvae)[3]报告,又名多毛状小阴唇(hairy nymphe)[4],多毛样乳头瘤(hirstuoid papillomas)[5],其后远藤等分别描述了各自在临床中所见到的患者[6]。李佳琳[1]等和苏敬泽等也作过报道。因假性湿疣在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上易与尖锐湿疣混淆而造成误诊误治,有文献报道误诊率为34.6%[7]。现将目前对假性湿疣的认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利拉萘酯对常见病原性丝状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拉萘酯(liranaftate)为新一代硫代氨基甲酸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近年来,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不断增多[1-3],但对丝状真菌而言,目前仍以2002年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颁布的M38-A方案[4]为标准.本文参照此方案,以微量稀释法对251株皮肤癣菌、孢子丝菌、暗色真菌等作了体外敏感试验,观察利拉萘酯对上述菌种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上对血液中中分子量物质(简称中分子;MMS)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发现中分子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2-4].  相似文献   

14.
国内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我们在国内报道了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1],并对其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DNA测序等,证实该菌为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2].该菌是一种可致白毛结节病及甲真菌病的酵母样真菌,在免疫缺陷和肿瘤患者可致皮肤或脏器感染[3].我们曾对该菌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其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报道[4].根据Medline(1966-2002)、CBMdisc(1981-2002)、CMCC(2002-)、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大全等数据库检索,有关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超微结构研究,国内外文献中均未见有报道.现将该菌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超微形态结构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季节性接触性皮炎花粉斑贴试验阳性部位皮肤IgE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最近研究表明,在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中进行花粉斑贴试验[1]或皮肤划痕试验[2,3]呈阳性湿疹样过敏反应.季节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花粉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均高于非季节性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1].为了观察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局部皮损中IgE状况,我们利用花粉变应原行斑贴试验.对阳性过敏反应部位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PCR法快速检定模拟体液中致病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念珠菌已成为所有真菌感染菌种的第1位(78.3%)致病菌,隐球菌为第2位(7.3%),曲霉为第3位(1.3%)[1].另据统计,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从被检测出到死亡普遍少于14d[2],因此迫切要求我们不仅要早期、快速诊断深部真菌病,还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致病菌鉴定到种,以选择敏感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虽然以往我们建立的检定方法[3]可以将致病菌鉴定到种,但它是建立在临床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的基础上,这意味着必须等待数天到数周的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菌种检定.而据统计,临床上45%~75%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及更多的侵袭性曲霉病患者血培养阴性[4],这就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使得培养阴性的含菌标本无法被用来检定菌种.因此,我们尝试应用新建立的方法在体外对血液、尿液、肺泡灌洗液和脑脊液中悬浮的致病真菌进行快速检定,以期解决上述难题,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正>脂肪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四肢、肩背部和腹部的皮下组织[1],它们通常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没有细胞异型性[2]。病理组织切片下将含有成熟骨成分的脂肪瘤称为骨旁脂肪瘤[3]。与骨骼无关的脂肪瘤中含有成熟的骨组织成分是罕见的,因此骨旁脂肪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放射学和病理学表现,在临床上多以个案报道的形式出现[4]。  相似文献   

18.
阿莫罗芬治疗甲真菌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病原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床的感染性疾病.目前通过镜检或培养确诊的甲真菌病发病率在2.6%~16%之间,并且在近年呈增长趋势[1].新一代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萘替芬及阿莫罗芬等的出现解决了甲真菌病治疗难的问题[2],其中罗美乐(5%阿莫罗芬甲涂剂)的主要适应证为无甲根受累的轻中度感染[3].现从其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制剂特点及系统吸收情况和局部刺激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离体实验中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诱导血管新生和血管通透性增加[1],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结节性痒疹等皮损中VEGF有高表达[2].  相似文献   

20.
β内啡肽(β-EP)在免疫系统中有维持自稳功能,包括平衡Th1/Th2型反应;银屑病是T细胞失常、Th1过度活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与心理应激、神经肽密切相关[3]。银屑病患者阿片肽水平发生改变[4],有可能免疫细胞膜上的阿片样受体也同时改变。为了探讨β-EP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检测淋巴细胞、多形核白细胞(PMN)、红细胞膜上β-EP受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