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娟  桂文来 《护理与康复》2015,14(3):258-259
目的观察胃管冷冻联合食指引导对全麻患者置入胃管的效果。方法将全麻后需要置入胃管的7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段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昏迷患者常规方法置入胃管,观察组采用事先低温冷冻30~60min胃管联合食指引导法置入胃管,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入成功率、一次成功置管时间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观察组91.4%、对照组62.9%,一次成功置管时间观察组(4.6±1.2)min、对照组(7.3±1.9)min,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9%、对照组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手术患者采用胃管冷冻联合食指引导法置入胃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全麻气管插管后置胃管困难的患者,探讨组合胃管置入法在全麻困难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全麻后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组合胃管置入法,对照组采用昏迷患者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平均为(2.4±0.7)min,对照组置管时间平均为(5.2±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20/20),对照组成功率为45%(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中全麻胃管置入困难者,优选组合胃管置入法,此方法不仅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并且操作简单易于为年轻护士掌握,提高了医生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贺章勤  王海兰  谭君花 《华西医学》2014,(11):2138-2140
目的观察改良后胃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需置胃管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置入法,改良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置入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的情况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胃管留置期间胃内容物反流、胃管滑脱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胃管置入过程中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26.7%),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3.3%、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置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93,P〈0.001);改良组胃管留置期间胃管脱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能减少置入过程中患者发生呛咳情况,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降低胃管留置期间胃管脱管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插法进行胃管留置,观察组在PetCO2监测下进行胃管留置。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用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胃管在位准确率及生命体征波动变化情况。结果 210例患者均完成留置胃管操作。观察组留置胃管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呛咳、黏膜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管在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波动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PetCO2监测下置入胃管,能够指导护士准确判断胃管位置,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法对脑外伤昏迷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选取我科2013年9月~2014年2月收治脑外伤昏迷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置管时间、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家属对置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绀、恶心呕吐、流泪、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后鼻黏膜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家属对置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能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且置管时间短,置管后并发症少,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留置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需要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留置法,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平均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留置胃管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管留置法能有效地减少置管过程中不适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胃管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常规术前未行麻醉时对患者行胃管置入术的差异。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30min在病房内行胃管置入术,实验组为全麻后行胃管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在置胃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疼痛反应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术前置入胃管导致患者不适,宜选择在全麻后置入胃管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常规术前未行麻醉时对患者行胃管置入术的差异.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30min在病房内行胃管置入术,实验组为全麻后行胃管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在置胃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疼痛反应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术前置入胃管导致患者不适,宜选择在全麻后置入胃管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120例需置入胃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插管法--左侧卧位经右鼻孔插管.观察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插管呕吐、呛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第1次成功置管耗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时呕吐、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置胃管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耗时和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酸梅冰棍冷酸刺激咽喉法联合咽喉部触摸法在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需要留置胃管进行管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置入法,观察组置管前先进行酸梅冰棍冷酸刺激咽喉,置管过程中轻柔按摩咽喉处皮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效果、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1 min两组患者心率、呼吸、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2 min,观察组心率、呼吸低于对照组,Sp 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梅冰棍冷酸刺激咽喉法联合咽喉部触摸法留置胃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于解剖结构的改良置胃管法,即呼气配合旋转置胃管法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拟行留置鼻胃管的患者67例,按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试验组应用基于解剖结构的改良置胃管法.对比两组方法胃管置入成功率、首次置入平均耗时、置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胃管首次置入耗时、胃管置入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解剖结构的呼气配合旋转置胃管法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胃管置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旋转推送配合抬头下压置入胃管法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因吞服毒物或药物需洗胃的婴幼儿192例,按照置入胃管日期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10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置入胃管,观察组按照旋转推送配合抬头下压法置入胃管。观察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在胃管置入过程中干呕、呛咳、流泪等不适感程度以及鼻黏膜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胃管置入过程中干呕、呛咳、流泪等不适感低于对照组,鼻黏膜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推送配合抬头下压置入胃管法在婴幼儿应用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常规置管方法,且置管过程中给患儿造成的不适感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减轻食管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痛苦,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将60例需手术前置胃管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插管前5min先滴2滴胃镜润滑止痛胶于置管侧鼻孔,然后将剩余润滑止痛胶含于咽喉部片刻再慢慢咽下,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胃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两组病人置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情况、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置管主观感受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置管过程无严重恶心、呕吐现象,无恐惧感,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管前后实验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润滑止痛胶可明显减轻置管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吴熹  李培珍  徐微微 《护理研究》2012,26(29):2736-2737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脑卒中需要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改良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过程中病人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置管方法能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的不适及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严中英 《临床医学》2012,32(7):125-126
目的比较改良后留置胃管和传统方式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6例需要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方式和改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成功置入胃管的时间、一次性成功率、患者疼痛的程度;置入胃管前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成功置入胃管的时间、一次性成功率、患者疼痛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胶浆替代传统的石蜡油,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提高了一次置管的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在鼻饲肠内营养患者胃管置入术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84例经鼻置管行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置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一次置管成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黏膜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置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意识清晰、感官正常,消化道完整无狭窄的清醒患者,可采用无导丝结合温水吞咽法行胃管置入术,此方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并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莉  辛明珠  郑赛凤  张慧珍 《护理研究》2007,21(35):3271-3272
[目的]减轻食管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痛苦,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将60例需手术前置胃管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插管前5min先滴2滴胃镜润滑止痛胶于置管侧鼻孔,然后将剩余润滑止痛胶含于咽喉部片刻再慢慢咽下,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胃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两组病人置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情况、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置管主观感受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置管过程无严重恶心、呕吐现象,无恐惧感,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管前后实验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润滑止痛胶可明显减轻置管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后昏迷患者胃管置人方法,以提高插胃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建立人工气道后需要置入胃管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插胃管方法进行,观察组采用导丝加利多卡因进行插管操作。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烦躁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导丝加利多卡因能提高人工气道昏迷患者置胃管成功率,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镜辅助胃管置入法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难置性胃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90例神经外科昏迷行喉镜辅助胃管置入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置管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采用喉镜辅助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胃管置入情况.结果: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的过程中使用可视喉镜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抽取90例气管插管后需要进行胃管置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可视喉镜完成操作,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完成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前后血路动力学变化情况,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SD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_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咽喉损伤、误入气管、呛咳、出血、红肿等。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观察组HR、SBP、SDP、MAP、SpO_2与置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HR、SBP、SDP、MAP高于置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R、SBP、SDP、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咽喉损伤、出血、红肿、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使用可视喉镜可以显著提高置管效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