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颅窝是儿童脑瘤的好发部位,病情发展快,现将1988年以来收治的后颅窝肿瘤97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男51例,女46例;年龄2-15岁37例,16-30岁22例,31-50岁24例,51-60岁11例,60岁以上3例。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39例,小脑半球22例,小脑蚓部15例,第四脑室门倒,脑干3例,导水管区1例,枕大孔区4例。1.2病理分类听神经瘤刀例,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5例,髓母细胞瘤15例,室管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19例,血管网状细胞瘤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2讨论2.1发病年龄本组97例中,2-15岁37例.占38.1%,比儿童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岁以下儿童后颅窝神经胶质细胞瘤,其中学龄期儿童占65.63%,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占35.94%,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近一半肿瘤发生于小脑蚓部,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作者分析了本组病例延误诊治的可能因素。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病及术后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措施对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其中海绵状血管瘤7例,脑膜瘤12例,神经鞘瘤5例,表皮样囊肿4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非常显著均匀强化。脑膜瘤多呈等T1等T2信号,部分病灶T2WI周边呈等信号,内见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均匀强化,可出现“脑膜尾征”。神经鞘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 呈哑铃形跨中后颅凹,多发生囊变;增强扫描明显环形强化。表皮样囊肿平扫信号表现多样性,增强后不强化。结论: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有其典型的MRI特点,MRI很大程度可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在小儿四脑室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区肿瘤,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图像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18例中髓母细胞瘤7例,星形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3例,神经鞘瘤1例。肿瘤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髓母细胞瘤都来源于小脑蚓部,6例合并小囊变,1例合并少量出血,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中5例来源于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2例来源于脑干,有大囊变,呈半环形、环形强化,有强化壁结节;分化差者形状不规则,呈不规则厚壁强化,壁结节多。室管膜瘤2例来源于第四脑室,囊变较小;1例来源于小脑蚓部,有大囊变;信号混杂不均,注射Gd-DTPA后呈中等强化。神经鞘瘤来源于第四脑室,呈分叶状,下部有囊变,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MR对小儿四脑室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病例 男,32岁,反复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10余年。自诉10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跌倒在地,持续约半小时左右意识完全恢复,醒后对发作过程小能回忆。1周后再次出现1次类似发作,持续约10min。近期仍反复发作,寒冷季节及情绪波动时发作次数增多,有时1日发作3次,自觉记忆力减退,为进一步明确诊治,遂就诊于我院。  相似文献   

6.
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后颅窝肿瘤病变53例,45例经手术证实,8例经临床随访证实。根据病变的特点,采用不同轴位和不同序列扫描。分析其MRI影像资料。结果53例后颅窝肿瘤病变中桥小脑角区15例;脑干9例;小脑21例;四脑室8例。MRI在后颅窝肿瘤病变的检出率、定位率可达100%,其诊断符合率达93.3%。结论MRI在后颅窝检查中无骨性伪影干扰,结合多轴位和多序列扫描,对后颅窝病变的检出率和定位率大大提高,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中回顾性分析了11例手术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的MRI,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6例有CT对照。11例中,大囊小结型8例、实质型3例,1例小脑延髓多发病变。8例可见典型的瘤周瘤内血管流空。结果表明,MRI能够很好地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易于对肿瘤做出定性诊断,而且具有较CT更为优越的定位能力,是血管母细胞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后颅凹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分析不同性质的小脑囊性肿瘤的MRI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小脑囊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与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2例,血管母细胞瘤11例,髓母细胞瘤5例,转移瘤7例。它们在MRI影像中有一定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主要表现在肿瘤的形态、瘤周水肿的程度和对比剂增强征象上的各异。结论:小脑囊性肿瘤各自特殊的MRI表现以及好发年龄和部位是诊断和鉴别小脑囊性肿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ChiariⅠ畸形病例进行后颅窝形态学测量。方法在颅脑正中矢状面上分别对50例ChiariⅠ畸形患者及50例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的后颅窝骨性及神经结构进行测量。结果ChiaariⅠ畸形组的后颅骨性结构及颅腔大小小于对照组(P<0.01);后颅窝及枕大孔区的脑脊液间隙变窄(P<0.01);颅腔形态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畸形组后脑位置下移,但后脑大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iariⅠ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后颅骨发育不良导致后颅过度拥挤,使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椎管。  相似文献   

11.
颞下窝原发肿瘤的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下窝原发肿瘤的MR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颞下窝原发肿瘤的MR资料。结果:12例肿瘤均起源于颞下窝,其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3例,纤维血管瘤1例,滑膜肉瘤1例,软骨肉瘤2例。神经源性肿瘤边界清晰,信号较均匀,多呈等T1、等T2信号,强化均匀,神经鞘瘤内常可见囊变。纤维血管瘤T1呈稍低信号,T2呈高信号,多呈明显均匀强化。滑膜肉瘤T1呈均匀等信号,T2呈较均匀稍低信号,呈均匀中度强化。软骨肉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强化不均匀,可见下颌骨升肢及髁状突骨质破坏。结论:MR可以准确显示肿瘤部位、边界及侵犯范围,对神经源性肿瘤和纤维血管瘤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报道11例后颅窝肿瘤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病例,探讨相关的诊断、治疗上的问题。方法:回顾5年来经MRI确诊的住院病人,参考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1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发作时间长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尽早行MRI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共振是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在早期发现、准确分期、疗效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以及磁共振波谱等新的磁共振技术逐渐应用于诊断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本文介绍对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以及MR在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儿童脑组织处在特殊发育阶段 ,CT扫描后颅凹骨性伪影较多 ,易误诊 ,MRI无颅骨伪影干扰 ,误诊较 CT少 ,本文对此讨论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4 0例儿童后颅凹肿瘤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1~ 13岁 ,平均 5岁。3岁以下 12例 ,4~6岁 2 2例 ,7~ 12岁 6例。CT定性误诊 11例 ,准确率为 72 .5 % ,MRI定性误诊 4例 ,准确率为 85 .7%。CT和 MRI联合检查 ,能对后颅凹多数常见肿瘤作出定位及定性的准确诊断。1.2 方法1.2 .1  CT检查 4 0例 采用东芝 30 0 S- CT机 ,常规头颅横轴位 ,层厚 5 mm,层间…  相似文献   

16.
大脑胶质瘤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MRI特点特点及其对本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大脑胶质瘤病的MRI所见。结果:9例中3例手术部分切除,6例经立体定向活检证实。9例大脑胶质瘤病均侵及二个以上脑叶,并侵及颅内深部结构。病变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占位效应轻,注射造影剂后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大脑胶质瘤病,MRI与活检相结合可在病人生前做出诊断,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确定星形细胞肿瘤边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低、高级别组脑星形细胞肿瘤各16例和14例行DTI检查,测量肿瘤周围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值(FA),比较其均值差异。结果脑星形细胞肿瘤周围区域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之间ADC、FA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2,9.94;P值均<0.0001);FA图在高、低级别组表现不同;6例星形细胞肿瘤周围区域FA图表现异常者,活检证实有肿瘤细胞生长。结论DTI在肿瘤周围区域的测量有助于脑星形细胞肿瘤的分级,对确定肿瘤边界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12例(其中5例做了增强MRI),回顾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2例,共检出病灶14个,幕上13个,幕下1个;大部分位于深部脑白质,其中累及额叶9个,侵及胼胝体6个,侵及室管膜2个;T1WI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12个,T2WI全部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后“握拳”样强化2例,“团块”样强化3例。病灶直径大于5cm的5个,3~5cm的7个,小于3cm的2个。病灶周围轻度水肿7个,中度水肿6个,重度水肿1个。结论:尽管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但全面分析其MRI表现,能够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后颅窝肿瘤的MR、CT对照观察余永强,李松年,刘庚年,蒋学祥,高玉洁资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选择1990年9月~1993年6月同时接受MR、CT检查的后颅窝肿瘤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范围:2~73岁。其中86例病理证实,8例脑干胶质瘤经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PFS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例PFS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4例获诊断,6例肿瘤全切、1例次全切,手术死亡1例。全部6例均随访2个月至5年。Kanofsky评分:80分,4例;60~70分,2例;死亡0例。结论:PFSHs是神经外科较难诊断的肿瘤,MRI和DSA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提高操作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