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大鼠的逼尿肌顺应性以及舒缩功能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膀胱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造NIDDM大鼠模型 ,以正常大鼠为对照 ,分别进行残余尿测定 ,在体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改变和最大逼尿肌收缩强度 (瓦特因子 )以及采用离体逼尿肌肌条研究逼尿肌收缩力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逼尿肌最大收缩力 (0 .0 8± 0 .0 4 ) g和平均收缩力 (0 .0 6± 0 .0 2 ) g较对照组 [分别为 (0 .11± 0 .0 5 )g和(0 0 7± 0 .0 3)g]降低 ;膀胱顺应性升高 ,残余尿增多、膀胱容量增大以及膀胱湿重增加。结论 糖尿病对于膀胱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损害作用 ,并且膀胱顺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53-1057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与膀胱结构改变和尿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大鼠63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33只和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应用代谢笼检测2组大鼠24 h尿量,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膀胱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NGF表达,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膀胱结构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4、8、12周,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24 h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阈容量、残余尿量及膀胱顺应性显著增加,最大膀胱内压显著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膀胱组织中NG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病程延长,NGF表达逐渐降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光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膀胱平滑肌肥大,形态多样,排列紊乱疏松,可见肌束断裂,随着病程延长,变化更加明显;对照组大鼠膀胱平滑肌肌束排列整齐,形态一致,肌束间结构紧密。电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出现边集,核周隙不清,线粒体肿胀;对照组大鼠膀胱细胞核染色质均匀,核周隙清晰,线粒体膜无破裂、无肿胀。结论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中NGF表达下降诱导膀胱出现收缩功能减弱及逼尿肌形态学改变,并呈现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自由基在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损伤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由基在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分组观测不同时间段T2DM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并将剩余膀胱组织制备匀浆,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不同时间段T2DM组引起逼尿肌收缩的最小牵张力高于对照组.T2DM组在0~16周的收缩频率较对照组增高,在20周后减低.T2DM组最大收缩力旱现降低趋势.正常对照组膀胱匀浆中SOD第8周达最高峰后,旱现出下降趋势,至24周时有所增高.T2DM组4周时SOD出现增高,在8周和24周组大鼠膀胱中SOD较对照组显著下降.MDA在两组动物中都表现为进行性下降趋势.在第4周,T2DM组大鼠膀胱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第8周出现MDA增高.T2DM组SOD/MDA的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在第4周时,T2DM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第8周时,出现显著性降低.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与逼肌最大收缩力之间旱负相关,(r=-0.226,P<0.05);MDA与逼尿肌最大收缩力之间呈正相关(r=0.234,P<0.01).结论 糖尿病可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在发病初期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提高,膀胱功能处于代偿状态;随着病情进展,机体氧自由基损伤严重,膀胱逼尿肌功能失代偿.自由基损伤也是糖尿病膀胱逼尿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咖啡对糖尿病大鼠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咖啡对糖尿病大鼠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咖啡治疗组(Coffee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7周后测定各组膀胱湿重量、阈容量、相对排尿量(V%)、膀胱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Coffee组与DM组相比,膀胱湿重量与阈容量显著降低,V%与膀胱cAMP含量明显升高。DM组逼尿肌肌条的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咖啡治疗后肌条收缩性有所改善。结论:咖啡可能通过其中的咖啡因升高膀胱cAMP浓度、改善膀胱充盈感觉和逼尿肌收缩性等机制来防治糖尿病大鼠膀胱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电刺激法对糖尿病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电刺激组3组,每组10只,后两组制作糖尿病大鼠膀胱模型。10周后,电刺激组予体外电刺激治疗,刺激参数:强度31V,密度31 Hz,另两组均不予电刺激。持续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各组尿动力学改变及逼尿肌肌条收缩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造模10周后施加体外电刺激,其膀胱收缩力加强,残余尿量比(R%)有所下降,膀胱排尿阈容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电刺激可改善糖尿病膀胱的逼尿肌收缩能力及膀胱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的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后者采用STZ诱导,制备糖尿病模型。STZ诱导8周后将两组大鼠放入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量,随后进行在体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评估膀胱功能。实验完毕后取膀胱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体重明显减轻,24 h尿量和膀胱湿重显著增加;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膀胱容量、单次排尿量和剩余尿量明显增加,收缩力代偿性升高,排尿效率显著降低;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糖尿病组大鼠组膀胱逼尿肌肌束排列紊乱,结构松散,肌束断裂。结论糖尿病组大鼠早期即可出现膀胱逼尿肌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提示对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应尽早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女性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糖尿病病程,将56例女性糖尿病膀胱患者分为<15年组(31例)和≥15年组(25例),采用Encore 5.7尿流动力学检查仪,行四道程尿流动力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年组患者的平均剩余尿量(35±16)ml,平均初感尿意容量(220±76)ml,平均最大膀胱容量(380±92)ml,逼尿肌反射亢进15例,低顺应性膀胱3例,高顺应性膀胱14例;≥15年组患者的平均剩余尿量(65±24) ml,平均初感尿意量(330±88)ml,平均最大膀胱容量(580±122) ml,逼尿肌反射亢进6例,低顺应性膀胱16例,高顺应性膀胱6例。两组平均剩余尿量、平均初感尿意容量、平均最大膀胱容量及低顺应性膀胱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6、4.94、6.79和11.90,均P<0.01)。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糖尿病性膀胱功能损害程度,为糖尿病性膀胱病程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超微形态及c-kit基因水平变化,阐明牵张负荷对膀胱Cajal细胞兴奋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结扎膀胱颈,构建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致逼尿肌过度活动模型,通过扫描电镜方法观察牵张负荷条件下逼尿肌过度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膀胱ICCs细胞超微形态变化,观察牵张负荷条件下逼尿肌稳定组和逼尿肌过度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膀胱ICCs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在基因水平表达差异.结果 逼尿肌过度活动组ICCs细胞形态和c-kit基因水平表达最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 牵张负荷对ICCs细胞有调控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在于改变ICCs细胞形态及上调c-kit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扩容术后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2000年至2012年经手术治疗的4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病例资料,对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随访尿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术前、术后最大膀胱容量、排尿前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力、残余尿量及膀胱顺应性变化,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大膀胱容量增加(32.55±59.51)ml,排尿前逼尿肌压力降低(8.81±16.45)cmH2O,残余尿量明显下降(46.77±85.92)ml,膀胱顺应性升高(5.65±11.46)cmH2O。结论:应用回肠浆肌层补片术+双侧髂腰肌盆底悬吊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术后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明显增加,膀胱逼尿肌压力及残余尿量有效降低,膀胱逼尿肌及括约肌协调性得到改善,因此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扩容术后长远期随访的必备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性膀胱病(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 建立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以正常大鼠(30只)作对照,饲养60 d后,进行膀胱静态压、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收缩压等尿动力学指标测定.然后行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及光镜、电镜病理学观察.结果 60 d后,糖尿病组膀胱静态压、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收缩压、膀胱顺应性、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分别为(0.95±0.10)kPa、(3.49±0.40)ml、(3.09±0.10)kPa、(1.39±0.11)ml/kPa、(182.0±1.5)mg、(1.41±0.07)mm,而对照组分别为(0.60±0.03)kPa、(1.82±0.12)ml、(4.91±0.30)kPa(0.68±0.07)ml/kPa、(149.0±1.4)mg、(0.93±0.04)mm.两组对应参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边缘有空泡样变性、肌细胞固缩、细胞连接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 DCP大鼠早期就有膀胱的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提示对DCP患者应尽早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膀胱灌注抑制大鼠膀胱癌生长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紫杉醇连续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紫杉醇组(n=20),制作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于第8周分别行生理盐水和紫杉醇制剂连续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于第14周进行病理观察、测量膀胱总重量,微血管密度(MVD)和凋亡指数(AI)。结果第14周时,对照组(n=16)和紫杉醇组(n=12)大鼠膀胱均可见明显肿物,光镜下可见癌组织侵入肌层。紫杉醇组大鼠膀胱的重量和肿瘤的MVD小于对照组(P<0.01);紫杉醇组大鼠膀胱肿瘤的AI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紫杉醇连续膀胱灌注可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活性氧在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损害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分为 5组 (n =5 ) :正常对照组 (C组 ) ;其余 4组为实验组 ,并以 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生理盐水过度充盈 2h ,分别于排空后 0h (E0组 )、排空后 1h (E1组 ) ,排空后 2h(E2组 )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和膀胱组织ATP酶活力与丙二醛 (MDA)含量测定 ;治疗组在膀胱排空前 10min心内注射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 5 0 0U(SOD组 ,n =5 ) ,余处理同E2组。结果 膀胱过度充盈后其顺应性降低 ,不稳定收缩增多 (P <0 0 1)。ATP酶活力在排空后 1h显著降低 ,而MDA在排空后 1h上升至最高水平。膀胱排空前注射SOD ,MDA含量较E2组显著降低 ,膀胱功能显著改善 (P <0 0 1)。结论 活性氧在急性尿潴留对大鼠膀胱功能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 ,抗氧化剂可以保护活性氧对膀胱功能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华蟾素对SD大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0只大鼠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每3周1次,共4次;于第14周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丝裂霉素组(5 mg/kg)、低浓度华蟾素组(5 mg/kg)及高浓度华蟾素组(20 mg/kg),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5次,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MNU膀胱灌注成功建立膀胱肿瘤动物模型,以膀胱肿瘤质量计算高浓度华蟾素组的抑瘤率为76.7%,高浓度华蟾素组抑瘤率较丝裂霉素组及低浓度华蟾素组高;TUNEL法检测高浓度华蟾素组AI值为(24.21±1.24)%,较其他各组AI值明显增高,提示高浓度华蟾素组凋亡指数高于丝裂霉素及低浓度华蟾素组。结论华蟾素对膀胱肿瘤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且高浓度时抑瘤作用及促凋亡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
大鼠宫颈病变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颈炎性刺激时大鼠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分别用25%苯酚胶浆和生理盐水构建宫颈炎模型和模型对照,造模前后分别对各组行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结果 ①对照组生理盐水刺激宫颁前后膀胱基础压、排尿前压、排尿压膀胱容积和顺应性无显著变化(P>0.05),在膀胱充盈期未见明显不稳定收缩.而苯酚胶浆对大鼠宫颈所造成的炎性刺激可以使膀胱基础压和排尿前压增加,膀胱容积和顺应性降低,排尿性收缩抑制,与刺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充盈期66.67%(16/24)的大鼠出现不稳定性收缩.②对照组与实验组刺激前各尿动力学指标结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刺激后两组间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宫颈在受到炎性刺激时可以引起膀胱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膀胱内灌注华蟾素(Cinobufagin,Cino)对SD大鼠膀胱肿瘤的影响。方法:7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A组)、MNU组(B组)、华蟾素处理组(C组)、阿霉素处理组(D组)、卡介苗处理组(E组),每组15只。所有SD雌性大鼠采用MNU膀胱灌注,每间隔1周灌注2 mg/0.2 ml 1次,共6次,诱导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处理组分别予以华蟾素、阿霉素(ADM)、卡介苗(BCG)行膀胱内灌注。实验结束后1周处死大鼠,完整切除膀胱,膀胱肿瘤组织行HE染色,观察膀胱肿瘤病理类型,并计算各组的致癌率。结果:大鼠肿瘤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A组大鼠14只大鼠均未见明显异常增生,B组13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C组6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D组7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E组5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华蟾素能有效拮抗、抑制MNU诱导膀胱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赫赛汀对大鼠膀胱肿瘤靶向治疗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赫赛汀(Herceptin)对大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实验组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每3周1次,共4次,MNU总量为10mg;于灌注后第11周切开膀胱取标本,用光镜、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进行检测。筛选HER-2阳性表达的SD大鼠膀胱癌动物随机分为治疗组(Herceptin按20mg/kg腹腔注射)和非治疗组,检测赫赛汀作用后肿瘤大小、形态,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赫赛汀对膀胱肿瘤的作用。结果抑瘤率结果提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相比抑瘤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S-P法结果提示赫赛汀作用后HER-2蛋白表达下降;TUNEL原位凋亡结果提示治疗组凋亡指数(64.0±6.3)%高于非治疗组(47.9±5.4)%(P<0.05)。结论赫赛汀对HER-2阳性的实验性膀胱肿瘤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强  熊恩庆  宋波  李新  方强 《重庆医学》2008,37(7):748-750
目的观察大鼠药物诱导便秘后对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分别给予盐酸洛哌丁胺(按1.5mg/kg体重灌胃,每日2次)和0.9%生理盐水1mL灌胃,5d后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1)实验组20只大鼠给药后第2天均出现便秘,便秘5d后膀胱基础压、排尿前压、排尿压增加,膀胱容积顺应性降低,与便秘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充盈期,65%(13/20)的大鼠出现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而对照组大鼠无便秘,以上尿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充盈期仅5%(1/20)出现不稳定收缩。(2)实验组便秘前与对照组给药前各尿动力学指标结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便秘后与对照组给药后各尿动力学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便秘后可以引起膀胱功能的改变,其机制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