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处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15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高分化平滑肌肉瘤,立即追加开腹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10~200ml,平均60ml。全部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5d。结论:在选择好病例的基础上,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分别采用套扎、切开分离等术式,手术安全、可靠、出血少,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 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均获成功.其中肌壁间肌瘤 45例、浆膜下肌瘤17例(无蒂肌瘤10 例,带蒂肌瘤7例),剔除肌瘤101个,肌瘤直径1~ 9 cm,平均 6.8 cm .手术时间25~270 min,平均99 min.术中出血10~400 ml,平均63 ml.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 4.7 d.术后病率25.8%(16/62).42例随访2~36个月,平均9个月,2例复发;10例不育中2例足月妊娠分娩.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75例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7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平均出血量80m l,手术平均时间60m in,无并发症及副损伤发生。结论:浆膜下肌瘤或靠近子宫浆膜的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安全、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效果。方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2例,肌瘤直径1.5~7 cm。结果:共剔除肌瘤25个。多发2例,合并卵巢瘤2例,合并宫外孕3例,单发15例。镜下缝合17例,未缝合5例。手术时间、出血量与肌瘤的大小成正比。结论:带蒂浆膜下肌瘤、单发壁间肌瘤直径小于7 cm,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阴或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及手术适应症.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64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8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36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比较手术效果和手术费用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54.2±18.6)min对(86.2±29.4)min、(70.2±38.2)ml对(100.2±42.6)ml],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腹腔镜组[(16.2±2.8)h对(19.6±4.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腹腔镜组[(4256±986)元对(5658 ±76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及腹腔镜下肌瘤别除术均安全可靠,阴式肌瘤剔除术住院费用低,手术时间短,腹腔干扰小,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特殊情况下施行阴式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assiste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VALM)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5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48例,其中24例行阴式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包括较大子宫肌壁间(6~8 cm)近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下段肌瘤3例、子宫腺肌瘤术前彩超误诊为子宫肌瘤4例、对于子宫肌瘤粉碎后取出有顾虑强烈要求完整取出肌瘤者5例、子宫肌瘤囊性变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阴式辅助顺利完成手术。2例术中触诊发现术前超声未提示肌壁间直径约1 cm肌瘤结节3枚,行剔除术。无中转开腹、临近脏器损伤。术中出血量50~120 ml,(75.4±22.1)ml,手术时间40~90 min,(63.5±14.7)min。无术后发热、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专人定期电话随访2~51个月,(38.1±12.9)月,均无复发。结论 VALM安全可行,可以拓展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并作为困难腹腔镜手术的一种补救措施,避免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肌瘤假包膜套扎及镜下连续缝合技术在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0例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腹腔镜下假包膜套扎结合镜下缝合组)及B组(单纯腹腔镜缝合组),每组20例。每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日、术后7日及术后30日行超声检查,记录瘢痕愈合情况。结果:所有40例患者均十分成功地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A组术后7日瘢痕平均长度较肌瘤平均直径减小39.75%±2.81%,B组术后7日瘢痕平均长度较肌瘤平均直径减小33.2%±3.89%;A组术后30日瘢痕平均长度较肌瘤平均直径减小75.66%±2.37%,B组术后30日瘢痕平均长度较肌瘤平均直径减小68.86%±2.75%;两组瘢痕减小程度在术后7日、30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腹腔镜下肌瘤假包膜套扎结合镜下连续缝合术后瘢痕愈合快,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599例患者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其中6例发生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1.00%,其中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1.20%(5/415),开腹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54%(1/184)。结论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史是妊娠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81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50.5±42.3)ml,手术时间(65.2±28.5) min.术后住院(4.6±0.5)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无术后病率.单发肌壁间肌瘤越大(直径≥5 cm),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单发浆膜下肌瘤和阔韧带肌瘤大小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发症等.方法 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患者,全部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 本组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直径2.5~6.0 cm.手术时间平均(110±85)min,术中出血平均(105±85)mL,术后平均住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K钳联合举宫杯在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1年3月为12例患者采用PK钳联合举宫杯行腹腔镜子宫阔韧带子宫肌瘤切除术(研究组),并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18例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泌尿系统损伤,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短(t=-9.580,P=0.000)、中转开腹率低(χ2=9.21,P=0.017)、术后病率低(χ2=3.92,P=0.043)、出血量少(t=-15.120,P=0.000)。结论:腹腔镜阔韧带子宫肌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PK钳与举宫杯安全、可行,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出血量,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手术风险与难度。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147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7例子宫超过12孕周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14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3.7±65.7)m in,术中出血量(136±43)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d。结论: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镜下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且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03例(A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B组),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8例(C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20例(D组)的手术方法和术中术后各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组(A组)与对照组(B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腹腔镜辅助组(C组)与对照组(D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无疑是一种保留器官的理性术式,随着腹腔镜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器械的更新改进,子宫肌瘤的腹腔镜保守手术将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48例患者,其中多发肌瘤7例,浆膜下肌瘤1例,阔韧带肌瘤1例,肌壁间肌瘤39例(多发13例,前壁单发10例,后壁单发16例)。结果:4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平均(62±37)ml,手术时间平均(102±29)min,术后住院4~7 d。结论: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2月经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456例,其中0型241例,I型138例,Ⅱ型77例,肌瘤大小:1.0~2.0cm341例,2.1~4.0cm86例,4.1~6.0cm29例,行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术,341例〈2cm肌瘤经微型电极切割,115例〉2cm肌瘤应用环形电极切割(其中16例B超监护下完成手术)。结果手术时间9~55min,(32.9±16.7)min;切下组织重量5~55g,(30.2±8.2)g;出血量5—100ml,(48.1±12.7)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431例(94.5%),经期缩短,经量减少;5例(1.1%)有部分残留肌瘤,均为Ⅱ型子宫肌瘤。术后24个月42例有生育要求者15例术后妊娠,206例贫血术后贫血得到纠正,血红蛋白均升至正常范围;81例痛经者,42例症状消失,19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20例无变化。结论宫腔镜双极汽化电切处理黏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阔韧带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为11例患者施行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平均出血(50±30)ml,手术时间平均(94.2±32.5)min。结论: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切除术安全、可靠、经济,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1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根椐肌瘤类型,选择不同的电切方式进行切割,对出血严重、年龄大于45岁的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结果16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5~65min,(27.6±12.1)min;术中出血量8~50ml,(40.1±10.2)ml。子宫穿孔2例,低钠血症3例,术后一过性发热5例。168例随访1~24个月,(16.0±5.3)月,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5.2%(160/168)。结论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预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严密监测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附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2.0±130.2)ml,平均手术时间为(60.3±12.7)min,术后2-24 h出血量平均为(62.5±37.6)ml,平均住院天数为(6.7±1.2)d。产褥期病率为14.2%(15/106)。106例分别于产后42 d及6个月随访。产后42 d所有患者子宫形态、大小均恢复正常,产后恶露正常;产后6个月43例月经恢复正常,63例因哺乳未恢复月经。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心肺疾病、老年或妊娠期妇科疾病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异位妊娠合并心肺疾病、子宫肌瘤合并心肺疾病、老年卵巢囊肿、孕妇卵巢囊肿蒂扭转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围手术期pH值、血压、心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45.2±7.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5.6±38.9)ml,术后平均住院(5.6±2.5)d。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碳酸氢根、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无创收缩压、无创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心肺疾病、老年或妊娠期妇科疾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