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艳萍  康庆 《职业与健康》2004,20(10):145-146
目的全面了解奥美拉唑(Omeprazole商品名洛赛克)的不良反应.方法查阅国内公开发行的多种医药期刊,综合奥美拉唑不良反应报道.结果奥美拉唑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等.结论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藻酸双酯钠又称多糖硫酸酯(Polysacharde.Sulphatepss)。它由山东海洋药物研究室,青岛医学院脑血管病和血液病研究室以及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研制,从褐藻中提取的钠盐,系国产抗血栓新药,具有肝素样生理活性。 近10多年来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pss确有明显的抗凝、降低血粘度及降低血脂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1.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藻酸双酯钠致阴茎异常勃起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0例藻酸双酯钠致阴茎异常勃起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为低流量型异常勃起,经治疗后,异常勃起均缓解。随访3~42个月,5例(50%)患者勃起功能无显著改变;勃起功能减退3例(30%),2例(20%)阴茎海绵体明显纤维化,并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结论严格掌握藻酸双酯钠的剂量和滴速有助于预防阴茎异常勃起的发生,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藻酸双酯钠致阴茎异常勃起,可以尽量避免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收集3家医院68 742例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资料,统计分析临床输注不同血液制品后发生不良反应和免疫溶血反应产生抗体的情况。结果 68 742例临床输血患者中247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其中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8%,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8%。193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占86.01%;54例溶血输血反应患者中45例既往有输血史/妊娠史,产生的抗体多为IgG类Rh血型抗体和抗-HLA。结论 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过敏及发热反应为主,溶血性输血反应多因患者既往免疫产生了IgG类抗体,引发急性溶血反应。临床明确输血反应种类后,选用合理血液成分输注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40人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预防接种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将有效的预防对策制定出来。结果:在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偶合反应及异常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5%、7.5%及25.0%;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接种后不合理的作息、疫苗质量、操作不合理、接种时间不合理及患儿体质因素。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异常反应和一般反应是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积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及概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医院近5年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计14600例(每一供血者为一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66例(占1.14%),其中输注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47%,输注全血为1.37%,输注机采血小板为1.11%,输注红细胞悬液为0.78%;166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热反应占51.2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45.78%,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最大范围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该科2010年1月~2014年7月门诊及病房患儿共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药物不良反应程度。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药物品种及累及器官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静脉给药是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最常见给药途径,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1.00%。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65.00%。药物不良反应最常累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占66.00%。结论: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藻酸双酯钠联合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高凝血症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凝血症的药物治疗疗效。方法70例患者在降糖治疗同时给予藻酸双酯钠10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和洛伐他汀20mg,每晚晚餐时顿服,治疗前后同步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血流变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改变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藻酸双酯钠联合洛伐他汀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流变、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甲硝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的138例使用甲硝唑药物患者,对甲硝唑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观察所有使用甲硝唑药物患者安全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探讨如何安全用药。结果:在经过安全用药指导后,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安全用药前(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甲硝唑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只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甲硝唑的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王文铃 《工企医刊》1995,8(4):155-156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Captopril,CPT)由于其特有的药理作用在临床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但随着该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告日渐增多,某些副作用,甚至可导致不良后果。本文复习有关资料,将其不良反应及防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6年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发反应的112例患者,对临床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给予静脉注射剂方式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多于药物口服的方式,所有患者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居多.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是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尽早发现、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安全用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减少对患者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术中、术后的缩宫止血作用。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孕妇339例,随机分为益母草联用缩宫素治疗组176例和单用缩宫素治疗组163例,对两组的给药方案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各时间段的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益母草组术中、术后0~2h、术后2h~24h的出血量均小于缩宫素组(P<0.05)。术中、术后因宫缩乏力、出血量多而加用其他缩宫药物的例数比较,益母草组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益母草组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中、术后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诸全爱 《时尚育儿》2016,(6):116-117
目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制定中药制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范,从查对环节、配药与配伍环节、操作环节、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上报环节等方面做好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旨在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使得中药注射剂输液更为规范、安全,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门急诊输液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会对多个系统造成波及,有诸多不同临床表现和共同的临床表现.结论:在门急诊输液中,应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加以预防并及时观察,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促使患者用药安全性显著提高,大幅降低门急诊输液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表现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以用药方案不同分组,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4/45)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14/45)(P 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治疗中会引起肾脏、消化、神经及血液系统发生不良反应,虽不良反应率低,但仍要加强管理,关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规范用药合理性,防止药效降低,提高奥美拉唑用药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随机选取我院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200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而后对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归纳及分析。结果: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200名患者中,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荨麻疹、红疹、心律失常及胃肠道反应,其中头痛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85%,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7%。对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实施相关干预手段后,均有所好转。结论:加强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力度,将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应引起医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UD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为降低IUD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IUD的育龄妇女803例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谈并行妇科临床及B超检查,记录IUD不良反应及可能影响因素。以是否发生不良反应Y作因变量,X1~X22作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U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3%,其中下腹痛2.12%、下坠2.24%、腰酸腰痛3.11%、月经增多4.61%、经期延长5.73%、不规则阴道出血3.49%、白带增多2.74%;Lo-gistic回归分析,痛经、剖宫产史、上取环次数、带环时间、置环后用药及环上缘至宫底浆膜距离6个因素具有统计学关联(P<0.05)。痛经、上取环次数、环上缘至宫底浆膜距离为危险因素,带环时间越短不良反应发生越重,置环后合理用药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治疗痛经、减少宫腔操作、置器后合理用药并定期复诊观察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凯伟 《现代医院》2007,7(10):64-6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与特点。方法对国内应用奥美拉唑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奥美拉唑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以消化系统、变态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结论奥美拉唑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日益广泛,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使得抗菌药物药效下降,出现有关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因此临床上要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7年11月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报告53份。结果: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多与患者自身因素和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我院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多见于药品说明书上已标明的不良反应。结论:主要是由于临床上使用的多为广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使药物疗效降低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所以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气管镜检查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过程,在围检查期给予全方位舒适护理,了解患者的护理效果,记录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气管镜检查均顺利完成,且经舒适护理后无一例在围检查期出现严重不适感或不良反应。结论:患者接受气管镜检查的全程,做好全方位护理配合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降低不必要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亚健康状态”在国外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表现出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及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亚健康问题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亚健康的研究和调查,本文就亚健康的概况和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