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药番泻用作泻药,其有效成分是已知的番泻甙A、B、C和D,而1,8-二羟基蒽醌衍生物如大黄根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它们的甙也有存在。本文介绍以简便、快速和精确的HPLC方法定量测定番泻(Sennaefolium Pulv及S.folium)叶和含番泻甙Ca的药物制剂中的番泻甙A、B、C及一个新的化合物番泻甙G和8-葡萄糖大黄酸。  相似文献   

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叶中番泻苷A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angustifo liaVahl.或尖叶番泻C .acutifoliaLelile .的干燥叶,收载于《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的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泻下药之一。其中狭叶番泻主要含番泻苷A ,B ,C ,D等;尖叶番泻主要含番泻苷A ,B ,C等。据文献报道,这些成分具有抗菌、致泻、止血、肌肉松弛与解痉等多种作用。测定番泻叶中番泻苷A和B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1] 、毛细管电泳法[....  相似文献   

3.
雪莲茶由雪莲、红花、番泻叶等组成。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药典记载其功效为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主要成份为番泻甙(Sennoside)A、B、C及D等,皆属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叶的贮藏及测定受光线、温度及时间等因素的  相似文献   

4.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叶,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的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泻下药之一。其中狭叶番泻主要含番泻苷A、B、C、D等;尖叶番泻主要含番泻苷A、B、C等。  相似文献   

5.
通常利用大黄所含番泻甙(sennosides)和游离蒽醌(free anthraquinones)的定量分析,以评价其品质优劣。这些致泻成分的含量随着植物生长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也受到生药收获后不同加热干燥或冷冻干燥加工方法的影响。作者试验这些加工条件对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致泻成分番泻甙 A  相似文献   

6.
芦荟、大黄和番泻叶经提取后得到含有大量番泻甙的提取物,用常法水解可将番泻甙转化为番泻甙元(Sennidn)。本制剂至少含有一种芦荟大黄素或番泻甙元。这些化合物可以加工成粉末、颗粒、小丸、片剂和胶囊。所用的赋形剂如淀粉、乳糖、蔗糖、甘露糖、羧甲基纤维素。润滑剂如硬脂酸镁、月桂酰磺酸钠、滑石粉。粘结剂如糊精、结晶纤维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测定麻仁丸中大黄有效成分番泻甙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胺基硅胶键合相ULTRON-NH2色谱拄,乙腈-水-冰醋酸(60:4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0nm。结果:线性范围0.5-2.0μg,r=0.9999,回收率98.72%,RSD为1.33%(n=5)。结论:本法测定麻仁丸中番泻甙A的含量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仁丸中番泻甙A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胺基硅胶键合相色谱柱,建立了一种灵敏、专属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番泻甙A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番泻总苷提取物中番泻苷A、番泻苷B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番泻总苷提取物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8。柱,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340nm为检测波长。结果:番泻苷A在0.2188μg到1.09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番泻苷B在0.262μg到1.31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采用HPLC直接测定番泻叶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含量,方法简单快捷,结果可靠,可作为番泻总苷提取物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总番泻甙浸出率为指标,参照《中国药典》1985年版的方法,通过两种不同的浸出方法和浸出时间对番泻叶浸液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番泻叶以沸水浸泡25min,其总番泻甙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分析、合成     
160.泻药中番泻甙A和B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番泻甙A和B互为同分异构,常混合存在。采用最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很难将它们区别和进行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本文报道番泻粉末,番泻果实片和番泻甙片中主要蒽醌甙即番泻甙A和B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间接HPLC定量分析:标准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番泻甙A和B标准品各2毫克,分别加至1毫升正丙醇-乙酸乙酯-水  相似文献   

12.
大黄的活性成分已有140余种化合物被分离、鉴定,主要成分(缓下怍用)是番泻甙类。除根据外观的质量评价外,多以番泻甙A,B等的含量为指标。本文将应用近红外分光分析(NIR)法测定14种大黄试样中的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测定牛黄解毒丸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含量的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分离度良好(R>1.5),2条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9 9),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检测限均低于2.40 ng、定量限均低于6.40ng,高、中、低3个水平日内和日问精密度的RSD均小于3.2%,加样回收率分别高于为93.5%和92.6%.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10批购自不同地区的牛黄解毒丸中以上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含量,其结果差别较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牛黄解毒丸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同时定量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牛黄解毒丸中番泻苷A与番泻苷B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的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黄中4个番泻苷类成分受热条件下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飞  李瑞明  张兰兰  闫希军 《中成药》2012,34(11):2169-2173
目的研究大黄中4个二蒽酮类成分番泻苷A、B、C、D在受热条件下的稳定性及相互转化关系。方法以大黄提取液和番泻苷A、B、C、D为研究对象,在80%乙醇中加热回流1 h的条件下,采用HPLC对各时刻的成分进行比较,考察稳定性及转化关系。结果大黄中4个番泻苷类成分在受热1 h条件下均存在降解,番泻苷A和番泻苷B在80%乙醇中加热回流1 h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且都有番泻苷C生成。番泻苷C和番泻苷D在80%乙醇中加热回流1 h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且都有番泻苷B和新的中间产物生成。结论揭示了大黄在回流加热过程中番泻苷类成分的转化途径,为大黄在今后的中药制剂和临床应用中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麻醉大鼠实验结果表明,番泻甙(7.4umol·L-1·Kg-1)iv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给药后HR加快,SP、MAP和LVP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dp/dtmax缩短,与dp/dtmax、VcE-CPIP和Vmax增加相一致。反映心肌消耗能量与耗氧的TTI.HR在给药后5min时较对照组增加56%,10mi。时增加80%,说明番泻甙升压增加左室作功,从而使心肌耗氧耗能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番泻叶中番泻苷A、番泻苷B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确认.方法:流动相为乙腈-5mmol·L1四庚基溴化铵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5.0)(1→10)(35:65);检测波长为340nm;流速:1.0mL·min-1;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番泻苷A的线性方程为Y=956.03X-2.4468,R=1.0000;番泻苷B的线性方程为Y=932.98X-3.232,R=1.0000;番泻苷A、番泻苷B的回收率分别为99.52%、101.32%,RSD%分别为0.98%、1.75%.结论:中国药典收载的番泻叶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番泻豆荚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车景超  曲佳  宛贵安  寿国香 《中草药》2007,38(12):1897-1898
番泻苷A和B是番泻叶Cassia angustifoliaVahl的主要有效成分。番泻叶具有泻下作用,疗效显著,应用方便,但目前临床上所用的番泻叶多为进口,国内产量少,如何扩大药源,寻找新的药用部位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以往对番泻药材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番泻叶的研究,据了解,在番泻药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以双盲法对单味番泻苷(X-P)、自配番泻苷制剂(H-P)以及常用缓泻剂(P-P)作清肠后X-光摄片质量对比,以观察番泻甙清肠效果和付作用。选择无腹部痉挛住院病人230例,女145例,男85例,年龄13至89岁,40%大于65岁。其中148例为静脉胆道或肾盂X-摄影,82例为钡剂灌肠造影。清肠用药:P-P组对结肠造影病人检查前二天连续每天下午4时服bisacodyl肠溶片,4片(每片5毫克),检查的当天上午7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含量。比较其含量差异,揭示中药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0DS-3 C_(18)柱(4.60 mm×250 mm, 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28∶72),检测波长329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梯度洗脱。结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苷A和番泻苷B,线性方程为:番泻苷A:Y=836.27X-12.551,番泻苷B:Y=668.74X-12.965,分别在0.120 5-1.205(R~2=0.999 7)、0.116-1.160(R~2=0.999 1)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番泻背A和番泻背B的含量差异显著,或增或减,说明炮制工艺对中药大黄各成分影响不同。结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番泻苷A和番泻苷B的含量,该方法可作为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或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Reg的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一、泻下作用大黄有泻下作用,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甙,其中以番泻甙A的泻下活性最强。大黄经口服后,结合状态的蒽甙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肠内细菌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蒽酮(或蒽酚)刺激肠粘膜,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吸收,使大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部分蒽甙由小肠吸收在体内,也可还原成蒽酮,再经大肠或胆囊分泌入肠腔而发挥致海作用。此外,其泻下的作用可能还有肠壁神经丛参与。大黄的泻下作用部位在大肠,对十二指肠也有轻度兴奋作用,所以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无影响。大黄生用导泻,熟用则作用缓和,服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