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难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将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ICU住院且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人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2h翻身1次,观察组每阶段延长30min,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至4h。比较两组病人住院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两侧肩胛部及骶尾部皮温、体压平均值及各期压疮发生率。[结果]翻身间隔时间延长至3.0h时两组体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压疮8例(8%),观察组发生压疮7例(7%),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难免压疮高危病人使用气垫床后,翻身间隔时间可逐步延长至3.0h而不会增加压疮发生率,既可减少病人不舒适感和操作风险,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梁波 《护理研究》2012,26(8):728-729
[目的]了解脊柱损伤病人翻身后使用自制腰枕的舒适度.[方法]将65例脊柱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翻身后分别使用自制腰枕和普通枕,72 h观察两组舒适度、压疮发生率及病人使用自制腰枕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使用自制腰枕舒适度明显高于普通枕(P<0.05),两组压疮发生率及对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损伤病人翻身后使用自制腰枕舒适度优于普通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花米枕对颅脑损伤等高危病人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把264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翻身、叩背的基础上,实验组(132例)以红花米枕支撑病人背部,对照组(132例)采用普通海绵枕支撑于病人背部.观察两组压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23例发生Ⅰ期压疮,对照组有42例发生Ⅰ期压疮,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5,P<0.05).[结论]红花米枕预防压疮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海绵枕.  相似文献   

4.
刘夏  陈倩  于静亚  董珍珍 《全科护理》2022,20(2):227-229
目的:探讨3.5 h翻身间隔时间对老年压疮高危病人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HAPU)发生率、不同部位体压水平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5例老年压疮高危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2.0 h翻身1次,观察组采取3.5 h翻身1次。观察两组病人HAPU发生情况、体压值、舒适度及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压力性损伤风险率(15.87%)及HAPU发生率(3.17%)与对照组(17.74%,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骶尾部、左肩胛、右肩胛、左外踝、右外踝、耳郭及肘部体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舒适度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观察组每天护理工作量及总护理工作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每次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 h翻身间隔时间应用于老年压疮高危病人可改善其舒适度,减少每天工作量及总护理工作量,不增加压力性损伤情况及各体位体压水平,同时不影响每次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作方便实用的新型翻身枕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并达到预期的翻身效果.[方法]根据力学和材料学原理设计了一种将砂枕和海绵枕合二为一的翻身枕,为30例需翻身的病人定时翻身后使用翻身枕固定体位,观察翻身效果并了解病人、家属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30例病人按时翻身后应用翻身枕固定体位,均无新压疮发生,2例院外发生的陈旧压疮经有效翻身和精心护理后痊愈,且病人感觉舒适,护理人员及家属使用方便.[结论]新型翻身枕设计合理,实用简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颈椎骨折颅骨牵引术后病人使用新型软垫减压法与传统3人轴线翻身法对压疮发生和病人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46 例颈椎骨折颅骨牵引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24例)应用自制新型软垫减压法,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3人轴线翻身法进行翻身,随访6个月~9个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有1例发生压疮,减压后3 d愈合;实验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新型软垫减压法可明显缓解病人焦虑心理,可单人操作,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7.
周燕  程冉冉  李焰  张志涛 《护理研究》2012,26(23):2146-2147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ICP)及可溶性Fas(s - Fas)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治疗组(HT组)和常温对照组(NT组),各20例,NT组在常温36.5℃~37.5℃状态下给予常规治疗,HT组在直肠温度33.0℃~34.0℃状态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1d~5d.[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ICP及s- F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降低ICP和S- Fas水平.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冷伤和压疮等,分析了并发症的原因,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皮肤护理等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50例亚低温治疗病人中,发生低血压3例,心律失常4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1例,低血钾2例,高血钠1例,无冻伤和压疮发生。认为针对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冷伤和压疮等,分析了并发症的原因,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皮肤护理等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50例亚低温治疗病人中,发生低血压3例,心律失常4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1例,低血钾2例,高血钠1例,无冻伤和压疮发生。认为针对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0.
下肢骨牵引中巧垫薄软枕预防压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在下肢骨牵引中巧垫薄软枕,以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按住院时间段将102例行下肢骨牵引病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用绷带以螺旋式缠绕布朗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把薄软枕横放在病人臀部,1/3部分在布朗架低端,2/3部分在病人的臀部,铺中胶单,把患肢置于架上,调整好病人体位,协助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行骨牵引术,保持有效骨牵引.[结果]观察组病人的舒适感优于对照组(u=3.868,P<0.01),翻身间隔时间比对照组长且无压疮发生.[结论]观察组方法简单、病人自觉舒适、满意度高、翻身时间延长,且无压疮发生,同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