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和2016年北京市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1990年和2016年北京市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1990年和2016年北京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主要指标包括死亡人数、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同时使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DALY率、YLL率和YLD率。结果2016年,北京市居民心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为209.24/10万;心脑血管病DALY、YLL和YLD分别为87.56、73.36和14.20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58.05%、44.24%和213.47%;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分别为3552.24/10万和2988.01/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47.90%和52.43%,标化YLD率为564.23/10万,较1990年增加5.10%。2016年,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数分别为1.76万例和2.37万例;DALY分别为39.63和39.36万人年,较1990年(DALY分别为33.02和16.27万人年)分别增加20.02%和141.92%。结论北京市心脑血管疾病负担重,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最为显著;脑血管疾病的伤残负担严重,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计算本地区大肠癌病人的疾病负担,了解本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大肠癌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进一步从社会经济角度认识和理解大肠癌.方法 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YLL)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等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对近5年来在本院就诊的大肠癌所造成的疾病负担进行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0-2017年中国艾滋病疾病负担变化。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分析1990-2017年中国艾滋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描述1990年和2017年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的年龄、性别分布。结果 1990-2017年中国艾滋病年龄别标化死亡率(0.29/10万~1.95/10万)和年龄别标化DALY率(16.10/10万~91.31/10万)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DALY、YLD、YLL指标均高于女性。2017年中国艾滋病死亡数、DALY值以15~49岁组最高。1990-2017年50岁及以上组艾滋病死亡数、DALY值平均增速要高于50岁以下组。结论中国艾滋病负担呈升高趋势,青壮年人群受到威胁最为严重,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是降低艾滋病死亡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甘肃老年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状况,确定老年恶性肿瘤的防治和研究重点.方法 以WHO公布的最新疾病负担数据及甘肃省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为基础,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测算各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结果 甘肃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的前四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老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甘肃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高于全球和中国区水平,应加强其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尤其是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长沙市老年期痴呆患者疾病负担情况。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用家庭负担量表对1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照顾者进行家庭负担评估,以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为评估指标评价老年期痴呆疾病个人负担。结果 97.3%的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照顾者在家庭娱乐活动(63.16%)、日常生活(56.84%)、心理健康(53.68%)、经济负担(52.10%)等维度阳性回答率均超过50%;老年期痴呆患者人均DALY损失为10.36年,6569岁患者DALY损失较重,女性人均DALY(15.33年)损失高于男性(9.93年,Z=-5.247,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家庭负担具有普遍性和多维性;6569岁患者DALY损失较重,女性人均DALY(15.33年)损失高于男性(9.93年,Z=-5.247,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家庭负担具有普遍性和多维性;6569岁年龄段患者,尤其是女性,是老年期痴呆防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疾病负担(DALY)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言 1.1 出现时间 广义而言,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任何健康和/或经济方面的损失或压力都可称为疾病负担,但公共卫生学家习惯从人群健康的角度、以时间为尺度对其加以测量和描述。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用病死人数和死因排序等来评价和比较不同疾病的危害程度,没有区分不同年龄病死的寿命损失;1982年,美国CDC采用潜在寿命年损失(YPLL)来衡量疾病负担,但未考虑疾病的非致死性结局的后果与影响;1988年,为明确世界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与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始对全球疾病负担(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GBD)进行评价,首次采用伤残(失能)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做为量化疾病负担的新方法。1993年,世界银行将DALY用于世界发展报告,公布了GBD1990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此DALY就成为了疾病负担的代名词而被广泛应用并得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监测资料,分别计算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the expect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EYPLL)、早死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死亡率等疾病负担指标.结果 200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P、YLLs/1 000分别为82.79/10万、885.83年、10.42,2005年上述指标分别为85.74/10万、706.22年、10.38.2005年死亡率较2004年升高,而EYPLLP、YLLs/1000下降;疾病负担为女性高于男性,呈现0岁和60岁以上两个高峰,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别以0岁组和>35岁组为疾病负担之首.结论 COPD和肺炎是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疾病负担,<1岁和>60岁居民是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2型糖尿病(T2DM)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 采用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指标评估疾病负担, 采用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模型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T2DM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 同时与全国、世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地区进行比较。结果 1990—2019年, 浙江省T2DM所致YLL率、YLD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变化率分别为0.50%、2.53%和1.92%。2019年浙江省T2DM所致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152.90/10万、399.35/10万和552.25/10万, 其中70岁及以上人群组最高, 15~49岁组最低。2019年男性YLD率(403.30/10万)和DALY率(555.57/10万)高于女性(395.16/10万、548.74/万), 男性YLL率(152.26/10万)略低于女性(153.58/10万)。1990—2019年浙江省标化YLL率、YLD率和DA...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2010-2020年云南省艾滋病相对严重地区(德宏州和红河州)和一般地区(玉溪市)为例,探索建立艾滋病疾病负担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艾滋病疫情评估中。方法 采用三个州市2010-2020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和死亡数据资料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根据WHO设计的Excel计算模块测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分析艾滋病疾病负担趋势、年龄趋势和疾病负担构成。结果2010-2020年德宏州、红河州、玉溪市的DALY分别为22 912.80、74 555.07、5 306.40人年;三个州市艾滋病疾病负担均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德宏州、红河州30~39年龄段人群疾病负担最高,玉溪市40~49年龄段人群疾病负担最高;2010-2020年三州市艾滋病疾病负担构成均以YLL为主,德宏州YLL占93.43%,红河州YLL占92.70%,玉溪市YLL占91.61%。结论 三州市艾滋病疾病负担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德宏州、红河州的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三州市的YLL均占疾病负担的绝大部分,青壮年和老年人的疾病负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注射吸毒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所损失的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测算方法和实现工具,以及该指标在艾滋病干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获得HIV感染者的病程、期望寿命、残疾权重等参数资料,以Fox-Rushby和Hanson K提供的计算方法,计算经注射吸毒途径感染HIV者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损失数。结果所介绍的方法能够用来计算个体病人因病所致的DALY损失;在既定参数下,1例30岁注射吸毒途径的HIV感染者损失的DALYs数为8.4个。结论利用以Fox-Rushby和Hanson K提供的计算方法,测算注射吸毒感染HIV者的DALY损失,简单、易操作,可用于艾滋病干预等卫生服务项目评价时效用指标的估算,也便于基层卫生工作者对人群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资料不易获得的疾病负担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方法收集国家癌症登记中心发布的2006~201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计算老年人发病率、死亡率、潜在减寿年(PYLL)、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比较老年人和中青年发病率、死亡率、每千人PYLL、每千人DALY。结果中国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为1 054.59/10万和786.53/10万分别是中青年(128.85/10万、58.14/10万)的8.18倍和13.53倍;老年人恶性肿瘤每千人PYLL(29.50年)和DALY(57.44年)分别是中青年(12.49年、11.82年)的2.36倍和4.86倍;男性老年人(34.80年,73.43年)每千人的PYLL和DALY分别明显高于女性(24.02年,41.95年);农村地区每千人PYLL和DALY(36.86年,66.64年)明显高于城市地区(26.51年,56.11年,均P<0.05)。结论中国老年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严重,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应加强老年人肿瘤的综合防治研究,有效减轻老年人肿瘤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图谱法解析居民健康、伤残、死亡三者间的量效关系.方法以居民年龄别为横坐标,以年龄别期望寿命(LE)、健康期望寿命(DALE)、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为纵坐标,分别绘制出健康、伤残、死亡三者关系的量效图谱.结果居民健康、伤残、死亡三者关系量效图谱中LE=A+B,DALE=A+f(B),DALY=C+g(B).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明显高于男性,男性的损伤与中毒疾病负担则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在呼吸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4类疾病的疾病负担上也均较女性为重.结论f(B)、g(B)是一种量效关系函数,它根据居民伤残状态的严重性权重,将在这种伤残状态下生活的年数转化成相当于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活的年数与死亡状态下损失的年数,从而直观反映居民健康、伤残与死亡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55岁人群归因于不良饮食危险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负担情况。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库,分析中国≥55岁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归因于13种不良饮食危险因素的11种CVD负担。分析指标主要为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结果:2019年归因于不良饮食危险因素的CVD死亡率为233.34/10万,DALY率为4 388.85/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5.97%和35.47%。2019年归因于高钠饮食的CVD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102.81/10万和2 178.80/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7.09%和41.62%,但在各种不良饮食危险因素中高钠饮食的顺位仍排名第一。归因于低蔬菜饮食、低纤维饮食和低水果饮食的CVD负担顺位在2019年明显下降。年龄越大,归因于不良饮食危险因素的CVD负担越大,2019年≥85岁组人群的CVD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3 012.21/10万和25 650.51/10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男性CVD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286.94/10万和5 6...  相似文献   

14.
安宝燕  谢青 《肝脏》2002,7(4):281-282,288
疾病负担是指疾病对人群健康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包括 :(1)疾病的发生率 ,通常用发病率及患病率来衡量 ;(2 )疾病对寿命的影响 ,如患者病死率及未成年死亡患者损失的生存年数 ;(3 )疾病造成的伤残包括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恶化 ;(4 )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包括直接的健康费用及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990至2019年中国人群退行性二尖瓣病变(DMV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 采用患病人数、新发病例数、死亡人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及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及其年龄标化率等指标, 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人群DMV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DMVD患病人数、新发病例数及死亡人数分别为461.2、27.0、0.129万例, 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09.0%、199.1%和13.2%。2019年DMV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28.1/10万、12.7/10万和0.075/10万, 与1990年相比, 变化率分别为32.6%、42.8%和-54.1%。另外, 2019年的数据还显示, 女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年龄标化患病率:男性190.1(181.5~198.9)/10万、女性262.0(250.3~273.9)/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男性10.5(10.0~11.0)/10万、女性14.9(14.3~15.6)/10万];DMVD患病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16.
媒传疾病的疾病负担是指媒传疾病所致患者伤残及早逝对健康寿命、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包括经济负担和个体家庭负担两个方面。伤残调整寿命年是衡量疾病负担的综合指标。疾病经济负担分为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的估算方法有微观成本法和宏观成本法,间接经济负担的估算方法包括人力资本法和摩擦成本法,无形经济负担一般用支付意愿法估算。目前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主要是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法。本文对疟疾等媒传疾病的疾病负担估算方法进行综述,以比较不同方法对指标选择的要求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1990年与2019年中国归因于室外PM_2.5暴露的心血管疾病(CVD)负担。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中国部分的结果,选择死亡例数、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及DALY率作为分析指标,并采用世界标准人口的年龄结构对死亡率和DALY率进行标化,分析2019年中国由于室外PM_2.5暴露导致的CVD疾病负担,并比较了1990年与2019年不同性别、年龄组和各省级行政区人群的归因疾病负担。结果:2019年,中国CVD死亡中20.02%是由室外PM_2.5暴露导致的,归因死亡人数和DALY分别为91.57万例和2 094.71万人年,男性的归因DALY是女性的1.7倍;2019年因室外PM_2.5暴露导致的CVD标化死亡率较1990年增长62.86%,标化DALY率增长了56.54%,其中男性的增长率(66.59%、61.03%)均高于女性(56.51%、49.17%)。2019年75岁及以上人群因室外PM_2.5暴露导致的CVD死亡人数最多,达42.68万例,而60~74岁年龄组人群导致的DALY最高(824.88万人年);归因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9年各年龄组的死亡人数、DALY、死亡率和DALY率均有所增长,且各年龄组男性的死亡率和DALY率均明显高于女性。2019年不同省级行政区归因于室外PM_2.5暴露的CVD疾病负担存在差异,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河北(86.13/10万、1 859.91/10万)和中国香港(11.28/10万、279.03/10万)。结论:与1990年相比,2019年室外PM_2.5暴露给中国带来的CVD疾病负担更沉重,且存在性别、年龄组和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全死因中的位次、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22 380人的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时间和并发疾病的心脑血管病死亡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根本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病者8 133例,占全死因的36.34%,其中心血管病死亡5051例(占22.57%),脑血管病死亡3 082例(占13.77%);在死因顺位中分别位于第2和第4位。心脑血管病死亡男女性之比为0.99:1;但死于心血管病的男女性之比为1.07:1,而死于脑血管病的男女性比为0.8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死因为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当中,死于冠心病的比例最高,占63.6%,其次为高血压,占19.6%。在死于脑血管病的人群中,脑梗塞及其后遗症居首,占50%,脑出血次之,占35.7%。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以老年人(60岁以上)为主,死因为冠心病者中,71~9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69.7%);而且,80岁以下的年龄组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80岁以上则女性多于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存情况较常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说明心脑血管疾病对我市居民健康已造成严重的危害,全社会必须重视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计算艾滋病损失的健康生命年,确定艾滋病在中国的高危人群和高危地区,确定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为卫生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5年艾滋病的发病、死亡情况按照地区、年龄、性别整理,计算艾滋病疾病负担指标中的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并对地区、性别和年龄间采用强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艾滋病的健康生命年损失以死亡生命损失年为主(85%);健康生命年损失集中在25~44岁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黄河中游地区和西北地区最高,西南地区、华北地区最低。结论 25~44岁年龄组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男性高于女性;黄河中游地区和西北地区为艾滋病的高危地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核查2014—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居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数据,评估辖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水平、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全人群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2014—2020年武威市凉州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数据,按年度整理,随机抽取420例病例的报告卡,对比监测数据核查报告卡质量。结果2014—2020年武威市凉州区共报告心脑血管疾病3845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41.16/10万;每年抽取60例病例的报告卡,其中脑卒中50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7年共抽取报告卡420张,信息完整357张、完整率85.00%,信息一致341张、一致率81.19%,信息准确320张、准确率76.19%,信息及时295张、及时率70.24%;随着年度递增,报告卡的完整率(χ^(2)=13.581)、一致率(χ^(2)=11.339)、准确率(χ^(2)=35.406)和及时率(χ^(2)=67.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查脑卒中(χ^(2)=6.491,4.375,27.615,72.533)和急性心肌梗死(χ^(2)=9.286、9.286,8.559,11.966)病例报告卡,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威市凉州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质量逐年提升;应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报告质量,用数据准确反映当地人群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