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熟悉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步骤,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在传统"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部分手术操作,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50例。结果初步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0%。结论改进方法简便易行,初学者可较快掌握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人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难点及技巧。方法对2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单人及双人裸眼下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各50对。结果单人与双人操作组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7.22±1.03)min和(26.47±1.16)min、(50.58±3.10)min和(48.18±3.70)min、(11.60±0.11)min和(11.28±0.08)min。单人与双人操作组手术成功率、1周存活率、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0%和94%、88%和88%、84%和86%。结论改良的二袖套法,单人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无需助手协助,可为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张宏伟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17-18,20
目的制作改良双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原二袖套法的基础上,于受体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前放出部分高凝血液,而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是供肝膈肌环与受者肝上下腔静脉血管之间进行(降落伞式吻合),胆道处理的改进和受体肝脏切除时排出肝脏内血液保证受体的有效血容量。结果改良双套管法吻合效果确实可靠,手术成功率达95%,动物的周存活率为97%。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大鼠肝移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方法 将学习制作该模型的前80只大鼠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各20只,对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各阶段操作时间逐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稳步上升,在第Ⅲ、Ⅳ阶段模型趋于稳定.结论 经过耐心反复的连续训练,初学者能够熟练掌握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术实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进切肝技术,以建立更可靠的小体积肝移植供肝大鼠模型。方法以Kamada的“二袖套法”为基础,建立30%小体积肝移植中叶供肝大鼠模型。实验分两组:Ⅰ组(28只),常规方法切肝,以中叶作供肝;Ⅱ组(36只),改进为左叶和右叶的切肝方法,余方法步骤同Ⅰ组。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和7d生存率。结果Ⅱ组肝后下腔静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生存率Ⅱ组(60%,21/36)高于Ⅰ组(33%,9/28),但差异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0.272,P〉0.05)。结论采用中叶供肝、改进切肝技术,可以建立更稳定可靠的部分体积肝移植供肝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协同性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并加以改良,分别对Wistar-Wistar大鼠(A组)15对及金黄地鼠-Wistar大鼠(B组)21对进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第1、3、5、7天时各处死1只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观察,余留做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A、B两组供体手术时间、修肝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3±3)min、(8±2)min、(45±5)min、(17±2.5)及(46±3)min、(21±2.5)min、(18±2)min,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1.0%与93.3%.A、B两组生存期分别为27.4±3.4天及5.5±1天.A组术后Williams分级均为0级,B组术后第1天1级,第3天2级,超过第5天均为3级.结论 ①利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可建立稳定的金黄地鼠-Wistar异种肝移植模型;②同时建立了协同性急性排斥反应肝移植模型,并为解决供肝来源不足方面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志红  钱海鑫  秦磊  周晓俊  殷骏 《江苏医药》2012,38(13):1503-1506,1484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RTl 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1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d用FK506 0.2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两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检测肝功能、细胞因子变化、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9.17±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7±8.50)d(P<0.05);术后实验组在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数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以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进行肝移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强烈而且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8.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 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 (RTl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l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 d用FK506 0.2 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两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检测肝功能、细胞因子变化、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9.17±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7±8.50) d(P<0.05);术后实验组在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数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以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进行肝移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强烈而且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高免疫应答鼠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智  杜斌 《天津医药》1994,22(10):593-596
总结127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体会。移植肝的血管重建采用肝上下腔静脉缝合加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袖套法吻合,供受体手术共用时95~105分钟,移植肝冷缺血60分钟,无肝期17分钟。手术成功率93.70%(119/127),一周存活率89.76%(114/127)。在SD→SD、Wistar→Wistar,Lou/c→Lou/c,TJR/1→TJR/1,SD→Wistar,Wistar→SD,  相似文献   

10.
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良  袁庆鑫  刘彤 《河北医药》2009,31(19):2530-2532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Engemann法建立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记录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长期存活情况(>100 d).结果 共行大鼠动脉化原位肝脏移植模型111次,其中:手术操作练习50次,成功率10.0%(5/50);预实验28次,成功率64.3%(18/28);正式实验33次,成功率90.9%(30/33),显著高于预实验(P<0.05).正式实验中随机选取12只,其长期生存率91.7%(11/12).结论 精细的手术操作有利于提高成功率,该模型有助于肝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两套管一支架管大鼠肺移植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善原有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建立一种新的更简单有效的模型。方法应用两套管一内支架管法(袖套法进行肺血管吻合,内支架法进行支气管重建)建立大鼠原位肺移植模型。结果移植后10d开胸,测左肺静脉血经血气分析显示PO2为(126.3±11.6)mm Hg,PCO2为(49.2±3.8)mm Hg,移植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显示了良好的移植肺气体交换能力。结论这种新的模型对于研究大鼠早期肺移植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供肺的保存问题,具有简单、经济、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治疗过程。结果 由于多种原因 ,术后发生血液浓缩和电解质的紊乱、大量腹水、胸膜腔积液伴肺不张、心功能不全和心律紊乱、急性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和导管血栓等并发症 ,均被一一治愈。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处理要及时 ,制定措施要统筹兼顾 ,可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3.
张莹  别平  石承先 《贵州医药》2009,33(9):800-801
近年来原位肝移植的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和肝移植术的疗效。目前,大多数肝移植中心的胆道并发症依然是肝移植术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何预防胆道并发症对提高肝移植术的疗效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7例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病历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如何诊治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对12例成人原位背驼式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存活率75%;术后围手术期共发生并发症15例次。结论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防治与正确处习是肝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护理上密切观察,对肝移植的并发症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例次肝移植病例的观察,深入了解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急性排斥、胆瘘、胸腹水等。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治疗是提高肝移植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更稳定有效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配对,采用三袖套法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进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正式实验20例,手术平均时间(65±4)min。手术成功率85%。血气、病理学等检查证实成功复制了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结论该方法操作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高度模仿临床肺移植,可用于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影响大鼠供肝质量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已完成214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一周存活率由过去88%[1]提高到现在96%。在供体手术中,以下因素可能影响供肝质量。一、袖套管制备:通常采用聚乙烯和特氟隆二种材料制作,亦可以自制袖套管[2]。我们认为:1.袖套管长度应适当,过短不便操作,过长对管内血流干扰太大。2.袖套管内径尽可能接近或略大于血管外径,为术后大鼠进一步生长发育留有余地。3.袖套管壁尽可能薄但能保持一定硬度,0/5丝线结扎时不致于管腔变形甚或塌陷。4.袖套管的血管外翻侧留下刻痕防止结扎线滑脱,使用前锉平袖套管口,防止锋利边沿刺伤外翻血管壁。5.操作熟练并不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血管重建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个月来所施行的12例原位肝移植,探讨其血管变异问题。血管吻合技术及术中、术后应用凝血因子和止血药物的效果。结果 12例供肝中有2例肝动脉变异。血管吻合采用血管外科显微技术,5例术中术后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补充凝血因子,全组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均未发现肝动脉、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并发症。结论 原位肝移植中供肝的肝动脉变异是比较多见的,修剪肝动脉时应加以注意,避免误伤;血管吻合应坚持采用血管外科显微技术,可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应用凝血因子、止血药物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增加肝动脉、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何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35-1336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对全肝移植术大鼠术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40只进行全肝移植的受体SD大鼠(以供肝复通后有胆汁排出、关腹时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苏醒为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只,A组术后不予补液,B组术后给予4ml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混合溶液静脉补液。结果 B组大鼠术后迅速苏醒并很快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排泄,术后24h存活率也明显优于A组(A组14只存活,存活率为70%;B组19只存活,存活率为95%)。结论 大鼠全肝原位移植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有利于纠正机体酸中毒,迅速恢复血容量,纠正低压状态,减少血栓的发生率,能明显改善受体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对提高肝移植大鼠术后的存活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2003-03~2007-06接受原位肝移植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12例,其中胆道狭窄4例,胆管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吻合口胆漏1例,T管拔除后胆漏2例,肝内胆道铸型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复杂,胆道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