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郁证是指阳气怫郁 ,火邪壅闭于里的症候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火郁发之” ,明示火郁证的治法。观历代先贤治疗火郁证的用药规律 ,以配伍风药最为广泛。盖火性升散 ,喜上炎而恶抑遏 ,火邪郁结于内 ,若单纯使用大剂寒凉药清降 ,则恐冰伏邪火 ,凝结气机 ,欲清反滞 ,郁结不得开 ,火邪亦难去 ,且易生他变。张景岳所说“但使气得升扬 ,则火郁自解” ,提示治疗火郁证选方用药不能限于清降 ,还要把握火性升散的特点 ,酌情配伍轻灵之品 ,于清降中复以宣泄透越之力 ,则郁结易开、火郁得泄。风药辛散轻灵 ,籍“轻而扬之”之性开宣汗道、因…  相似文献   

2.
周迎春 《江苏中医药》2006,27(12):42-43
陈宝田教授宗内经“火郁发之”之旨,认为治疗湿热毒郁之证不能单纯使用大剂寒凉药清降,而要把握“火性升散”的特点,配伍轻灵之品,于清降之中复以宣泄透越之力。则郁结易开,火郁得泄,体现了相反相成之理。陈师据此创荆齐连翘汤治疗皮肤黏膜诸疾病,获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丹溪论治郁证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探讨。指出郁证是以气郁为中心环节和病理基础。简要论述了《金匮钩玄》中“六郁”和“寒郁”之病理特点及治则方药。认为“寒郁”的实质仍不离“湿热相火为病”;辛热温散与寒凉清泻两大治法统一配合,则是丹溪治疗郁证的一大特色。评价了丹溪六郁论对后世论郁、治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殷学超 《国医论坛》2002,17(3):15-16
郁者 ,滞而不通之义也。所谓郁证就是指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在体内运行不畅 ,甚至停滞于体内形成有形之实邪的一类疾病。消法是通过消坚散结和消食导滞的作用对停滞于脏腑、经络、肌肉之间的气、血、痰、湿、食等有形实邪 ,使之消散的一种治法。元·朱丹溪首创越鞠丸 ,用于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引起的“六郁”,是消法治疗郁证的典范。笔者根据邪郁人体的轻、中、重程度不同 ,将消法亦相应分为轻消、中消、重消三个层次。目前通常使用辨证的方法 ,将临床上常见的郁证分为气郁、血郁、痰郁三个证型 [1] 简化讨论。今就此“三郁”谈谈…  相似文献   

5.
肝气郁结型崩漏证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柳 《河北中医》1999,21(5):295-295
崩漏一症,有寒热虚实之分,更有气郁血瘀之别。笔者临床20余年,对肝气郁结型崩漏治疗体会如下。1 病因病理《傅青主女科》说:“妇人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易受七情刺激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变生经、带、产诸疾。肝气不疏,“气有余便是火”,火郁于内,扰动血海,血海失守则成崩漏。久漏可成崩,气血耗竭,亦必致成漏,日久则气血失调,气机失和,五脏受累。2 证 治郁结,是指气机壅滞不利而言。戴思恭:“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  相似文献   

6.
久病多郁多见于身患重病或疑难病症,久治不愈或情郁日久转化为躯体病证后伴发的或隐潜的情志之郁,此类郁证症状奇多,病情复杂,症显于外而郁隐于内,诚如《古今医统·郁证门》所言:“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临证所见,大致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火郁证的病机论感染性发热辨治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农 《江苏中医》2000,21(7):6-7
本文认为,如果从阳气怫郁,气机升降失常的角度来探讨火郁证的病机,则一切证皆可归入火郁证的范畴。而通过对火郁证病机的深入探讨,能充分看清对感染性发热进行辨证施治的必要性,不应以西医抗感染消炎治疗的思路来简单套用中医清热解毒疗法而盲目施用苦寒药。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郁证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继承《内经》创立了治郁诸法,散见于六经之中。笔者将其归纳为气郁证治、火郁证治、水郁证治、痰郁证治、湿热郁结证治、血郁证治六法,并结合典型病例论述了郁之联系和区别、治则治法、方药方义等。并且指出《伤寒论》之诸多治郁之法内涵广泛、匠心独运,对后世影响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淑芬教授寒温并用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淑芬教授认为阳气郁遏是火热病机中的重要环节,治疗外感发热善于寒温并用,以辛温解表之品,配合寒凉药疏表达邪,开郁透热,并防寒凉冰伏,收效甚捷。本文介绍黄教授寒温并用治疗风热郁表、邪热闭肺、太阳少阳合病、暑湿郁滞病案4则。  相似文献   

10.
耿贤华  彭越  彭建中 《光明中医》2021,36(4):638-640
火郁证外感六淫邪气,或内滞之气、血、痰、饮、湿、食阻滞气机,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机体产生怫郁,气血循行滞阻,郁内不宣,邪气不得泄越,郁而生热化火,蕴蓄于里致成火郁证.带状疱疹又名蛇串疮、蛇窠疮、缠腰火丹、火带疮,具有火郁证的临床表现,符合火郁证病机,宗火郁证辨治此病,以升降散为主方,据病因、兼邪、临证表现、患病部位之不...  相似文献   

11.
郁分虚实,治从气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者论郁证,谓有六郁。六郁者乃气、血、痰、火、湿、食。其治多偏从实证施药:气郁者以理气破气、血郁者以活血行郁、痰郁者以化痰豁痰,火郁者以清热泻火、湿郁者以燥湿化湿、食郁者以消散食积,凡此用药,相沿至今,鲜见逾越。然临证所见,郁证患者,证情繁复,若从六郁辨证,难免牵强附会,且每每有虚有实,何能一味从实证施药?  相似文献   

12.
薛伯寿  薛燕星 《中医杂志》2004,45(11):862-864
中医认为,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又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在生理状况下,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升清降浊,营卫通行,气煦血濡,经脉和畅,以保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一旦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造成气机失常,壅滞不通,郁结不舒而导致诸郁证.正如戴思恭所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者而不得变化也.""火郁"一证,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此后,<丹溪心法>所论"六郁"中又有"热郁"之说.  相似文献   

13.
魏富有 《河南中医》2001,21(3):59-60
升阳散火是金元医家李东垣以治疗脾胃内伤病症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凡因饮食劳倦 ,七情不和 ,外邪侵袭或误服寒凉等引起的脾胃阳气被郁变生诸证 ,皆可依法加减治疗。1 升阳散火法临床运用1.1 治疗四肢热、肌热、五心烦热诸火郁证火郁证发热的特点是热在四肢 ,扪之烙手 ,心中烦 ,面色滞 ,舌苔滑 ,脉弦数 ,有过食凉物或误服凉药史。脾主四肢 ,火郁在脾 ,阳气不得伸 ,故四肢热。东垣说 :“四肢烦热、肌热 ,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则愈” ,又说 ,“脉弦而数者 ,此阴气也。风药升阳以发火郁 ,则脉数峻退。”例 1:刘某 ,男 …  相似文献   

14.
刘卫中  吕波 《陕西中医》1995,16(11):501-502
从益气养阴、敛肺治喘,培土生金、健脾治喘,温肾填精、固肾治喘三方面论述了“喘生休耗气”的意义,指出:“喘生休耗气”是虚性喘证的治疗原则,肺气不敛、脾气不健、肾气不固是喘证反复发作的根本。喘证属肺气虚者宜收敛不宜宣散,宣散则更耗肺气;属脾气虚者宜温补不宜清降,清降则更耗脾气;属肾气虚者宜温固不宜寒凉,寒凉则更耗肾气。  相似文献   

15.
曹毅 《国医论坛》2002,17(6):18-19
郁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 ,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而致病。朱丹溪曾提出六郁以气郁为先。《金匮钩玄》曰 :“郁者 ,诸聚而不得发越也 ,当升不得升 ,当降不得降 ,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证治汇补·郁证》云 :“郁证虽多 ,皆因气不周流。”《临证指南医案·郁》:“郁则气滞 ,气滞则化热 ,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 ,升降之机失度。”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 ,无器不有 ,升降出入异常反映于肺则为咳为喘。《医源》云 :“咳嗽虽说有五脏六腑之分 ,内伤外感之别 ,而咳嗽之因 ,大要有三 :一由气之滞而不宣 ;一由气之逆而不顺 ;一由气之虚而…  相似文献   

16.
温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存在着“阳热怫郁”的重要病理特点。温病是由温邪所致,温热之邪既有其亢奋、宣泄、炎上的特性,又每易阻遏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而致郁。“阳热发则郁”,“郁,怫郁也。结滞壅塞,而气不通畅,所谓热盛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因此,在温病卫气营血不同的病理阶段中,都会出现气机郁阻、邪热内遏的郁热证候。邪热容易致郁,而气机郁滞,阳气不达,又可使邪热加重,热和郁紧密相关,互为因果。所以,在治疗温热病的时候,要紧紧抓着“阳热怫郁”、邪热内闭的病机特点,运用宣透之法以祛邪热,…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李海波  王继伟 《中医杂志》2006,47(11):868-870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属情志病范畴,散见于古医籍中癫狂、脏躁、百合病、郁证、惊悸、怔忡、头痛、奔豚气、不寐、卑忄木世等病中,现临床多按“郁证(郁病)”诊治。古代郁证多指以五脏气血郁滞为主的一类病证,概念范围较广。自明清以来,主要指与情志过极、肝气不舒有关的疾病,《景岳全书.郁证》称之为因郁而病,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3种郁证。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郝万山[1]认为,抑郁症属神窍疾病,心、肝、胆三脏阳虚、气虚乃是易发本症的体质因素,在此基础上遭遇精神情志刺激则可形成脑神失养,气郁痰阻,神窍…  相似文献   

18.
正"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是临床常用的郁证治法之一。旨在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透邪外出,以致阴平阳秘、气机调畅的平衡状态。1 "火郁发之"浅析"火"的致病原因颇多,在表之火常为外感六淫邪气,以致腠理闭塞,卫气郁滞而化。在里之火则因气滞、食积、痰饮、瘀血,壅塞不畅,郁久化热而成。但凡邪气阻滞气机,内郁不宣,蕴蓄于里,均可成火郁之证。"郁"  相似文献   

19.
刘娜  崔友祥 《河南中医》2023,(5):675-678
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在病机上独创“火热论”,并在此基础上倡导“火热致中”理论,认为“火热致中”的关键病机为“怫热郁结,气血不通”,本质为水亏火旺,以“清泻火热、活血通经、调和脏腑”为治则。刘完素认为,中风有邪中于脏与邪中于腑之别,邪中于腑者“有表证、多著四肢”,常因外感之邪与内生火热相兼为病;中脏者则有“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多滞九窍”的特点。“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常用麻黄续命汤、桂枝续命汤、大秦艽汤、地黄饮子、三化汤、愈风汤等治疗。中风先兆与中风同根而生,故亦从寒凉论治,宜“先服祛风涤热之剂,辛凉之药,治内外之邪”,常用八风散、天麻丸、愈风汤等未病先防。中风者火热程度因人而异,疾病不同阶段的火热热势亦不同,用药不可太过寒凉,亦不可过汗、过下,故治疗上虽以寒凉药物为主,亦辅加辛热之祛风药以行血散结通经,常用至宝丹、灵宝丹。  相似文献   

20.
陈五一 《世界中医药》2007,2(3):159-159
痤疮多发于青壮年,轻者可自愈,重者长年发作,是一种常见病。现将痤疮的辨治浅要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1.1风火毒瘀痰为标:“风行于上”,“风先伤于皮毛”,故痤疮多发于头面、背部。初起多有痒感,忽隐忽现,大而成疮,小而成疹,因此痤疮发病多与风邪有关。风邪分外风内风,外风伤表多见“风刺”“风疹”,邪自外至里,病浅;内风多因气血热盛所化,邪自内向外发,病深,但往往内风外风相合而发病。诸疮皆为火毒郁结营血而致血败肉腐所生。而痤疮多为脏腑功能失调火热上炎所致。内火分上焦心肺火,中焦脾胃湿火,下焦阴虚火炎或阴阳失调虚火上炎。火热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