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并重,辨证论治和顶级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普及应用是中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工作的重点,西医诊疗技术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中医院要引进中医博士及西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综合医院中医科要结合重点课题,有组织有重点地组织西医查房,中西医会诊。中西汇通、衷中参西录、医林改错,中医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道路上自强不息,虽然近代没有出现像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等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但中医为有唐容川、张锡纯、王清任以及任应秋、邓铁涛等一批近代名医而骄傲。没有现代的纯中医,中医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中医药现代化的三大优势:一、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医疗,特点是辨证论治。二、西医诊疗技术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合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的学术借鉴及内涵。三、中西医并重,中药制剂,中西药合剂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优势。中西汇通,衷中参西录,中西医有机整合,中西医并重,说到底都是中医药现代化。叶公好龙述而不作,是中医药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但中医药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对中医药核心理论及临床医学的深入研究,必将为引领中医药现代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医往前看,是因为现代医学在发展。中医往后看是因为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理论体系造就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论至今指导着中医临床工作,但中医在繁荣传统中医药并创新时,中西医并重就成为方向,继承和创新,传统和现代不能偏废。中西医结合往哪看,中医型中西医结合、西医型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型中西医结合;西医型中西医结合不能代替中医药现代化,在中西医并重方针指引下,中医将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界,一直有人对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持否定态度,认为西医的“病”异化了中医对“证”的思维模式,“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化的根源。所以坚持主张“病证分离”。严格地说,“病证结合”实际只是中西医临床思维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融合,它仅仅是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识病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应用于临床。这种“病证结合”的思维形式在中医临床已极为普遍,并形成一种趋势。笔者以为,“病证结合”模式,是当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病与证的科学结合,只能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进步,而不会异化中医。理由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及中医发展方向的相关文献,认为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仍然是中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医现代化并不等于“中西医结合”,而是要借鉴并超越“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必须研究“知识经济”的影响与要求,最主要的是要实现现代高效的中医药教育;发展现代中医药事业必须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适应和遵从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实行多学科融合,加强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6.
郝光明 《中医药学刊》2004,22(5):906-909
著名学者林中鹏先生告诉记者:“‘中医现代化’这个口号是我最早在1979年中西医结合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曾经流行一个“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很多老中医一针见血地指出:“那就是认为中医不科学,所以才要科学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提出:中国的医学落后了,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要现代化。当时的设想是: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是中医药研究与发展的重点。本文从现代科学和中医药学现代化的特征出发,指出中医学的最大特点是医哲融合。提出中医现代化的第二进程和最佳方法应该是西医中化。并通过对中医学原始形成轨迹、中西医结合现状、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西医中化既能防止彻底把中医西化,又能体现中医的科学化。既实现了中西医结合向中西医融合之转变,又实现了从研究中医向中医研究之转变,从而拉开了中医研究西医的序幕,引导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神农炎帝“尝百草”而《神农本草》出,黄帝著《黄帝内经》而中医兴,炎黄二帝重视医药是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主要原因。王尚荣大师出生在一个传奇般的显赫世家,一门二进士,曾祖父做到皇门侍郎(四品),祖父是京城名医。耳闻目睹中医百年兴衰。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名医王尚荣大师,出圣空山云岩寺(居士),目睹中医的中兴,八十岁高龄仍出任《中国中西医专家会诊中心》首席专家,为了振兴中医,多次向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国家卫生部中医司在来信中讲“先生高龄,仍孜孜不倦,为中医事业操劳,实为可敬”。王尚荣大师潜心研究佛学、道学及各家学说,集医学、佛学、道学于一身,为中医事业奋斗一生,“叶公好龙、固步自封、民族虚无主义,左右倾思潮是中医发展的大敌。中医要发展,关键是创新,是要按照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去办事,中医才能实现中兴”。一叶知秋,为了纪念一代名医王尚荣大师,发表大师在50年代写给国家领导和卫生部信件的仅存部分,关于中医现代化一一个争论了五十年的问题。五十年前在我国,中医占主导地位,是多数,西医是少数;五十年后西医占主导地位,是多数,中医是少数。中医药要中兴,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要靠创新,靠进步才能生存和发展。有人提出“原创中西医结合、中医要姓中”的学术观点,其实“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也提了许多年,还是要提出“中医现代化的问题”。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中医现代化首先是中医术语的现代化(以证为纲,以病为目,纲举目张),中药的创新研究(药品及保健品),发表一代名医王尚荣大师半个世纪前,关于中医现代化的两封信,抛砖引玉,以期对中医现代化有所促进。但中医现代化还要靠各级医院中医科有志于著书立说的专家及中医大专院校及中医院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医学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正在喜庆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回顾新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创,我国首创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以下简称“西学中”),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培养“西学中”人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包括现代医药学方法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无论是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中医药走向世界,还是在促进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贡献,显示出中西医结合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课题“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共分四部分,本刊将予以连续浓缩刊载。本文强调指出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既要认真继续中医药的特色,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促进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跨越式发展。本文提出中医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在10-15年时间内,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个体化中医诊疗体系、中医现代化应用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体系、中医药现代研究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有机结合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中医养生保健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应用体、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基础信息设施的数字化研究本系,使中医药成为现代卫生领域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使中医药健康产业成为我国支柱产业。文章介绍了2000-2005年和2006-2015年我国中医现代化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节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我国肝胆结石症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人都认为结石病是个“急症”,只能由西医处理。其实,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病,它属于“胁痛”、“黄疸”的范畴,而且,历代中医典籍都有一些针对的方剂。目前,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溶石排石以及预防结石再生上,中医药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SARS的启示,综合医院中医的无奈、边缘化、不对等以及中医被动参加SARS治疗工作,说明在综合医院“中西医并重”的“高位截瘫”,因此,提高综合医院中医学术水平,贯彻“中西医并重”政策方针,设立中医业务院长,提高综合医院中医管理水平,以加快中医现代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建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医问题,虽然各省市建立了中医管理机构,但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西医并重”处于空白状态,即所谓“高位截瘫”。综合医院中医工作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可由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针灸科组成,其名称可改称综合医院中医部。我们认为,目前,中医现代化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一、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建设,中医科改称中医部,设分管中医业务院长,使“中西医并重”政策,在综合医院得到贯彻,重视中医工作,不仅仅是疾病医疗和健康保健,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及中医药产业化。二、引进“中关村”模式,建立中医药科技园区,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前述两条,是目前中医现代化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是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 著名学者林中鹏先生告诉记者:"‘中医现代化'这个口号是我最早在1979年中西医结合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曾经流行一个"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很多老中医一针见血地指出:"那就是认为中医不科学,所以才要科学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提出:中国的医学落后了,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要现代化.当时的设想是: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要在目前的形势下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西医不要来干扰中医.这个口号是对当时含含糊糊的中西医结合的一种委婉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中医现代化的命题已经提出多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提出了要“整理和挖掘祖国医学宝库”的号召,并要求努力开发新医学。此后,“西学中”、“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在医学界掀起大潮,成果斐然。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中医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现代化,是不容质疑的。★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药管理和专业人员思想的现代化。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医学也应该在信息的高度整合中,逐步由相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中医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才可能在理论上逐步发…  相似文献   

15.
首先论述了中医的现状即-中医药是我国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然后论述了近代中医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许多的艰辛:有些人说中医是伪科学,因为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原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西方医药和“科学”的医疗方式融入内地,而且效果甚佳,这使得传统的传统的中医药成为了“伪科学”。这样重存废之争愈演愈烈;有些人说“中医根本无法和西医相提并论”;又有些人说“中医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弃之可惜”;还有些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西医副作用大,不到关键时刻不使用,平时就吃中药吧”。最后就近代中医发展所有的危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卫生部在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上明确地指出:"团结依靠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应当成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新医药学,推进医学科学现代化,为保护人民健康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怎样迅速地培养和发展中西医结合这支力量呢?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开办中西医结合研究班  相似文献   

17.
<正> 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医药要不要现代化?怎样现代化?中西医能不能结合?怎样结合?这是关系到我国医药学发展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常听到的有以下四种: 一、认为中西医根本不能结合。甚至说,提出中西医结合这种说法,就是不科学。二、认为在医疗工作上,就不应该搞中西医结合;又在教学上搞培养中西医结合的医生,更不应该。“为时过早”“影响继承”。甚至说:中医学院要把继承工作搞好,要培养纯中医人才。三、认为中医院校或西医院校,都不能培养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否则,只能培养成“两个专科水平”的医生。四、认为学好中医,就要把中医的四部古典原著—《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全盘地继承下来。首先应该理解,提出这些看法的同志,是高度重视中国医药学这个伟大的宝库,期望能认真地加以继承,解决中医药事业后继乏人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男科病证结合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伯 《北京中医》2002,21(5):274-276
目的 探讨中医男科在病证结合的理论研究中如何与实践结合,与当代科技发展同步,以推进中医男科病证结合理论体系的发展。方法 通过分析中医、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的病证结合形式,找出其中的异同点。指出中医病证存在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中医病证理论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密切联系,结论 走出三个误区;即以西医病名为纲误区;中医现代化要否定辨证论治体系误区;中医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通报》2008,7(2):22-22
在4月20日举行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加以坚持,加以发展壮大。陈竺说,50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西医学习中医,与中医共同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药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是对中西医药学各自优势的互补和集成。大量的实践和科研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药或单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自主创新性。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事业。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24~26日,由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中医药》杂志联合主办的“2005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高级论坛暨学术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医疗、科研、教学、护理、管理等岗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学者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会(有关大会的概况详见《江苏中医药》2006年第1期)。2005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高级论坛上,专家们就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选介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有关观点,同时对其他部分专家的相关观点作了适当收集和整理,以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