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胖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对4例急性白体动静脉内瘘血栓进行取栓术。结果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4例,1例患者重新栓塞,3例仍在使用,最长22个月。结论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有利于保存患者的原瘘管血管,延长瘘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在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在原吻合口稍上方切开瘘管,选用大小恰当的Fogarty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或狭窄部位,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膨胀,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取出。结果:91例患者89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血液透析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其中长期随访59例,随访6~38个月,6例再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结论:Fogarty导管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是离瘘口较远的血栓效果良好,延长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姜燕  谢毅  钱媛  杨阳  王嘉琪  刘宗旸 《重庆医学》2015,(36):5123-5125
目的:观察应用 Fogarty 球囊导管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该中心收治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选用大小适当的 Fogarty 导管,使导管穿过血栓或狭窄部位,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膨胀,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取出。结果266例患者中243例采用 Fogarty 导管取栓成功,血液透析血流量达200 mL /min 以上(即时总通畅率92%),其中,取栓时间在48 h 内,即时取栓成功率最高,且术后再次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取栓时间在3~7 d内次之;血栓形成至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术时间在1~2周内,即时通畅率最低,且术后1年内所有患者再次血栓形成。结论早期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应用 Fogarty 导管取栓疗效好,手术简单、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王伟  秦东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881-288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手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13年3月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窝内瘘组(82例),腕部内瘘组(24例);术后吻合口急性闭塞探查Fogarty取栓5例,吻合口狭窄并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加球囊扩张再通4例。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原因。结果 10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98例(92.5%),失败8例(7.5%),取栓后再次闭塞1例,患肢不同程度水肿42例。无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发生。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瘘血流量大于300 mL/min。结论鼻咽窝内瘘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式,腕关节内瘘同样可以成功建立透析通路,积极行术后并发症处理,可避免再次内瘘成形。  相似文献   

5.
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10年经验总结(附200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2 000例(2 280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的经验,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评估、术式选择、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根据患者血管条件及其他状况选择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永久双腔导管中心静脉置入术。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 219次,近期通畅率达98.56%。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6例,术后均正常使用。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仍然是最佳的血管通路,与其他的血管通路相比,具有通畅率高、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胡波  孟宇  尹良红 《广东医学》2008,29(7):1162-1163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取栓导管扩张下血液净化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5例诊断明确的尿毒症患者因需要长期透析以及血管条件差而行动脉取栓导管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选择患者的非主力手,分别游离头静脉和桡动脉,结扎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远端向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近端分别插入动脉取栓导管并用2ml注射器向导管内注入适量肝素生理盐水,充起球囊,根据需要持续均匀的扩张头静脉和桡动脉的狭窄段,再以6-0的血管逢线端侧吻合血管。结果 术后即时、1h、2h、3h、术后连续7d均能听到血管杂音以及扪及到血管震颤平均随访8个月手术的成功率100%。已有12例患者内瘘成熟并已使用,内瘘的血流量大于200ml/min,完全能满足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结论 动脉取栓导管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高,可以纠正血管条件差伴有部分狭窄的患者,内瘘成熟快,血流量大,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基于对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行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的18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术后通畅率.结果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立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经验,提高对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认识。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4月-2014年9月在该院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的61例患者,对其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1.80%,共行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58例、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例。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其次是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充分的术前评估及准备、细致与正确手术方法、及时处理术后各种并发症是成功建立内瘘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经验,提高对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间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146例患者,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总体成功率99.3%,其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45例、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血栓形成,血流量不足,手术切口渗血。结论动静脉内瘘的首选是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其次是肘窝部自体动静脉内瘘。充分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手术方法的正确判断、及时处理术后各种并发症是成功建立内瘘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础上,采用杂交手术方式(动静脉内瘘造影、取栓、球囊扩张结合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取3组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病例,第1组24例,第2组30例,第3组22例,对比术前术后血透时血流量的改变及血管造影的改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第1组24例接受杂交手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2组30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3组22例接受单纯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成功率86.3%,随访2年通畅率63.1%。结论:术前动静脉内瘘造影,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和分析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全组 15例通过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 8例 ,经腹腔腹主动脉切开取栓 7例。结果  9例治疗成功 ,4例截肢 ,2例死亡。所有成功病例 ,随访 5个月~ 5a,下肢情况良好。结论 经双侧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是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和取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小东  王培  谷锐  严晓薇   《四川医学》2018,39(1):5-8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DSA引导下应用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发生联合血栓的患者15例,14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1例患肢术后再次出现联合血栓血管危象,改行切开探查术。结果排除切开探查术的1例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的14例患者,血栓均存在于动脉内,取出的血栓长度0.5cm~4.8cm,均长期随访,肢体血运良好,皮温、感觉及活动度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7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 DSA引导下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手术创伤小,快速改善患肢缺血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拔除尿管不同时机对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50例,A、B、C、D四组患者均于术后48h停镇痛泵,A组患者于镇痛泵应用期间停保留导尿;B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后0-8h停保留导尿;C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后8-24h停保留导尿;D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24h以后停保留导尿。比较4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者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28例,诱导排尿成功7例,需再次导尿15例;B组患者自然排尿成功37例,诱导排尿成功5例,需再次导尿8例;C组自然排尿成功43例,诱导排尿成功4例,3例需再次导尿;D组自然排尿成功45例,诱导排尿成功3例,2例需再次导尿。4组尿潴留的发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泵停止使用后8-24h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溶栓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尿激酶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股静脉置管内血栓,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血液透析充分。方法使用尿激酶10万U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局部注射。结果6例内瘘患者共行6次溶栓治疗,成功5例。7例次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内血栓形成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后6例恢复通畅。结论尿激酶局部直接注人血栓部位溶栓,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可获得较佳的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5.
16.
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7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部位,采用可脱性球囊或电致血凝性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进行栓塞.结果:7例中,3例球囊栓塞成功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2例表现为假性动脉瘤,用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1例因瘘口太小,用GDC填塞海绵窦;另1例两次试放球囊入海绵窦均破裂失败,其中一枚瘪陷球囊滞留于海绵窦,患者不愿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未予进一步治疗,但术后一周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结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瘘口部位、大小,首选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7.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15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慢性肾衰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20例)和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15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d,对于30例因动静脉内瘘处形成血栓、利用原来的头静脉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手术后2d-3d开始启用,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动脉做纵向梭形切口不易发生吻合口狭窄,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冲洗可以扩大管腔,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栗碱可缓解血管痉挛。改良后的动静脉内瘘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的效果。方法对16例尿毒症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Cuff)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导管置入后均能够正常使用,血流量均达到230~300ml/min.Kt/V为1.44±0.15,与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Kt/v=1.43±0.19(n=1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永久双腔导管平均留置15.2个月,最长25个月,最短4个月;16例患者中,2例出现感染,经抗感染2周后治愈,感染率12.5%;4例出现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2例治愈;血栓形成率25%,l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6%。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内瘩建立困难,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透析充分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33例,采用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单球囊栓塞26例,多球囊栓塞7例,观察瘘口封堵情况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颅内杂音、突眼、颅神经麻痹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2例(6%)发生术后24 h内球囊破裂,再次球囊栓塞后完全封堵;1例(3%)并发外展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回访好转。结论可脱球囊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