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丽芳 《北方药学》2012,9(8):84-84
目的: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我县各医疗机构上报到本局ADR监测中心的60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口服给药占60%,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类药物占45%,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类别;年龄在60岁以上占46.67%。结论: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加强合理用药,才能提高用药安全,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损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肋,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大霉素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临床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和耐药金葡菌所致的严重感染的治疗。许多年来,随着临床广泛使用,不良反应和耐药菌株都有所增加,引起了人们对庆大霉素合理用药的重视。1庆大霉素的药动学庆大霉素从胃肠吸收很少,口服吸收率约为0.2%,通常肌内或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加,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因此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在全球死亡人数中超过1/7的死亡病因是由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却高达20%。药物在百姓生活中属于不可或缺的特殊商品,因为人人都免不了生病,所以合理用药就在百姓的生活中占据着相当崇高的地位,意义非同小可。然而最近几年,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比比皆是,由此引发了各方面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6.
李锡岩 《医药导报》1991,10(4):40-42
老年人随增龄患病率增加,慢性病和器质性病较多,且病程较长,往往需要多种药物治疗。老年人因各种生理功能退变和多脏器疾病,对药物的反应和青壮年相比有明显差异。据报道,老年人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机会比青年人增加7倍。一、药物吸收老年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内pH升高,使某些偏酸性药物在胃内吸收减少,再加上老年人胃肠血流量减少(约30~40%),肠道吸收面积也减少,使药物在胃肠道内吸收相应下降;同时老年人胃肠蠕动减弱,排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鱼腥草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使用鱼腥草注射液患者,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类型和各构成比。结果共发生不良反应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皮肤表现为21例(67.8%),发热及药物热表现为主3例(9.7%),呼吸系统表现2例(6.5%),消化系统表现为主3例(9.7%),过敏性休克2例(6.5%)。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及时的抢救、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治疗。痊愈30例(96.7%),好转1例(3.3%)。结论鱼腥草不良反,大多是一般过敏反应,这与患者个体差异或机体免疫有很大关系,很少出现较凶险的情况,在临床用药中药严密观察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罗氏芬治疗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5年~2002年应用罗氏芬治疗各种淋病共3392例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患者首选率和依从性以及价格/效益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罗氏芬治疗淋病安全、有效 ,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新药源源不断问世,同时药源性疾病也相继增加.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伴随预期治疗效果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了国内外临床学家和药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作为药剂人员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合理用药,配合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按临床用药规律制定协定处方,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对防止药源性疾病无疑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已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浅谈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兰  徐楚鸿  黄璞 《医药导报》2003,22(12):894-895
目的:对60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常用药品诱发的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01例ADR中,女340例,男261例,中青年占42.4%;诱发ADR的药物涉及25类,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82.0%;A型反应320例次,B型反应281例次;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其次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害;药物引起较重的不良反应有14例;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占3.2%.结论:应重视ADR监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老年人因脏器逐渐老化,机能下降,疾病发生率较高,用药机会也相对增多。作者新近调查60岁以上住院的老年患者224例的医嘱中发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和不合理用药达100例,约占45%,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占SO%。也就是说,老年人不合理用药主要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求加以注意,在出现新症状时又再加用药物,从而增加了用药品种,也增加了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机率。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224例平均年龄69.5岁。用药品种少于6种22例占9.8%,用药7~Ic种78例占34.8%,用药11~15种80例占35.7%,用药16~20种34例占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150例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11~20岁年龄段及61岁以上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不良反应发生在1h内的患者(118例/78.67%)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注射剂(101例/67.33%)和口服制剂(27例/18.0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剂型(P0.05);静脉滴注(94例/62.67%),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皮肤黏膜及附件(58例/38.67%)和消化系统(39例/26.0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或系统(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规范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抽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成分、用药方式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经治疗后,20例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均显著改善.结论 临床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时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落实一系列的合理用药措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抗生素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84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服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61 ~69岁年龄段之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5.7%,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要素所致不良反应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最多,为36.9%,与其他种类抗生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不良反应发病率高,临床用药需加强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昌福  张秀浪 《海峡药学》2012,24(9):266-267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对患者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1426例高血压患者中,出现低钾血症31例,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10例,低血压15例,支气管痉挛12例,头晕、头痛、恶心19例,水肿18例,咳嗽28例.  相似文献   

17.
刘静 《首都医药》2021,(8):92-93
目的 分析抗生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方法 在2018年3月~2020年9月选出116例服用抗生素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回顾分析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临床表现、患者年龄,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相应有效措施.结果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高,约为3.66%;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根据儿童各期生理特点等因素,分析儿童合理用药原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了几类儿童常用药品不良反应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1年期间发生的110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口服给药;不良反应病例中,以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居多。结论临床中应尽早检查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探讨米卡芬净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米卡芬净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米卡芬净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最为多见,另外可见心血管疾病、溶血及过敏反应等。结论鉴于米卡芬净可造成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医药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和防止ADR的发生率,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