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溶媒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群芳  徐冬 《医药导报》2008,27(7):862-863
目的 考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6 h内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含量. 结果 两种混合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6 h内,pH值变化较小,不溶性微粒数配伍液远远高于原注射液(P<0.05);主要成分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基本无变化.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比原输液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考察常温下(25℃),4h内,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哌拉西林钠在4种输液中均有良好的稳定性,他唑巴坦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较好,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结论: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与输液配伍时应首选5%葡萄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配伍,但宜在4h内滴完,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应尽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头孢替安在自然光、紫外光及强光照射下与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替安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0~24 h内含量及有关物质含量,观察外观,测定pH及渗透压.结果室温下8 h内头孢替安与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申的含量都保持在初始浓度的90%以上,有关物质含量小于3%,强光下头孢替安含量下降接近10%;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检查溶液颜色偏深,渗透压高于人体血浆正常渗透压2倍以上.结论头孢替安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单独配伍静脉滴注,并建议配伍后8 h内使用;尽量避免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头孢曲松钠与9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头孢曲松钠含量并考察头孢曲松钠与9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Spherisorb ODS柱(4.0 mm×250 mm,5.0μm);柱温25℃;流动相为0.1%三乙胺水溶液∶甲醇(99∶1);流速0.9ml·min-1;检测波长240 nm,内标苯巴比妥.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曲松含量变化,同时观测pH颜色、产气、沉淀和气味变化.结果 头孢曲松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25℃6h内含量和pH值稳定,外观变化较小;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发生产气现象,pH值变化明显.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注射液配伍后发生沉淀,6h内含量变化大,降解产物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头孢曲松钠与复方氯化钠,乳酸林格氏液、碳酸氢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它6种输液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脂质体的粒径、含量和包封率,采用HPLC测定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250mm×4.6mm,5μm),以含0.01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02mol·L1磷酸溶液-乙腈-甲醇(500∶50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20μL;离子树脂交换法测定包封率。结果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h内溶液的外观、pH值、脂质体的粒径和含量均无变化,包封率下降约5%;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6h内溶液外观、pH值、脂质体的粒径、含量和包封率均无变化。结论 临床中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不宜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宜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维生素C的质量及在5种常用的输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相关物质,并考察了注射用维生素C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含量及pH变化。结果:与5种注射液配伍稳定,3 h内外观、维生素C含量、pH值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维生素C质量合格,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输液配伍稳定,临床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7.
卡络磺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卡络磺钠在室温下(25±2)℃及光照下(4 500±500)Lx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卡络磺钠冻干无菌粉针加入4种不同输液中配成浓度为0.16 mg·mL-1,在室温及光照条件下放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的卡络磺钠浓度及用高效液相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中有关物质的含量,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测定配伍液的pH值.结果在室温及光照下,卡络磺钠与前3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其配伍液的外观、pH值、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量均无显著变化,但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卡络磺钠含量下降超过10%.结论卡络磺钠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静脉滴注,避免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合用.  相似文献   

8.
大蒜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蒜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将5种配伍液放置在室温下(20~22℃),在6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微粒数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素的含量变化。结果:5种配伍液在6h内外观与pH值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含量变化较为平稳,而微粒数增长速度较快。结论:大蒜素注射液可以与5种输液配伍,配伍后应尽快输注,而且大蒜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最为稳定,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最不稳定,建议临床应用中尽可能不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肌苷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两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8h内的外观、pH及不溶性微粒,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配伍液的主药含量。结果室温8h内,肌苷与维生素B6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pH及微粒均无明显变化;配伍6h后两药含量有所降低。结论肌苷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6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长春西丁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注射用长春西丁在4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 方法 在室温条件下, 观察配伍液在24 h内的外观、pH值变化, 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 结果 注射用长春西丁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 h出现混浊伴少量絮状物, 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24 h出现同样情况, pH值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含量在6 h内未低于标示量的95%. 结论 注射用长春西丁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6 h内及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 h内稳定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郎轶咏  王强  孙晓璐 《中国药房》2014,(35):3320-3322
目的:通过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的配伍变化,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方法:将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定时考察配伍后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及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室温4 h内,配伍后混合液外观及pH均无明显改变;光照对溶液颜色无明显影响;灭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的不溶性微粒数目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与常用溶媒配伍后,只有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总黄酮质量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0%葡萄糖注射液为苦碟子注射液最佳溶媒。  相似文献   

12.
李雅静  王晨 《中国药房》2009,(11):837-838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厂家左卡尼汀注射液分别与3种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6 h内含量变化,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微粒检测法中的光阻法检查微粒,并考察其外观及pH值。结果:6 h内配伍液的外观、浊度、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两厂家左卡尼汀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30℃下,将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果糖氯化钠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在6h内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头孢噻利的含量。结果硫酸头孢噻利与5种输液在6h内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硫酸头孢噻利与5种输液在30℃,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分别与临床21种常用药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4 h内p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维生素C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pH超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厂家质量标准;与香丹注射液配伍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刺的情况下,含量在1 h后下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其他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0~4 h内外观、pH、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方面均符合规定.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选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在4 h内基本稳定.但基于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建议临床上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5.
程敏毓  刘放 《中国药业》2010,19(8):27-29
目的研究室温6h内注射用吡拉西坦与5%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吡拉西坦与3种输液配伍后6h内吡拉西坦的pH及含量变化,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吡拉西坦与3种输液配伍6h后,外观、pH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吡拉西坦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糜蛋白酶溶解后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考察注射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溶液(简称雾化溶液)的稳定性和雾化粒径分布.方法 色谱柱为Grace 214TP C4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水溶液-0.09%三氟乙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相似文献   

17.
肖燕 《海峡药学》2014,(6):19-21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注射液与注射用氟氯西林钠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于室温(25℃)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两种药物成分的含量,计算回收率并判明二者的线性关系。结果两药配伍后8h内,除在5h时点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检测到多索茶碱的含量有降低外,其余外观、pH值、含量、回收率等均无明显变化,两药检测浓度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多索茶碱注射液与注射用氟氯西林钠可于常温下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时宜于4h内完成滴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利巴韦林等药物联合用药后渗透压的变化,为临床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用药说明书,模拟临床联合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和利巴韦林及抗生素,测定联合用药前后各溶液渗透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及临床联合使用利巴韦林及抗生素前后,等渗溶液(氯化钠注射液0.9%以及葡萄糖注射液5%)的渗透压无...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安徽医药》2011,15(12):1514-1516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包装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两种酯类阻氧剂(1010和168)的含量,研究工业阻氧剂向制剂中浸出情况。方法采用C18柱(250 mm×4.6 mm)为色谱柱;乙腈-乙醇-四氢呋喃(61∶10∶29)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75 nm;结果阻氧剂1010在0.6~24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8.43%,RSD=3.90%;阻氧剂168在1.2~24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1.27%,RSD=3.57%。结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存在包装材料中的阻氧剂,需要加强控制,该法简便、有效,可以用来对阻氧剂定量。  相似文献   

20.
丹参酮Ⅱ_A磺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常温下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分别在0,1,2,4,8,12 h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12 h内溶液澄明,颜色无变化,无气泡产生,pH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检测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含量测定4 h后溶液主药浓度有所下降,但均大于95%,符合质量要求。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常温下、12 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