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的最佳方式。方法 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两种方式进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肠内营养的完成情况、恢复情况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2例失败,观察组全部顺利完成;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9/30),观察组为6.7%(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通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的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相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并发症更少,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于胃癌根治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A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至出院后两周;B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行早期肠内营养至出院时结束。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恢复情况。结果 A组出院时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如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A,IgM)和T细胞亚群(CD4,CD8, CD4/CD8)、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院后两周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赵伟光 《吉林医学》2012,33(33):7287
目的:探讨鼻饲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营养管在胃、十二指肠及胰腺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鼻饲空肠营养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的胃、十二指肠及胰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应用空肠造口营养管患者,其中3例发生并发症,均经再次手术治愈;另1例无不良反应痊愈出院。5例应用鼻饲空肠营养管患者,术后均无不良反应痊愈出院。结论:胃、十二指肠及胰腺术后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鼻饲空肠营养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给予肠道内营养,术中处理得当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留置鼻空肠营养管10例患者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辅以周密齐全的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探讨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后的护理及临床疗效,结果 10例患者疗效显著,无护理并发症发生,认为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建立肠内营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静  何若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5-46,49
目的评价空肠造口装置营养支持在上消化道大手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上消化道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留置空肠造口与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术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营养的指标优于对照组,除排气时间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造口穿刺装置的营养支持在上消化道手术后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相比,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不同途径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9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观察组使用空肠造瘘置管肠内营养。统计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应用空肠造瘘置管肠内营养能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危重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39.29%)相比明显较高,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危重患者留置胃空肠营养管的临床护理有利于完善肠内营养,预防并发症出现,经济有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理选择肠内营养的方式.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147例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根据其肠内营养方式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后行空肠造瘘术进行肠内营养,B组患者术后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各类不适的比例.结果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其术后出现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各类不适的比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造瘘管和鼻饲管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呼吸道疾病的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时,放置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合适的途径。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8例老年胃癌合并严重呼吸道疾病患者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术中经左上腹壁近段空肠造口置入双管,上管插入残胃减压,下管插入空肠术后滴注营养液。结果本组8例患者行空肠造口胃减压-肠内营养双置管,术后无胃瘫、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也未出现严重呼吸道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经空肠造口置入胃减压管和肠内营养管,有效降低了术后呼吸道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合并严重呼吸道疾病的老年胃癌行根治术患者。  相似文献   

10.
张桂英  白薇  张旭 《黑龙江医学》2013,37(6):490-491
目的讨论鄂尔多斯地区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行空肠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我院2010-10~2012-10共收治SAP患者42例,其中采用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治疗SAP的16例,全肠外营养(TPN)治疗SAP的26例。结果 26例胰腺炎患者行经鼻空肠营养管营养治疗全部成功,无1例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结论早期的空肠内营养有利于重症胰腺炎病情恢复,有效地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及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恢复中的应用。方法56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组28例。2组患者均在术后经空肠穿刺造口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至出院时结束,A组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至出院后2周。观察2组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出院前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出院后WBC、Hb、Alb、PA、TRF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体质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堵塞5例(17.9%),导管脱落l例(3.6%),腹壁局部软组织感染1例(3.6%);B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螺旋型鼻肠管进行鼻空肠管肠内营养(NJEN)与常规肠外营养(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评价NJ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收集近4年本院33例SAP患者的资料,16例给予NJEN的患者为EN组,未进行NJEN的17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临床检验生化指标情况及并发症转归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EN组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总体并发症、转院、死亡例数下降,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P的营养支持治疗中,经螺旋型鼻肠管进行NJEN较以往常规治疗能更好的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避免转院带来的更多花费和风险,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 (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 h vs (102±19) 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 (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肠管在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置管后1个月内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鼻肠管及空肠营养性造口管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的226例术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中,148例采用鼻肠管,78例采用空肠营养性造口管。结果226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良好。应用空肠营养性造I:1管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O.01)。结论不论是鼻肠管还是空肠营养性造口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保护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肠道激素分泌、防止细菌易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空肠营养性造口管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胃癌手术患者治疗作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共30例)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共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24~48h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液共7d,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术后8d进行人体相关指标测量,进行支持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EN组除1例因腹胀明显不耐受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愈出院,EN组和对照组在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但两组排便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d两组体重均明显减轻(P<0.01),而术前、术后白蛋白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EN组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与TPN支持相比,EN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恢复,胃癌根治术后EEN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患者营养状态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经鼻喂管肠内营养支持2周,其中试验组采用低碳水化合物营养制剂,对照组采用正常匀浆制品。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及免疫指标体重(BW)、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短期低碳水化合物营养支持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营养指标: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肠功能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腹痛、腹胀、静脉炎.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P、Alb、H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TP、Alb、Hb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组间及组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及静脉炎,对照组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围术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干预、营养管护理、消化道护理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研究在ICU中成分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内64例通过胃管鼻饲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重症危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制作的肉汤、牛奶等的方式进行营养治疗;治疗组患者通过科学的营养摄入量计算,采用成分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人体测量指标、白蛋白指标明显升高,营养情况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治疗中,进行定量的成分肠内营养制剂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缩短ICU住院时间,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