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成年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大鼠、卵巢切除后雌二醇替代大鼠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各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IL-6阳性神经元和NGF阳性神经元,但卵巢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IL-6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表达明显增强,而卵巢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NGF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却明显减少,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IL-6和NGF,并且受雌激素影响,提示雌二醇可能影响心内神经节IL-6和N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观察白介素-6(IL-6)在成年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大鼠、卵巢切除后雌二醇替代大鼠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变化.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各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IL-6阳性神经元,但卵巢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IL-6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IL-6,并且受雌激素影响,提示雌二醇可能影响心内神经节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和免疫因子白介素6(IL-6)在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并证实它们共存的可能性。方法: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切片上观察到3种细胞:①ER单标细胞,胞核呈棕褐色;②IL-6单标细胞,胞浆呈红色;③ER/IL-6双标细胞,胞核棕褐色,胞浆为红色。双标细胞占全部阳性标记细胞的20%~30%。结论:ER和IL-6可共存于同一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从而在细胞水平为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在心脏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卵巢切除大鼠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雌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正常组、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后雌二醇替代组,各组动物审温下饲养3周后,进行 NGF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各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 NGF 阳性神经元,该类神经细胞胞体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大、中、小型细胞均有发现.正常组和卵巢切除后雌二醇替代组 NGF 免疫阳性神经无约占全部神经节细胞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61%和64%,但卵巢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 NGF 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表达明显降低,NGF 免疫阳性细胞约占全部神经节细胞总数的比例为28%.结论:心内神经节细胞内含 NGF;雌激素可能影响心内神经节细胞的 NGF 表达. 相似文献
10.
11.
雌性大鼠心内神经节中雌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在雌激素受体蛋白及ERmRNA水平提供雌激素对心内神经节中神经元作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结果 在心内神经节部分神经元中,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及其mRNA原位杂交反应阳性。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沉淀物呈棕黄色,定位于胞核,雌激素受体mRNA免疫反应沉淀物呈棕黄色,定位于胞浆。结论 大鼠心内神经节中,部分神经元能合成雌激素受体蛋白,说明ER阳性神经元可以为雌激素提供结合位点,因此,这些神经元可能受到雌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证实它们在心内神经节共存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心内神经节可以观察到3种细胞:(1)ER单标细胞,胞核呈棕褐色;(2)NGF单标细胞,胞浆呈红色;(3)ER/NGF双标细胞,胞核棕褐色,胞浆为红色。双标细胞占全部阳性标记细胞的30%~40%。这些结果提示ER和NGF可共存于同一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提示雌激素和NGF在维持心内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成年(3月龄)大鼠和中老年(15月龄)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和变化。结果显示:成年及中老年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AR阳性神经元和AR mRNA阳性神经元,但中老年大鼠心内神经节AR阳性神经元和AR 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表达明显降低。这些结果为AR在心脏的存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且证实心内神经节部分神经元能够合成AR,提示心内神经节可能受雄激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大鼠心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石蜡切片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心房壁内除存在大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外,尚有少数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本文提示,心内除有外源性的CGRP免疫活性神经纤维外,也可能有内源性纤维。一般认为,CGRP是与感觉功能有关的肽类物质。因此,这种心内的CGRP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可能是一种感觉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l)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8只)、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32只)、缺血再灌注组(I/R,32只)。GM1治疗组和I/R组依据缺血后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6、12、24和3d4个小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IL-6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时发现,IL-6在假手术组大鼠的海马即有微量表达,而在脑缺血6h时表达迅速升高,24h时表达最高;与相同时间点的缺血组比较,GM1治疗组的IL-6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Westernblot方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结论GM1很可通过减少IL-6的表达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IL-6和TNF-α在弥漫性脑损伤大鼠额叶的表达及血清中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弥漫性脑损伤大鼠额叶的表达和血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M am 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收集额叶脑组织和静脉血,分别以RT-PCR法和放免法测定脑组织中IL-6和TNF-αmRNA和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在弥漫性脑损伤的额叶脑组织中IL-6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在损伤后6 h达到高峰,血清中IL-6的含量也较对照组升高,12 h达到高峰。TNF-αmRNA的表达在损伤后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达到高峰,血清TNF-α水平在损伤后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逐渐升高。结论弥漫性脑损伤时IL-6和TNF-α在脑组织和血清中升高,在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IL-6是一种具有分化和促进生长作用的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是参与机体各种调节的莺要细胞因子,IL-6与特异性IL-6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并激活心肌细胞丰富的信号转导受体复合物-gp130,发挥负性肌力和细胞毒作用,IL-6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以及心衰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