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小针之要,易陈难入,粗守形,上守神。”可见针道之难在于“神”。此“神”包括与针灸有关的辨证施刺、手法、配穴、禁忌等一系列问题,更应包括医患神志活动与针灸治疗的关系。对于后者,《内经》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这对指导针灸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2.
中医最早对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源于《内经》,以《内经》睡眠理论为基础,从营卫之气的运行、意志与睡眠的关系以及卫气的功能三个角度,阐释脾胃对于睡眠的重要作用。脾胃作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五脏气机升降之枢纽,与睡眠关系密切,为临床从脾胃辨治睡眠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内经》认为得气与治神是上工所应具备的针灸精技,亦是针灸取得疗效的两大关键因素。针刺最终获效的关键是气调而神治。得气与治神两者在针刺的整个过程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针刺的疗效,即进针前医者定神以察患者之气机;进针时医者聚神调节自身气机并嘱患者守神以候气;进针后医者守神察气,施补泻使谷气至以调患者之神。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神”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神”的特性贺娟(内经教研室)指导王洪图关键词:《内经》;神;活动性;物质依赖性;主宰性“神”是《内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内经》对“神”的论述相当丰富,除对其内涵、临床意义作了详尽阐释外,还对神所具备的特性有所旁及,即具有活动性、物质依赖...  相似文献   

5.
《内径》一书中关于“神”的理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界进化及人体生命机能的认识。它不是唯心主义的臆说,而是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对自然界发展、进化的认识,总结出来用以说明自然界物质本身产生变化的理论。但由于《内经》成书  相似文献   

6.
7.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患.《内经》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癫痫”之名,但多处载有“痫”字,且所论及的“巅疾”、“癫疾”,实多指癫痫.当然,《内经》论痫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辨治体系,然而,其论精辟,对后世影响甚深.  相似文献   

8.
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自然哲学和道教都认为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血是“神”形成的物质基础 ,“神”寓于精气之中。宋·虞庶云 :“神者 ,精气者之化成也”,表明人身之神是由精气化生而成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应用大量篇幅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 ,人之神也”。《灵枢·小针解》:“神者 ,正气也”。《平人绝谷》云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可见《内经》中之神就是人身…  相似文献   

9.
治神思想包括两方面 ,一是说在针刺过程中 ,医者不能只拘守手部形式 ,关键在于“治神”。治神是医者手法的核心 ,贯穿于整个施治过程中。以神“侯气”、“调气” ,进而“调神”、“调形体”。另一方面病者也须以神御气应针 ,使气随神行。两神相应 ,则正气易复 ,邪气易除。病者神形易调 ,机体阴阳趋向平衡 ,疾病自除。故研究学习针刺手法应注意对《内经》中“治神”思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略论《内经》中的神用观与治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神用 1.1.神主精神意识思维,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秩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中的神有多种涵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指自然界的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物之生谓之化……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言自然界千变万化,似不可预测。然世界万物之变都有它的规律性,这种决定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古人称为神。人是自然界的一  相似文献   

12.
所谓控制论方法,就是通过信息(尤其是反馈信息)处理的能动过程,使该系统保持稳定和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现人们对系统规定的功能目标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内经》消瘅之病的证治特点。[方法]以精究病源、深探方论、解析药说的方法并结合相关原文,从消瘅的病名机释、证治分型、病变机联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并作医案举例。[结果]消瘅之病,是因五脏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易现喘息短气、手足清冷、皮肤消薄、肌肉消瘦等象。在治疗上,偏元阴不足,虚阳外发外走,而见性情刚强、烦躁多怒、胸闷不舒、高横眉瞪眼等证者,可与《外台秘要方》肾沥汤,以补肺益肾、健脾养肝、宁心定志、强阴益精、养血止痛、清热生气;偏肥甘太过,内热炽生,消灼津液,而见喜冷肤热、消谷易饥、便黄如糜、善食而瘦等证者,可与《外台秘要方》宣补丸,以宣泄肠胃之内热、补益五脏之津气。所举案例属肺消瘅,乃精血衰少、形气不足所致,当以甘药调之,但因误治而脉道损伤、经络厥绝而死。[结论]消瘅之病,因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病变日久,可现胸痹心痛病、腹满寒疝病、奔豚上气病、虚劳结气病、脚气冲心病等,可根据气血虚损之不同部位,津液消灼之不同程度,辨证选用丸、散、膏、汤,以消气血衰少、津液消灼之态。  相似文献   

14.
《内经》论“神”与先秦诸子同出一源。神字的本义,指北斗的斗柄。从示、从申,“示”的上半截是篆文的“■”,即上字,指天上;下半截“■”三点,指天上的日月星,古人“仰则观象于天”,就是看的天上的日月星。“申”是十二地支之一,用以代表方位,十二地支作成园图,申方恰在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一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奠定了祖国医学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发展基础。《内经》对伤科的论述,散见于各篇章中,在伤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现将其主要成就,归纳为四方面:  相似文献   

16.
“神”与“精”、“气”,合称人身之“三宝”,《内经》认为这三者也是一切生命存在的要素。“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神”是“精”、“气”存在和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且“神”又统帅着“精”、“气”的正常活动。中医对人体认识的方法和西医不同,是从外在表现——“象”,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而这种“象”,中医则以“神”来体现,因此“神”便成了人体生命存在的象  相似文献   

17.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从“天人相应观”出发,对人体年、月、日、时、四季等生理、病理节律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依据病理情况下人体生命节律的紊乱来诊断疾病。这说明《内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与现代“时间医学”不谋而合的认识。本文就将《内经》 “按时诊断”——“时间诊断学”的有关内容结合临床进行归纳、分析,希冀为整理、发展中医时间诊断学贡献薄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时间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与治疗疾病的措施,是《内经》论治学说的特点之一。下面就《内经》“因时制宜”的理论及其临证规律做一探讨,以期为创建新兴的时间生物医学的分支——时间治疗学(chronotherapeutics)做点滴贡献。 《内经》高度强调自然与人体节律在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因天时而调血气也”,并明确指出:“以日之寒温,月之盛虚,四时气之浮沉,  相似文献   

19.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20.
“治神”一词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说明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治”和“神”二字各有广泛的含义,由于在语言环境出现的场合不同,所代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治”与“乱”相对,可引申为集中、专一,另有调节、治疗等义;“神”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而狭义则指思维意识活动。“治神”可概括为:调治神志,使精神专一,治神的要求包括医患两个方面,特别是针灸治疗,患者能否密切合作,显然是取得医疗成败的关键。但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作用则是主导方面。因此,治神是临床医生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