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君相二火最早出现在《内经》的运气篇,即《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可惜《内经》对君相二火并未做更多相关的描述,且历代许多医家都作了一番论述,各执其理,从而给后来者正确认识君相二火带来困难,那么什么是君相二火呢?在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解。1君相二火的概念、内涵《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灵枢·口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对心理器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看作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之一,神的活动既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又是人体器官在运动中接受客观事物的产物。这就表明了中医学在形神关系上的唯物主义立场。关于担任心理活动的器官,中医学有心主神明、脑与精神、五脏藏神等诸种认识,兹简述于下。一、心主神明在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中,都认为“心”是主管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即所谓“心主神明”。如《孟子·告子上》说:“心之官则思。”《管子·心术》说:“心也者,神之舍也。”《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神明之主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些论述,都是把心当作产生精神的  相似文献   

3.
心目相关 心居胸中,五行属火,内寄君火。因胸中为阳位,心之功能又属阳,故心为阳中之阳脏。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主宰、人体情志思维活动之中心。心主血脉,既能使血变化而赤,又能依心气之鼓动,令血液在脉道源源不断地流行以营养周身,国亦因而得明。故曰:“肝受血而能视。”又因心藏神出神明,故目之能视又与心神之支配有关。故《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由此可知,心脏机能异常,可以直接引起眼睛疾病。1心气虚与回相关 ,动气是心阳,亦称君火。心气作用有二,其一是这种阳热之气可使血液变化而赤,其二是心气可…  相似文献   

4.
话引火归原     
现在一般谈到“引火归原”之义,即认为是用热药治浮游之火上炎之病。用药多为桂、附,温下焦之阳,更有者把吴茱萸敷脚心治口舌生疮之法照搬过来,幻想作为内服亦能有效,实不知这样以来,如火上加油,势必使病情加重,害人非浅。溯本求源,是不明人身水火阴阳之理之故。 人身之火有二:一曰君火,一曰相火。经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心为君火,为神明之主,肾为相火,为发生之根。又肾为水火之脏,不但内有相火,还有真水,故在正常情况之下,相火蒸腾真阴上济于心,心得真阴滋养而不亢盛,故能“明”;心火因此也能下交于肾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心属火”、“心为火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五行符号,而是中医学“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两大功能之理论基础与高度概括。从火、君火、相火之关系以及“心为火藏”的生理、病理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揭示中医理论的通贯性。  相似文献   

6.
火针应用于痹证的治疗,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天刚柔》云;“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火熨之。”《灵枢·官针》云:“焠针者,刺潘针则取痹也。”可见火针有悠久的历史。药火针是焠针,潘针的发展;也是后世雷火神针的演变。1、药火针的制作及其操作方法:药火针是银制长约七、八寸的  相似文献   

7.
“神明”一词,一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又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众所周知,神明统属于心,但笔者认为其与肾的关系亦不容忽视,故本文试从神明与心肾相关论方面略作初步探讨。祈望同道予以指正。1 神明与肾《明堂》谓:“肾者,引也,为言引水谷和利精神。”“引”者,不独“引水谷”,更能“和利精神”。大抵肾之气化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之精下藏之,精足持守则气化常行而不已。又肾藏先天之精,而脾化后天之精,两精相搏,神即随之始生。故《灵枢·本神》云:“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集注·卷一》曰:“《平人绝谷篇》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盖…  相似文献   

8.
心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体,神是心之用,心之用不同则有元神识神之别,元神化识神的特性称为君火,同时伴随元精从元神分离化为相火以生长后天有形身体,后天精血又成为识神的能量来源。君火主智明,统形而上与形而下,是纵向的概念,相火是形而下的横向概念。一纵统五行,这就是《伤寒论》六经之来源及火有二数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9.
神明由心所主,还是由脑所主,以下愿就此问题加以论述。(一)从《内经》析“心主神明”心主神明(即心主神或曰心藏神),为心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内经》从概念、生理、病理诸方面都对此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然现行《中基》教材中对“心藏神”概念的认识似有欠妥之处。1、“神”与“神志”并非一个概念何谓“心藏神”?1979年版的高校教材《中医学基础》认为“心藏神”为“心主神志”,云:“古人之所以把心看作‘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心主神志的功能是分不开的”1984年的高校教材《中医学基础》则将“心藏神”的功能直接说成“主神志”,曰:“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相似文献   

10.
火名论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是中医学常用概念之一,在中医学里,与火有关的名词术语约有百余条,它们不仅用以说明自然现象和机体的功能活动,而且还用其阐明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故在中医学里,火的内涵十分繁杂,实有辨析之必要。1五行之火五行之论,首见于《尚书·洪范》,其言火云:“火曰炎上。”以温热、向上、升腾等为其特征,位南方,主夏季,与《周易》八卦中的离卦相配。五行之火已不再是一种元素的专指,而是代表着一种属性、特性。汉、唐时期,五运六气学说盛行,五运与六气相配属,六气中火又分君火与相火,《素问·天元纪大论》最早论之说:“天…  相似文献   

11.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人体内的五脏必然受到天地间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1五脏与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其中心与夏季相通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夏季相通,是因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应。从五运看,火为二运;从六气看,少阴君火为二之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  相似文献   

13.
翻开《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该书在介绍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时,指出“眼、耳、鼻病重点为‘内障眼论’”。考“内障眼论”,见诸《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列于“诸脉者皆属于目论”之后。原文曰:“凡心包络之脉,出于心中,以代心君行事也,与少阳为表里。瞳子散大者,少阴心之脉挟目系,厥阴肝之脉连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目火之势盛也。……药中云茺蔚子一味辛及主益精,辛者是助火也,故去之。乃加黄芩、黄连,泻中焦之火……。  相似文献   

14.
自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出甘温除热之说以后,对阳气损伤而导致的阴火证方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治疗原则。历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但在理论上对阴火的认识尚不一致,存在着众多争议。 热即火,在自然界为六气和六淫之一。六气之火为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淫之火为异常的气候变化,若人体不能适应之则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在人体内为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生理之火即《内经》所谓“少火”,病理之火即《内经》所谓“壮火”。前八对火分阴阳,虽大多认为阳火是指君火,阴火是指肾、肝、心包络、三焦和胆之相火。但也有不同观点,如李杲之说:“心火者,阴火也”。今天看来,火分阴阳,以君相别之,并无实际探求人身脏腑生理病理的意义。生理之火即人身之阳气,并无阴阳之分。五脏六腑各有自己  相似文献   

15.
五志之火,又称“五火”。五火之说乃始于以“火热论”而著称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刘河间,他提出了“五志所伤,皆热也”的观点。朱丹溪也赞同其观点,将上述观点推衍为:“五志之动,各有火起。”刘宗厚则进一步提出:“大怒则火起于肝,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心为君主,自焚,则死矣。”由此可见,上述三家之说,皆认为五志均可化而为火。针对这种观点,重视人体阳气,以温补派为著称的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火论》篇中则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认为“五志之伤,则无非伤气败阳之证。”“但伤气者十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学说从《内经》开始就引用到医学中来。火是五行之一。《内经》提到火的地方很多。用以说明季节气候的有“君火”“相火”,用以说明生理病理的有“少火”“壮火”。脏腑五行配属心为火脏,小肠为火腑。火是“六淫”之一。病机十九条火证与热证共占其十。金元时代出现了以刘完素(河间)为代表的火热专家,由此而促进了温热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释义 心脑病证是由于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久病失养等引起心脑功能失常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心具有主神明,主血脉之功能,《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脑为髓海,称精明之府,李时珍曰“元神之府”。故而,心脑病证的特征为血脉运行障碍和意识精神活动异常,具体表现为心悸、胸痹心痛、眩晕、中风、失眠、痴呆、痫病、癫病、狂病等病。  相似文献   

18.
魏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87-188
从脏腑论治 从心论治镇心宁神法:心者,君主之官,主神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精神情志活动都南心主神明来完成。《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张介宾在《类经》中又说:“情志之伤呈(诚)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南,则无不从心而发。”  相似文献   

19.
论脑为"元神之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或称“脑髓”,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本草纲目》载:“脑为元神之府。”所谓“元”者,乃起始而混然未分之谓也,《尔雅·释诂》云:“元,始也”。人体初生之神则曰“元神”,即元始之神,是曰“先天之神”,先天主生不主用。1脑为“元神之府”的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人体脏腑经络之生克关系协调及阴阳升降、气机调畅之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君火以明的异常状态就是君火不明,包括心火不足而出现精神萎靡、神识不清等症;相火失位,或因元阳不足,水寒不养龙;或因元精亏损,水浅不养龙,致坎水失其蛰藏,相火浮游在上而出现阴虚火旺;或由心君失其镇纳,致相火失去主宰致肝胆疏泄不利;或熏蒸三焦致气机调达失畅;或由脾胃虚弱,中焦土不伏火,致"阴火"乘位。总之,君火不明,相火不位则心肾不交、相火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