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勇  戴彤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63-1763,177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 方法对某医院部分医务人员针刺发生情况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被调查的120名医务人员中在近1年内发生针刺伤为93.1%;55.1%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施. 结论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危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青艳连 《中外医疗》2010,29(25):72-72
目的减少护士职业创伤。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传播及机械损伤最多人认为是高危因素,并且经过卡方检查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从而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经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1日卫生部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文件,再一次敲响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警钟。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管理,有效落实卫生部的文件要求,医院开展了医务人员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1调查对象所有在编医务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以及保洁员等。2调查方法4讨论4.1护士是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最高危人群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42例,占60.87%(42/69),是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最危险人群,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因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每天要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消化内科护士发生76人次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护理用具、积极的行政干预等措施加以预防.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针刺伤发生率下降86.7%,玻璃碎片致伤发生率下降73.9%.结论:积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4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分析我院2010—2012年45名在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对其暴露源、暴露类型、职业、就诊情况、用药情况、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及时报告,填写相关资料。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各类针头占首位,致锐器伤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针与回套针帽时发生率最高;危险因素为针头处理不正确,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的培训及防范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利  蔡绍丽  宫海燕  曹平 《重庆医学》2007,36(4):376-378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血源性疾病在患者中的传播,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危险的关注却很少.有关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约有1.2亿,丙肝的感染率也达到1.7%.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的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危害的分析,探讨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对因素及预防感染的措施,为有效防范并控制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积累经验并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1日卫生部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文件,再一次敲响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警钟.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管理,落实卫生部的文件要求,医院开展了医务人员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建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检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2009年1~12月94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职业、高危因素、致锐器伤操作环节、暴露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用药等进行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77.66%),其次是医师(18.09%);2名HIV职业暴露者给予预防用药,无1名因职业暴露而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问卷调查收集外科185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 185名护士在实施护理操作时不可避免地接触病人的体液、锐器损伤等,153人发生职业暴露,暴露后均进行及时处理和追踪观察.结论 个别外科护士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通过对她们培训,提高了认识,做好了标准预防,控制和减少发生职业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策略。方法:通过分析口腔科护理人员在四手操作中面临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索并制定有效的防护策略。结果:通过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的防护管理方案和措施,可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构建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和方案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安全态度、职业暴露、专业意愿的现状,探讨其职业安全态度与职业暴露的相关关系,为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操作、减少职业暴露,提出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在校护理专业8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职业暴露情况、以及职业安全态度.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职业安全态度与职业暴露的相关关系.结果调查对象中女性所占比例居多,占94.30%,男性仅占5.7%;平均年龄(22.52±2.90)岁.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可得:“消极态度”与职业暴露呈正相关,“管理者的支持”、“乐观态度”与职业暴露呈负相关,其P值均小于0.05.结论职业安全态度与职业暴露有关,护理人员应该规范操作,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要加强对护理学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做好就业前的培训工作;医院管理层要定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对护士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奖励.  相似文献   

13.
张雪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45-2346,2354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12月收治的老年骨科住院患者112例,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的恢复时间分别为(89.4±3.5)d、(106.3±4.8)d,满意度分别为96.43%(54/56)、78.57%(44/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26%、96.43%,护理风险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住院的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护理中,应针对骨科护理特点以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预防及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血站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血站一线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和安全防护现状,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血站工作流程特点的观察和日常质量管理和监督情况,了解血站一线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和安全防护应对措施。结果针头刺伤、接触血液、血液检测、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都是血站一线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采血人员和检验人员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从而预防职业暴露。结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并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为杜绝或减少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将意外接触血液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血站一线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布的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暴露染艾纳入职业病目录(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作为医疗单位及医疗卫生人员如何依法进行职业病防治已是迫切应解决的问题。职业病防治管理与日常的医源性感染管理有本质区别,从转变观念、树立主体责任、履行自我职业安全防护义务和做好权益维护工作四个方面出发,对促进医疗单位开展好职业性艾滋病防治工作、遏制我国艾滋病传播流行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CMB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3名社区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医生中有36.6%轻度倦怠,26.8%中度倦怠,3.3%重度倦怠;各维度,11.5%情感衰竭,44.9%人格解体,43.6%成就感降低.男性医生成就感高于女性;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医生人格解体更严重;苏北地区社区医生职业倦怠较苏中、苏南地区严重;工作5~9年的社区医生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社区医生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结论 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现状严重,防治工作应关注女性、高级职称以及工作5~9年的医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职业倦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burnout. Methods 243 GPs were assessed by 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 and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36.6% of GPs experienced mild burnout, 26.8% moderate burnout, and 3.3% severe burnout; 11.5% of GPs got high scores on emotional exhaustion(EE), 44.9% subjects got high scores on depersonalization(Dp) and 43.6% subjects got high scores on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RPA). Male GPs experienced greater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han female. Among technical post, subjects with senior technical post scored higher on Dp. The condition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subjects in north Jiangsu was more serious. GPs with seniority of 5 to 9 years seemed to be more prone to occupational burnout. The coping style of GPs had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occupational burnout. Conclusion The statu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mong GPs is serious. To prevent and cure occupational burnou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emale, senior technical post GPs and'persons with seniority of 5 to 9 years. And taking positive coping style can reduce GPs' occupational burnout.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尚未实现全面的、真正的和谐,其原因是多元的。就法律层面而言,主要有医患关系重大涉法问题研究薄弱,调整、规制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滞后甚至缺失,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备以及医患双方法律意识失衡与法律知识不健全等。为此,应从这四个角度入手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法律对策,以期有助于医疗服务领域的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对我院儿科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患儿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诊断系统进行细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473份合格痰标本中共分离到320株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4株,占54.4%;革兰阴性菌134株,占41.8%,真菌12株,占3.8%.其中最常见的前七位致病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20.6%)、大肠埃希菌(13.4%)、金黄色葡萄球菌(13.1%)、铜绿假单胞菌(8.8%)、表皮葡萄球菌(8.1%)、肺炎克雷伯菌(6.3%)、鲍曼不动杆菌(5.0%).全部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全部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敏感性较好,对头孢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本地区小儿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治疗应根据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杨旭光 《中医学报》2016,(12):2019-2021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从整体宏观的角度看待人体,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运用针灸干预偏头痛,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个方面进行预防,一般在疼痛未发作时,疼痛发作之初,疼痛未甚时及时治疗,患者记录头痛日记了解头痛发作规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针灸治疗方案防治偏头痛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预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医体质与疾病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金娜 《中外医疗》2011,30(23):186-187
体质学说的理论最早来源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不同体质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体质人群的生理、病理特点等,以此分析体质与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主要从中医体质理论的角度探讨不同体质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