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各种癌细胞增殖状态的研究近年比较活跃。许多细胞增殖性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如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DNA多聚酶、Ki-67等,已经用于肺癌、大肠癌、膀眈癌及胶质瘤、喉癌、乳腺癌等肿瘤的研究,但结果与评价尚不一致[1-4]。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32例女性乳腺癌中PC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意义。材料和方法收集病理档案中随访资料齐全的女性乳腺癌32例,回顾性复习档案资料及病理切片,并参照最近美国颁布的乳腺标本检查记录实用方案[5],重新分类分级。所有病理标本都用10%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2.
用3种抗乳腺癌单抗对52例乳腺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其相应抗原的表达均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按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AA)的种类及数目不同可将乳腺癌分为8个亚型;碱性磷酸酶与免疫金银(IGSS)双重标记结果表明。单一肿瘤组织是由表达不同TAA的癌细胞亚群所构成;用显微密度计定量测试的结果表明,TAA相对含量的估计值在不同病例及同一切片的不同区域其数值不同,提示TAA的表达呈现出量的差异,变异系数可用来描述这种差异程度大小的量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3.
4.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附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凤琼 《广西医学》1997,19(3):397-39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乳腺癌作增殖细胞核抗原的临床病理研究。结果发现PCNA半定量分级与乳腺癌生存期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乳腺癌的PCNA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大体形态,病理分型,浸润深度无相关意义(P〉0.05),表明PCN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术后生存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ABC法对乳腺癌p53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死亡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 (94 2 8% ,33/ 35)和PCNA指数 (PI) (55 .5 %± 2 5 .47% )明显高于存活组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 (46 .1 5 % ,30 / 65)和PI(30 .8%±2 0 .0 8% )。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结论 p53蛋白与PCNA间有显著的正相关 ,两者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中PCNA表达,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梭型分析预后.结果:组织学分级高、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PCNA蛋白表达的平均秩次高,P<0.05;PCNA、淋巴结转移进入预后分析模型.结论:PCNA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组、淋巴结转移有关.增殖活性强的乳腺癌,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CNA、游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CNA的预后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薛云 《辽宁医学杂志》2004,18(3):162-162
葡萄牙和希腊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有助于评价乳腺癌预后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以血液和肿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早期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74年至1985年98例手术治疗的Ⅰ期乳腺癌的原发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NA在Ⅰ期乳腺癌表达率为75.5%。随PCNA表达强度的增加无病生存率(5a,10a,15a)呈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CNA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40.7%)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8.4%,P<0.05);PCNA与病理发级,肿瘤大小及组织类型之间未见有相关性。结论:在1期乳腺癌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趋势,是估计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全世界每年约有 12 0万妇女患乳腺癌 ,其中有 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 ,但近年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对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乳腺癌病人进行积极的辅助治疗 ,也是提高乳腺癌病人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 ,较为经典的临床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淋巴结受累的数目多 ,程度广 ,受累部位高 ,预后差。多年来 ,人们试图寻找更为简便、直接的指标指导临床工作 ,如 :雌孕激素受体、c -erbB- 2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肿瘤的恶性转化、增值与分化等 ,具有预后意义。本文对影响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与生存期的关系进行综述。1 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itingcellneclearanti gen ,PCNA)和ki - 67是较为常用的反映肿瘤细胞增添活性的指标 ,二者均为核抗原 ,但在细胞周期的表现不尽相同 ,PCNA出现在细胞周期的G1后期、S期和G2 期 ,ki - 67出现在细胞周期的G1前期、S期、M期和G2 期 ,不出现在G0 期。PCNA属于调节细胞周期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寻找更好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方法分析了几种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估。结果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在判断预后时,肿瘤标志物会提供很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CA15-3、CEA和CA-125水平与乳腺癌各种临床资料以及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临床信息完整的219例乳腺癌术后病例。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A15—3、CEA和CA-125浓度,统计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以及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乳腺癌转移时,血清CA15—3、CEA和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0),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达64.1%。转移时血清CA-125和CA15—3水平与ER呈正相关(PCA-125=0.049,PCA15-3=0.039)。多脏器转移者血清CA15-3、CEA和CA-125浓度明显高于单脏器转移者(P=0.000)。远处转移病例CA15-3和CEA水平与局部复发病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CA15-3=0.001,PCEA=0.022)。结论血清CA15—3、CEA和CA-125浓度升高与否是监测乳腺癌转移的有效指标。乳腺癌转移时血清CA15—3和(或)CA-125浓度升高可提示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15.
血清硒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分析熊霞徐玉秀邵晓澜陈永乐微量元素硒代谢水平与患者肿瘤发生率及死亡率有着密切的关系[1]。为了探讨血清硒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对乳腺癌患者血清硒及乳腺肿瘤细胞内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进行了检测,同时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 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2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60 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5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3 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EA、CA125 与CA153 的含量.数据统计用t 检验.结果:血清CEA、CA125 与CA1533 项指标在观察组中显著升高,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 与CA153 的含量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准确性,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监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对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8例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CEA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未转移、复发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CEA的阳性率较低,手术后CA15-3和CEA值较手术前下降,有转移、复发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CEA的阳性率增高。结论:血清CA15-3和CEA对乳腺癌转移,复发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刘秀芹 《中原医刊》2004,31(5):50-51
目的:研究和总结乳腺癌预后指标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原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乳腺癌预后指标PCNA、C-erbB2、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形态学的关系及其表达所具有的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预后指标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亦有助于区分乳腺癌的良恶性病变。结论:乳腺癌预后指标对于衡量乳腺癌病人预后与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