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该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关系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偏瘫患步行速度恢复的规律。方法 35例发病后6周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连续进行12周的步行速率评测。步行速度测量方法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方法。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最大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呈近似双曲线函数关系Y=A-B/X(R^2=0.97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的步行速度恢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临床决定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判别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最重要的临床变量。方法 32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测定在自然舒适状态下的10m步行速度,用Fug1—Meyer评价法评测下肢运动功能,用Motricity指数评测下肢肌力,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用改良Ashworth评定法评定足跖屈肌张力。对步行速度和临床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的步行速度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81—0.834,P<0.001);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更高(r=0.834);步行速度与足跖屈肌张力痉挛程度呈负相关(r=-0.461,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分析发现,下肢运动功能对步行速度有显著性影响(R^2=0.696,P<0.001)。结论 下肢运动功能是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最重要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步行速度决定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探讨脑卒中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方法:测定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从独步开始到治疗8周后的最大步行速度和相关生物力学因子,用逐次重回归分析求出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结果:独步开始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是健侧的大腱四头肌肌力,治疗8周后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是左右重心移植距离。结论:脑卒中偏瘫的不同阶段,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卒中煽瘫患者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30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测定在自由状态的10m步行速度,求得患者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颜等时间—距离因子。对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间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0位患考的步行速度为35.45(4.10—67.40)m/min,平均步长为34.4lcm,平均步颇为91.59Steps/min,步长步频比为0.0038(0.0020—0.0054)[m/(steps&;#183;min)]。患考的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57和r=0.874,P&;lt;0.001);步长和步频之间也呈正相关(r=0.781,P<0.001);步长步频比与步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差(r=0.280,P&;gt;0.05)。回归分析发现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15和R2=0.763,P&;lt;0.001),步长与步频之间也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610,P&;lt;0.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步长对步行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R2=0.878,P&;lt;0.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步行速度与时间—距离因子步长和步频之间存在规律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表现之一 ,改善其行走功能是本病恢复的主要指标。本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康复矫形脚托早期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 ,探讨其对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血管病后偏瘫患者 36例 ,病情稳定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 ,无其他神经系统、骨科等疾病 ,可以独立或用步行辅助器行走 >10m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33~ 75岁 ,平均6 1.5± 12 .3岁 ;病程 18~ 6 0d ;左侧偏瘫 14例 ,右侧 2 2例 ,其中 18例有不同程度足下垂 …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与步行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与步行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3 5例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下肢膝伸肌和足跖屈肌的痉挛程度 ;测定步行速度、步距和步频 ;分析膝伸肌和足跖屈肌痉挛与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决定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的下肢痉挛因素。结果患者在自由步行时的步行速度与膝伸肌和足跖屈肌痉挛呈中度负相关 (r =-0 .43 2 ,P <0 .0 5 ;r =-0 .44 8,P <0 .0 5 ) ,其中膝伸肌痉挛仅与步频呈中度负相关 (r =-0 .415 ,P <0 .0 5 ) ,而足跖屈肌痉挛与步距和步频呈中度负相关 (r =-0 .41,P <0 .0 5 ;r =-0 .3 3 5 ,P <0 .0 5 )。最大步行速度时的步长和步频与膝伸肌和足跖屈肌痉挛之间无相关性 (r =-0 .118— 0 .3 0 7,P >0 .0 5 )。决定自由步行速度、步长的下肢痉挛因素是足跖屈肌痉挛 (分别为R2 =0 .2 0 ,P <0 .0 1;R2 =0 .168,P <0 .0 5 ) ;决定步频的是膝伸肌痉挛 (R2 =0 .172 ,P <0 .0 5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对步行速度的影响力较小 ,在以改善患者步行能力为目的的治疗中 ,应重点关注痉挛以外的其他更重要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嘉  谭东升 《现代康复》2001,5(9):59-5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步行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康复组脑卒中患74例接受步行能力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康复组步行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坐位,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等一系列程序训练方法可有效恢复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组(15例)、减重组(15例)和常规组(15例).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对3组患者进行步行功能性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3组患者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但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组较减重步行训练组和常规步行训练组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P<0.001).结论对于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较减重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康复组脑卒中患者74例接受步行能力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康复组步行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坐位、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等一系列程序训练方法可有效恢复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下肢肌力在影响步行功能快复上的决定因素,为制定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程序提供指南。方法 37例快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用Motricity指数评测患侧下肢肌力,测定在自然舒适状态下的10m步行速度,用FIM中的步行项目测量步行的独立性。对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患侧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738和0.695,P<0.001);患侧髋屈曲肌力是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最重要的决定因素(R^2=0.331和0.479,P&;lt;0.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患侧下肢肌力在步行速度和步行独立性快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步行速度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步行速度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 5 5例患者进行 10m最大步行速度(MWS)的评价、简式Fugl Meyer法下肢运动功能评价 (FMA L)、Motricity指数下肢评价 (MI L)、Berg平衡评价 (BBS)和FIM的转移和行进能力评价 (FIM A)。另选择 10例年龄相仿健康成人进行 10m最大步行速度评测作为标准对照值。按实用步行速度的要求将患者分成 3组。用Pearson相关分析最大步行速度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低速组患者的MWS与其MI L、FMA L、BBS和FIM A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 (r =0 5 81-0 770 ,P <0 0 5 ) ;而中速组和快速组的MWS与其MI L、FMA L、BBS和FIM A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r =0 0 16-0 3 80 ,P >0 0 5 )。步行速度达到 44 8m /min(或标准值的 41 3 % )以上时 ,步行速度与平衡、肌力、运动模式和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明显被消弱。结论步行速度在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评定上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周期中空间—时间参数对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 10m步行速度法测定 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以及步态周期参数 ,线性回归分析步长和步频对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849-0 .915 ,P <0 .0 0 1) ,步长可预测自由步行速度84%的变异量 (P <0 .0 0 1) ,步长和步频可共同预测自由步行速度 94%的变异量 ;步长可预测最大步行速度 83 %的变异量 ,步长和步频可共同预测最大步行速度 96%的变异量。结论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或最大步行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步长。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30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测定在自由状态的10m步行速度,求得患者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时间-距离因子。对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间进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30位患者的步行速度为35.45(4.10~67.40)m/min,平均步长为34.41cm,平均步频为91.59steps/min,步长步频比为0.0038(0.0020~0.0054)犤m/(steps·min)犦。患者的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57和r=0.874,P<0.001);步长和步频之间也呈正相关(r=0.781,P<0.001);步长步频比与步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差(r=0.280,P>0.05)。回归分析发现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15和R2=0.763,P<0.001),步长与步频之间也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610,P<0.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步长对步行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R2=0.878,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步行速度与时间-距离因子步长和步频之间存在规律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时空及关节运动学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时空及关节运动学参数,为临床康复评估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24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其中脑卒中组男15例,女9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19例,年龄(57.75±5.57)岁;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56.54±6.02)岁.应用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步态的时空参数和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所有受试者由同一医师进行2次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组的步频、步速显著降低,患侧步长显著缩短,步态周期和患侧支撑相均延长,患侧摆动相缩短.脑卒中组患侧髋关节的最大伸展角度明显受限(P=0.001),髋关节屈伸运动的平均角速度明显降低(P<0.001),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亦明显受限(P<0.001),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平均角速度明显降低(P<0.001),髋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和足偏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下降.结论: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可定量测量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特征和下肢的关节运动学参数,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患侧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评定患者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的峰力矩(PT)、屈伸肌的总功(TW),运用意大利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侧下肢髋、膝和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及步长、触地时长。结果:治疗6周后,2组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PT和TW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髋、膝和踝关节的屈曲、伸展角度较治疗前均扩大(均P<0.05),步长和触地时长均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来研究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和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穿着AFO和不穿着AFO的情况下评测10m最大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PCI)。结果:患者的步行速度在穿着AFO情况下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提高(P<0.01);患者的PCI在穿着AFO情况下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降低(P<0.01),步行速度较慢的患者PCI较步行速度较快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P<0.01)。健康人在穿着AFO情况下不但步行速度并没有得到改善(P>0.05),PCI反而明显升高(P<0.01)。结论:AFO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步行速度越接近健康人的步行速度的偏瘫患者,AFO对步行效率改善程度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验室定量测定的静态平衡与临床评定的动态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两者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结局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患者用重心摆动测定法评定静态平衡;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动态平衡;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和10m最大步行速度评测(MWS)来评定功能结局.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确定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之间的关系,确定静态和动态平衡评定与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心摆动测定参数与BBS之间呈中度负相关(r=-0.705--0.475,P<0.05);闭眼重心摆动测定参数与TUGT之间呈中度的正相关(r=0.508-0.583,P<0.05).重心摆动测定参数与FIM-A和MWS之间无相关性(r=-0.048--0.296;r=-0.404--0.01,P>0.05),BBS与FIM-A和MWS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r=0.752;r=0.700,P<0.001),TUGT与FIM-A和MWS之间呈高度的负相关(r=-0.600,P<0.01;r=-0.817,P<0.001).结论在实验室中测定的静态平衡结果与在临床上评定的动态平衡结果是相关联的,但是动态平衡评定比静态平衡评定更能有效地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脑卒中患者自由与最大步行速度在评定功能恢复结果中的价值。方法对 3 2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测定自然舒适状态下的 10m步行速度和 10m最大步行速度 ,用Fugl Meyer评定法评定下肢运动功能 ,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 ,用功能独立性测量中的移动类项目测量综合移动能力。对自由步行和最大步行速度与临床评定变量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自由步行和最大步行速度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95 3 ,P <0 0 0 1) ;自由步行和最大步行速度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综合移动能力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742— 0 83 4,P <0 0 0 1) ;但自由步行速度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更高 (r =0 787— 0 83 4,P <0 0 0 1)。结论自由步行和最大步行速度都能够反映功能恢复结果 ,但是自由步行速度测定方法更实用、更安全和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脑损伤和脑卒中存活者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需要借助于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前置组28例和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后置组26例。所有患者进行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60.0±12.9)明显高于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59.1±10.9),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中,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9.6±11.6) m/min较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3.0±12.4) m/min明显加快(P<0.05)。说明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更合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