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宣磊  曹晋红 《北京中医》2007,26(2):125-12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因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特别是社会的老龄化现状,使糖尿病与抑郁症密切相关且发病率不断增高。由此,近年来心理调节干预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倍受关注。现笔者将2001—2006年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抑郁症早期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内科疾病均合并抑郁症,糖尿病(DM)也不例外。一般认为,糖尿病人中约有1/4合并抑郁症,高于一般人群。同时,抑郁症也可通过机体的生理机制包括自主神经通路、神经内分泌机制和迷走神经对胰腺的直接影响,诱发DM的发生或加速DM的进程。本文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率,深入阐述DM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医护人员对糖尿病人群中发生抑郁症的警惕性,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糖尿病不能治愈、需终身服药,以及并发症威胁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生变化,出现抑郁症。Padgett报道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1]。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1009-1011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属于中医学"消渴合并郁证"范畴,应用中医药治疗具有降低血糖、调节情志、提高生活质量等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其他疗法等三方面进行概述,认为糖尿病与抑郁症两者互为因果,提出治疗需兼顾身心两端,联系社会心理学、时间运筹学等研究思路,以求提高防治康复效果。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5.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升高,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急剧升高。据国外调查,11%的糖尿病患者出现重症抑郁症,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抑郁症发病率的2倍。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表现除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包括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即思维缓慢、情绪低落、行为减少、神不守舍、萎靡不振、脘腹胀满、失眠健忘、恐病疑病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精神抑郁症52例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合并精神异常 ,国内仅见个案报道[1] ,糖尿病合并精神抑郁症尚未见论述 ,笔者对近 5年本院内科住院治疗的 2 15例糖尿病患者 ,就其中 52例合并精神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 1994年 1月~ 1999年12月住院治疗的 2 15例糖尿病患者 ,其中合并精神抑郁症 52例 (精神抑郁症组 ) ,不伴精神抑郁症者 16 3例 (对照组 )。精神抑郁症组 :男 2 8例 ,女 2 4例 ;年龄 4 3~ 89岁 ,平均 6 4 .2岁 ;糖尿病史 0 .5~ 2 8年 ,平均 12 .4年 ;1型糖尿病 1例 ,2型糖尿病 51例 ;入院时首次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7.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升高,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急剧升高。据国外调查,11%的糖尿病患者出现重症抑郁症,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抑郁症发病率的2倍。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表现除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包括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即思维缓慢、情绪低落、行为减少、神不守舍、萎靡不振、脘腹胀满、失眠健忘、恐病疑病等。既往文献多重在论述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较少论及中医治疗和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差异。中医治疗消渴及郁症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对…  相似文献   

8.
刘媛  魏军平 《中医杂志》2014,(10):889-892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属中医"消渴合并郁证"范畴,对糖尿病的病情和预后均有不利影响。中医认为,消渴的发生与情绪抑郁关系密切,消渴合并郁证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消渴的脏腑亏虚为本,郁证的痰凝气滞血瘀为标。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药治疗以疏肝为主,并有从心论治、从基础病论治者,其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均与抗抑郁药相当,而对于一些具体症状如失眠的改善则优于西药,且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更少;非药物疗法如情志护理、养生功法、耳穴压豆等也对改善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这些疗法既可与口服抗抑郁药或口服中药治疗相结合,又可在患者不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心更年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静心更年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黛力新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后HAMD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周开始显效,治疗2周后疗效更为明显,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心更年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李群 《环球中医药》2013,(Z2):201-20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并取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的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提高血糖控制的有效性,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疏肝解郁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群 《四川中医》2005,23(5):48-49
目的:寻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之治疗佳法.方法:根据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点自拟疏肝解郁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者60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结论:本方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提高对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抑郁症是一种特殊的情绪低落 ,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在一般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约 5 %~ 2 0 %和住院患者中约 2 5 %~ 35 %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医务人员往往不予注意 ,以致延误了治疗。据 WHO调查统计显示 ,全世界人口中抑郁症的患者率为 3% ,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高达33%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诊疗和护理上特别要警惕抑郁症的精神症状。糖尿病患者如合并抑郁症时 ,心境低落如长期持续存在 ,可使其自杀的危险增加 ,高达 10 %左右。而临床医护人员对此认识不够 ,常常认为患者的抑郁情绪是疾病本身造成的 ,孰不知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家医疗机构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并填写糖尿病临床观察表,根据HAMD测评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分析对比2组的疾病相关因素及理化指标,对可能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患病人数为138人,患病率为21.7%。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并发症、运动锻炼、胰岛素治疗、HbA1c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缺乏运动锻炼、高HbA1c均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A1c高、存在多种并发症及缺乏运动锻炼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应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积极锻炼,控制血糖,必要时进行抑郁症筛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并发症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长期不良精神刺激容易导致抑郁症,糖尿病与抑郁症具有生物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加重,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正日益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流行病。糖尿病给患者带来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和困难,同时合并症多、危害性大,致残致死率高使得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极差,故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因此,近年来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倍受关注,且中医学对此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优势。现笔者将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刘志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父刘志群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施治2型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独具匠心,近年来运用疏肝解郁汤配合心理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10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08例均系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64例;46~50岁者62例,51~60岁者28例,61岁以上者18例。  相似文献   

17.
黄轲 《亚太传统医药》2014,(13):124-125
目的:探讨逍遥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Ⅱ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降糖治疗加以心理辅导,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逍遥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HAMD评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纽治疗后HAMD评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应用疏肝理脾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百忧解(盐酸氟西汀20 mg/片)口服,疗程均为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中医疗效指数总有效率为82.78%,对照组为74.83%。治疗组治疗前的HAMD评分为54.37±7.29,治疗后为35.21±6.87,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的HAMD评分为53.26±6.27,治疗后为34.23±5.8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于忧愁善感、神疲倦怠、失眠健忘、口干咽燥、胸闷心悸、腰膝酸软等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经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疏肝理脾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总体疗效与百忧解相当,但是对于失眠等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百忧解,具有良好的疗效与优势。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是临床上密切关联的难治性身心疾病。运用范冠杰教授创立的“动-定序贯八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在坚持整体恒动观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将心理调节、生活方式干预融入防治之中,体现了中医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临床优势,从而达到形神并调、两病并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Diabetic Depression)是指糖尿病发生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属于继发性抑郁症。据资料统计,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2-3倍,Thomas等[1]报道糖尿病人群中抑郁发生率36%。患糖尿病和抑郁者治疗依从性低,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且糖尿病与抑郁症状之间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导师裴瑞霞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名老中医高上林主任。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裴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裴师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药组方思路与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