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彩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殿虎  杨恺 《现代医院》2010,10(6):92-9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组患者及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分布、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中,粥样斑块形成124例(77.5%),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9例(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梗死侧与粥样斑块具有同侧相关性(p〈0.01);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基本相似,但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50例脑梗塞患者及50例非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与50例经CT、MRI证实非脑梗塞患者的彩超检查颈动脉结果比较。结果脑梗塞组彩超检查结果的斑块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彩超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为脑梗塞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其方法方便、无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要探讨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人群63例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并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雪萍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189-119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探讨高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高血脂患者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126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脂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78.2%)明显高于对照组(1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病变以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速、血管阻力增高为主要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彩超探讨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5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检查的过程中均使用超声检测,对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结果 脑梗塞病人多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且颅内梗塞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有明显的侧向关系.结论 在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患者的检查过程中使用超声检查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并能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估计管腔狭窄程度,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钟冕 《现代保健》2009,(14):37-3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26例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检测。选择20例无高血压、血脂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情况。结果26例取样人群,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占46%。对照组20例,血脂在正常范围,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例,占25%,均为男性,吸烟史20年以上。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成正相关,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理想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塞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中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颈动脉情况,包括IMT值、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斑块面积,随访3年观察是否发生或再发脑梗塞.结果:观察组患者IMT大于对照组,CCAD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4.31%、31.00%,硬化斑块检出者斑块面积大于对照组检出者.随访3年,观察组再次脑梗塞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6.67%、8.82%,对照组脑梗塞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5.00%、2.0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与脑梗塞的发生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简便易行、无创、可靠等优点,对脑梗塞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检查效果。结果:经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认60例患者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阳性率为91.67%;55例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中有47例患者为双侧颈动脉病变,8例单侧颈动脉病变;其中有48例(87.27%)粥样硬化性患者形成斑块,有29例(60.42%)为易损斑块;超声检查确认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5例(8.33%)管腔完全闭塞,有25例(41.67%)患者管腔狭窄在50%以上。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掌握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具体情况,诊断准确率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59-860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脑梗患者的斑块检出阳性率,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CA斑块、CCA斑块、BIF斑块)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斑块阳性率(7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CA斑块、CCA斑块、BIF斑块的发生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高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应给予及时治疗,以便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是否有助于预测脑梗死发病风险。方法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TIA患者158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125例患者完成研究,平均随访24.1个月,发生血栓栓塞性脑梗死13例,其中无斑块组年发生率为1.5%,稳定性斑块组为3.6%,不稳定性斑块组为9.2%,后者明显高于前二组。结论采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1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8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89例,检出率75.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判断类型,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78例脑梗死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内-中膜厚度、血管斑块发生率、斑块类型及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5.6%(59/78),对照组为17.1%(11/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软斑及复合斑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患者136例,全部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患者33例,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Hg)患者60例,高血压3级(≥180/110mmHg)患者43例。136例高血压患者均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IMT测值分为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正常组。随后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斑块狭窄程度分冠心病组、斑块轻度狭窄组、正常组。应用统计学分析高血压、颈动脉超声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80.1%(109/136),其中IMT增厚39例(28.7%),颈动脉斑块70例(5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75.9%(101/136),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72例(51.8%),轻度狭窄29例(21.3%)。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阳性符合率为81.4%(57/70)。高血压3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阳性检出率与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1级组患者血,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80例脑梗死患者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7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2%,显著高于对照组(18.7%,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梗死灶的同侧,占72%,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2例明确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人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0例,占71.4%,其中双侧和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各为26例(61.9%)和4例(9.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联系,能较好的预测冠心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单侧者预测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与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进行治疗的5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用药后斑块个数(2.31±1.08)个、厚度(1.12±0.38)mm与硬化率(74.07%)均优于对照组的(2.58±1.16)个、(1.43±0.42)mm与40.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斑块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