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联合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方法糖尿病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激光对照组及烧伤膏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半导体镓铝砷激光照射,照射完毕,创面涂抹湿润烧伤膏。激光照射对照组仅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烧伤膏对照组仅创面涂抹湿润烧伤膏。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 d。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6%,与激光对照组的68%和烧伤膏对照组的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观察组平均治愈天数均少于2个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面积较大及病变分级较重者的疗效均优于2个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3组治愈患者瘢痕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具有协同作用,可加快创面愈合,提高治愈率。疗效优于单纯激光照射及单纯烧伤膏外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短波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将80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药物组、超短波组、激光组及综合组,每组20例,药物组予以药物治疗,超短波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激光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综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观察4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治疗7 d后的疗效。 结果药物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天数长于其他各组(P<0.01),而超短波组和激光组的咳嗽、肺部痰鸣音消失天数较综合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住院天数较综合组和超短波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的住院天数比激光组长(P<0.05),药物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其他各组(P<0.01);超短波组和激光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综合组、超短波组、激光组治疗7 d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应用超短波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能加速病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波长650 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家兔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选用21只家兔,建立伤口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5 mW照射组和10 mW照射组。分别在第5天、第9天和第13天,通过生物统计学方法测量并计算伤口面积变化百分数(△S),同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5 mW照射组与对照组△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W照射组与对照组△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 mW照射组与10 mW照射组△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个照射组炎症消退以及胶原、新生血管和上皮的形成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波长为650 nm、能量为1 J的半导体激光照射,选择功率5 mW或10 mW,均对家兔皮肤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且作用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预照射对稳定期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82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白斑处首先进行8次以上NB-UVB照射,然后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跟踪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NB-UVB照射可明显提高自体表皮移植患者皮片的存活和复色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散在性白癜风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与照射次数、移植部位、色素出现时间等有关。 结论NB-UVB预照射可明显提高稳定期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与常规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CCD)的效果。 方法将200例CCD患者分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组(激光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0例。激光组采用氦-氖激光耦合光纤照射神厥、双侧天枢和大肠俞穴,功率密度为478 mW/cm2,每穴照射1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收敛止泻药、解痉镇痛药、维生素及中药灌肠等治疗。2组患者治疗结束均行纤维结肠镜及粪便常规镜检复查,治疗后3个月来院复查评定疗效。 结果激光组近期治愈66例(66%),好转27例(27%),无效7例(7%);对照组近期治愈33例(33%),好转43例(43%),无效24例(2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分析表明,2组均以病程短者疗效较好;激光组以病变位于远端结肠段疗效较好,对照组不同病变部位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激光组平均总治疗天数及近期治愈和好转平均天数均比对照组缩短2~3倍(P<0.01);激光组近期治愈患者的腹泻和腹痛消失平均天数均比对照组缩短2倍以上(P<0.01)。 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CCD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收敛止泻和解痉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妊娠合并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144例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为妊娠合并周围性面神经炎66例,采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疗法、超声波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及运动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周围性面神经炎78例,采用药物治疗、超短波疗法、电针治疗法及运动训练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接受2个月治疗。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面部肌力及Portmann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激光穴位照射、超声波疗法、中频电疗法及运动训练是治疗妊娠合并面神经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后烫伤小鼠创面的变化及其对小鼠创面炎症介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2组小鼠均采用蒸汽烫伤造模。激光照射组小鼠行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烫伤创面,对照组治疗时间和疗程同激光照射组,但仪器处于电源关闭状态。2组小鼠均于烫伤后即刻和烫伤1、3、7和14d后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全层创面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GF-β1、IL-1β的基因表达。 结果烫伤7和14d后,激光照射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1.48±5.89)%和(73.96±7.2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1、3d后,激光照射组TGF-β1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并于烫伤7d后达到峰值,上述3个时间点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14d后,激光照射组TGF-β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烫伤1和3d后,激光照射组IL-1β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并于烫伤7d后降至最低,上述3个时间点IL-1β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可以加速烫伤创面愈合,这可能与其调节烫伤创面TGF-β1和IL-1β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豚鼠模型的疗效及对Treg、Th17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5%对苯二酚(氢醌)涂抹豚鼠局部皮肤制备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待制模成功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及模型组,同时选取正常豚鼠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对实验组白癜风豚鼠皮损处进行照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豚鼠饲养期间均未给予其他特殊干预。于激光照射8周后观察各组豚鼠白斑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豚鼠Treg、Th17细胞特异性相关因子Foxp3、IL-17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豚鼠皮损组织中Foxp3、IL-17表达。 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白癜风豚鼠模型治疗有效率为100%。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及模型组Foxp3 mRNA表达[分别为(0.33±0.03)和(0.02±0.07]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并且实验组Foxp3 mRNA表达亦显著强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及模型组IL-17 mRNA表达[分别为(0.21±0.05)和(0.94±0.06]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并且模型组IL-17 mRNA表达亦显著强于实验组(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皮损组织表皮可见散在分布IL-17和Foxp3蛋白表达,模型组皮损组织表皮则出现大量IL-17蛋白表达。 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可通过调节Treg细胞和Th17细胞间免疫平衡,从而对白癜风豚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6只)、UC对照组(8只)、200 mW激光治疗组(8只)和400 mW激光治疗组(8只)。采用改良的噁恶唑酮致敏法制备大鼠UC模型。造模后对2个激光治疗组大鼠分别以功率为200 mW与400 mW的砷铝化镓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每次照射10 min,每日1次,连续10 d。治疗后将大鼠处死,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组织匀浆液中TNF-α、IL-6、IL-10的含量。 结果UC对照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体重显著降低(P<0.01),黏液脓血便,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IL-10显著下降(P<0.01),造模成功。激光治疗后,大鼠体重和大便性状显著好转;400 mW激光治疗组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中TNF-α、IL-6显著降低(P<0.01),IL-10显著提高(P<0.05),接近正常水平;200 mW激光治疗组血清中TNF-α和IL-6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匀浆中IL-6显著降低(P<0.01),TNF-α降低不显著(P&rt;0.05),血清和结肠组织匀浆中IL-10提高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rt;0.05)。 结论400 mW砷铝化镓半导体激光能够有效地双向调节噁恶唑酮诱导的UC大鼠细胞因子,减低致炎细胞因子,增加抗炎因子作用,可能是低能量激光治疗UC产生较优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氦-氖(He-Ne)激光照射对跟腱损伤兔的组织形态以及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He-Ne激光照射促进跟腱愈合的最佳时间。 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雄兔,兔龄10~12周,分为对照组5只和激光照射组15只。对照组跟腱切断缝合手术后不进行激光照射;激光照射组于术后第1天即用低功率He-Ne激光(波长为632.8 nm、功率为18.9 mW)经皮损伤部位行光斑扩束照射,每日照射1次,共照射14 d。激光照射组再根据每次照射时间的长短分为激光照射10 min,20 min和30 min组,每亚组各5只。于实验第28天处死各组兔,采集跟腱标本,采用HE染色和胶原纤维的Van Geison染色法观察跟腱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采用SDS-PAGE电泳法及光密度扫描法检测各组跟腱组织的I型、III型胶原蛋白含量。 结果HE染色显示,激光照射20 min组胶原纤维致密、增粗,并含有血管和功能活跃的腱细胞、巨噬细胞。激光照射20 min组Van Geison染色可见较成熟的粗大胶原纤维间质,排列层次接近正常跟腱组织。各激光照射组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激光照射20 min组与激光照射1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光照射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每日He-Ne激光照射20 min,连续28 d能促进跟腱损伤兔组织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跟腱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激光照射配合穴位针刺治疗灼口综合征(BMS)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200例BM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穴位(翳风穴、地仓穴、天容穴)激光照射及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穴位(翳风穴、地仓穴、天容穴)注射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 结果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5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52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达67%,2组疗效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激光照射配合穴位针刺治疗BMS疗效显著,同时还具有治疗时间短、操作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氙光照射治疗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7例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感应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及氙光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及疼痛评分[(2.47±1.09)分]、对照组总有效率(80.8%)及疼痛评分[(4.27±1.0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氙光照射对颈肩腰背部急慢性疼痛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且该疗法还具有无痛、无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肢持续皮牵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老年LDH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中频电疗及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同时辅以小剂量下肢皮牵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量表对2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并密切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局部及全身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10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腰椎JOA评分[(20.50±2.23)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指数(8.29±2.08)、治疗有效率(96.43%)及显效率(14.2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皮牵引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LDH患者腰椎功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治疗挥鞭样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46例挥鞭样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牵引、微波和推拿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测定患者颈椎关节活动范围(ROM),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ROM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ROM以及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治疗挥鞭样损伤疗效较好,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康复疗法能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围针刺配合铺棉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1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等数据,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75%,对照组痊愈率35%,观察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止疱时间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观察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针、围针刺配合 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快速缓解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等的优点,安全有效,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激光创面的疗效。方法:2005—05/2009—04河北省承德县医院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78例激光灼伤的皮肤创面,外涂MEBO观察疗效。结果:发现MEBO治疗效果在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创面色素改变、瘢痕的发生率有显著优势。结论:MEBO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激光创面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潘雪英  劳德琼 《全科护理》2011,(10):877-878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联合吹氧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88例皮肤慢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创面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联合吹氧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2.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联合吹氧治疗皮肤慢性溃疡效果优于单纯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疗对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开胸术后72 h内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利用中频电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和胫前静脉在术前、术后4 h、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15 min和30 min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均时平均流速(TAVM)。 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调制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的3个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调制中频电疗治疗20 min后即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可选择中频电疗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超声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则在观察组干预基础上辅以踝足矫形器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1个月后发现对照组CSI、FMA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rt;0.05);治疗组与观察组CSI、FMA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发现对照组、观察组CSI评分较治疗1个月时增加,治疗组CSI评分则较治疗1个月时继续降低(P<0.05);各组患者FMA、FIM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时增加,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观察组CSI、FMA及FIM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组患者BBS评分在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BBS评分在上述时间点均显著优于观察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超声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痉挛、提高其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