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此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其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证而轻;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柴胡证亦轻。惟病关少阳,不宜峻汗,故欲解太阳之邪,必舍麻黄而取桂枝法。惟二证皆轻,故以柴胡、桂枝二方原剂量减半相合,名日柴胡桂枝汤。反之,若二证皆重,似可依原量相合,其大法当无变异,乃视病情轻重,而为剂量之增减,亦仲景心法也。  相似文献   

2.
柴胡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属少阳兼太阳(太少并病)的证治。因外有太阳表证而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微呕,心下支结,且两经之邪均较轻浅,故取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用量,发表与和解并施,双解太少两经之邪。  相似文献   

3.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节、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发热微恶寒是太阳轻证,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轻证,故本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但本方经历代医家应用化裁,其价值已远超原书所载条文之意。笔者在江苏省中医院进修期间,有幸侍诊于黄煌教授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为太阳主方;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为少阳主方。因为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表明太阳证未罢,而微呕,心下支结乃少阳证已见,故而以柴胡为君,使少阳之邪得以从太阳而解。少阳证必呕,而心下支结逼近胃脘,故小柴胡汤用人参、姜、枣通胃阳以助正气,防其邪之入府,开达驱邪仍从汗解。太少两阳合病或太少两阳并病为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146条所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条文中,我们知肢节烦疼属桂枝证。心下支结,微呕,则属柴胡证。因此这个病症就是邪入少阳,而太阳未罢;或叫做太少合病。所用之方也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而取半剂量,旨在以桂枝汤解太阳未尽之邪,以小柴胡汤之半和解少阳之微结。笔者有幸入室国中伤寒名家陈瑞春先生门墙,受其亲炙。  相似文献   

6.
答:少阳夹表证即是少阳偏表病涉太阳证,既包含少阳太阳二经同时发病(合病),又包含太阳未解邪涉少阳(并病)。根据不同临床表现,证治可分二个方面。以气化病象为主者,治以汤药,如151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条“伤寒”病经六七日不愈,仍有发热恶寒,四肢骨节烦疼,说明太阳表邪未罢,故明曰“外证未去”。但从“恶寒”的“微”,“支节烦疼”而身体不  相似文献   

7.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适用于太阳表证未解,邪犯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8.
<正>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张仲景《伤寒论》中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说明柴胡桂枝汤主用于太阳少阳并病之轻症。以桂枝汤调和营为,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提示太阳少阳并病的证治。笔者临证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多体会,兹择其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实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原为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而设,它治疗太阳表证又兼有少阳不和,太阳表证也不重,少阳不和也不重,所以是太少2证都轻的证候,笔者临床加减运用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满意,值得总结推广,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柴胡桂枝汤临床治疗胃痛案例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霞 《光明中医》2009,24(9):1769-1770
柴胡桂枝汤乃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剂量减半合方而成,在<伤寒论>146条日:"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相似文献   

12.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是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13.
柴胡桂枝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仲景曰 :“伤寒六、七日 ,发热微恶风寒 ,肢节烦疼 ,微呕 ,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柯琴注曰“:此条言伤寒六、七日 ,寒热当退之时 ,反见发热恶寒诸表证 ,更见心下支结诸里证 ,表里不解 ,法当表里双解之矣。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 ,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微结之证”。笔者受上述理论启迪 ,从原方治疗外感病后期太阳、少阳合病引伸到治疗内伤杂病中肝郁气滞、阳气不通的症候群 ,在临床上将柴胡桂枝汤广泛地加减应用于不同病症具有以上类似病机者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支气管哮喘胡某 ,男性 …  相似文献   

14.
柴胡桂枝汤载自《伤寒论》。由柴胡、桂枝、半夏、黄芩、党参、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以两解少阳,太阳之邪而见奇功。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表证末去者,病在少阳之证。  相似文献   

15.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方原是治疗伤寒日久,邪郁少阳而太阳表证不解之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肢节烦痛,是外(太阳)证未去,营卫不和,心下支结是邪郁少阳,经气不利;微呕是胆郁犯胃所致,属太阳少阳相继为病的“太少并病”。柴胡桂枝汤即桂枝汤和小柴胡汤的合方,取桂枝汤及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16.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146条,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是双解太阳少阳之剂,适用于太阳少阳合病或太阳少阳并病。主治太阳病表证未解,邪已入少阳,症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等太阳证,又有微呕、心下支结等少阳证。临床用来治疗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常可收到良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系指伤寒多日,太阳表邪未解,部分传入少阳,而见太阳、少阳两经之合病,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柴胡、桂枝、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白芍)合方组成。该方具有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升清降浊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本方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三、少阳病兼证及其治法(一)兼太阳证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51)本条主要阐述少阳病兼表的证治。“伤寒”指狭义而言,“六七日”表明病有传入少阳的可能,但能  相似文献   

19.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原文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本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仲景用此方治疗太阳外证未罢,邪已入少阳之证,柯韵伯谓之"为双解两阳之轻剂".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利肝胆,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相似文献   

20.
正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由柴胡、桂枝、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白芍、大枣、生姜组成,为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有疏风解表、散结和胃、表里双解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太阳与少阳同病。农志飞教授从事于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近30年,潜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